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艳丽 王辉 +4 位作者 冯毅 张玲丽 闵东红 李学军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7-512,共6页
为给小麦育种在源、流、库性状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穗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源亏缺导致干物质累积量和穗粒重降低,减源越多、减源叶位越高,二者降低... 为给小麦育种在源、流、库性状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穗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源亏缺导致干物质累积量和穗粒重降低,减源越多、减源叶位越高,二者降低幅度越大;(2)叶源亏缺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叶源的光合速率和营养器官花前储藏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效应不能完全补偿叶源亏缺造成的光合损失;(3)小麦籽粒产量的80%(中穗型和多穗型)~90%(大穗型)来自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源是小麦籽粒库扩建的核心光合源;(4)营养器官花前储存物质可以大幅度被调运用于籽粒库的扩建,小麦生育后期叶源的光合速率不但可以被提高,而且随生育期推进而下降的速度也可以减缓;(5)三种穗型小麦比较,在相同减源条件下,大穗型小麦的光合积累量和穗粒重的降低幅度及光合速率随生育期推进的降低幅度远小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大穗型小麦营养器官花前储存物质对籽粒库的贡献率远小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且花后光合产物的分配也不够合理,说明大穗型小麦源、流、库性状改良的产量潜力远高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适当减小叶面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群体穗数,以及在群体水平上增源、畅流、扩库,可能是大穗型小麦源、流、库性状改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减源 干物质积累与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宁冬11号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维军 袁汉民 +6 位作者 陈东升 王小亮 亢玲 何进尚 赵桂珍 惠建 陈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38,共6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宁冬11号"地上器官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茎鞘、穗部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表现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宁冬11号"地上器官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茎鞘、穗部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表现为N4>N3>N2>N1(N1、N2、N3、N4分别表示施氮量为90、180、270、360kg/hm2,下同),但籽粒产量表现为N3>N4>N2>N1,主要是由于N4处理无效分蘖增加,群体密度增大,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及田间水分供应不足,结实率降低、穗粒数减少造成收获指数降低所致。N1、N2处理由于收获穗不足而导致产量不高。进一步分析表明,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是由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运转率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增加氮肥施用量能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灌浆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但过量施氮使小麦成熟期推迟6d,这对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后复种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十分不利。因此,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生产中中高肥力田块氮肥用量以27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引黄灌区 冬小麦 氮肥运筹 干物质积累与运转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杨永 柴雨葳 +7 位作者 常磊 王泽义 李亚珍 马菊花 徐文杰 刘晓峰 柴娜英 黄彩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6,共12页
于2020—2022年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秸秆带状覆盖3行(SM3)、秸秆带状覆盖4行(SM4)、秸秆带状覆盖5行(SM5)与地膜覆盖(PM)4个处理,以露地不覆盖(CK)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 于2020—2022年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秸秆带状覆盖3行(SM3)、秸秆带状覆盖4行(SM4)、秸秆带状覆盖5行(SM5)与地膜覆盖(PM)4个处理,以露地不覆盖(CK)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以及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冬小麦拔节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平均生长速率和最大相对生长速率;秸秆带状覆盖处理生育期天数、快速生长阶段表现为延长,PM处理则相反。覆盖措施促进了干物质在穗轴+颖壳中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贡献率,处理间表现为PM>SM5>SM3>SM4。与CK相比,两个生长季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增产1.94%~18.43%,SM5处理产量最高;PM处理增产18.47%~27.28%。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产投比显著高于PM处理,且SM5处理纯收益最高,较CK增加989.81~1351.69 CNY·hm^(-2)。综上,覆盖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和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其中秸秆带状覆盖5行措施增产、增收综合效果最优,是西北旱地小麦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冬小麦 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 产量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穆心愿 夏来坤 +7 位作者 谷利敏 张凤启 张君 丁勇 齐建双 唐保军 赵发欣 邢健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941,共11页
【目的】明确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夏玉米花后干物质运转的影响机制,为夏玉米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干旱敏感型品种伟科702(WK702)和耐旱型品种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于玉米花期设4个... 【目的】明确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夏玉米花后干物质运转的影响机制,为夏玉米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干旱敏感型品种伟科702(WK702)和耐旱型品种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于玉米花期设4个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CK(对照,全生育期正常灌水)、T1(花前干旱胁迫)、T2(花后干旱胁迫)和T3(花期连续干旱胁迫),探究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花前干旱胁迫能抑制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叶面积的生长,而花后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但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花期干旱胁迫不仅显著降低夏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P<0.05,下同),还抑制茎叶等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降低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使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花前干旱胁迫对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的影响大于花后干旱胁迫。花期干旱胁迫导致夏玉米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花期连续干旱胁迫籽粒产量降幅最大,花前干旱胁迫籽粒产量降幅大于花后干旱胁迫;ZD958在T1、T2和T3处理下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0.1%、15.6%和35.9%,WK702分别比对照降低32.3%、19.3%和51.3%。【结论】花期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夏玉米的植株形态、有效光合面积、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等,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对干旱敏感型品种WK702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抑制高于耐旱型品种ZD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期旱胁迫 夏玉米 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