1
|
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花后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
吕连杰
张海军
蒋方山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
2
|
|
2
|
不同栽培模式对长武塬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
郝启飞
陈炜
邓西平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3
|
宽窄行结合高密度栽培有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 |
高杰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邵明波
彭秋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水氮互作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
赫芳芳
杨龙龙
蒋桂英
郭柔谷
雷琪琪
徐红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王健波
严昌荣
刘恩科
陈保青
张恒恒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2
|
|
6
|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
马尚宇
王艳艳
刘雅男
姚科郡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马元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76
|
|
7
|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
雷钧杰
张永强
张宏芝
赛力汗.赛
薛丽华
乔旭
于建新
冯宾
梁玉超
王成
陈兴武
|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8
|
高产小麦群体动态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分析 |
黄玲
赵凯
邵敏敏
王福玉
陈贵菊
孙雷明
张玉丹
杨本洲
闫璐
王霖
|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9
|
爪哇型胞质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
范存留
张玲
胡运高
杨国涛
唐力琼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2 |
2
|
|
10
|
氮磷配施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种间作用、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曾瑾汐
文熙宸
Muhammad Ali Raza
陈国鹏
陈诚
彭霄
马艳玮
李丽
官思成
杨文钰
王小春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11
|
栽插方式和施钾量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孙加威
李娜
王春雨
张绍文
蒋明金
赵建红
孙永健
马均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2
|
重穗型杂交水稻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研究 |
范存留
胡运高
杨国涛
范永义
葛中英
赵祥
韦叶娜
敬银钦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3
|
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杨升辉
邱家训
徐长帅
李洪杰
唐汝友
王素阁
李强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3 |
11
|
|
14
|
不同类型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
周春英
薛金涛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8 |
1
|
|
15
|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吴晓芳
车春信
|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22 |
6
|
|
16
|
水分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
黄玲
高阳
李新强
邱新强
巩文军
申孝军
段爱旺
|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7
|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
李泽碧
黄娟
张亚勤
王秋月
周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关键生育期补灌对陕北旱作区大豆产量与水分生产力的影响 |
孙涛
曹红霞
万宇
马丽娜
艾玉玉
李志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陈影慧
程宏波
刘媛
常磊
柴守玺
杨德龙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20
|
再生稻源库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
秦鹏
屠乃美
|
《作物研究》
|
200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