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征分析
1
作者 沈重成 张钦 +1 位作者 李方烃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38例38眼,根据是否患有SS分为非SS(NSS)组25例25眼和SS组13例13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研究...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38例38眼,根据是否患有SS分为非SS(NSS)组25例25眼和SS组13例13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研究。2个组患者均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和客观临床指标评估,其中主观症状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患者标准眼干(SPEED)问卷和干眼问卷5(DEQ-5)评估;客观临床指标评估包括Schirmer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眼表染色评分(OSS)、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评分、眼睑Marx线评分、无创泪膜破裂时间(NIBUT)、无创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缺失面积比、角膜上皮下神经数量、神经总长度、平均神经长度、最大神经长度、最小神经长度、神经弯曲度和树突状细胞数量。比较2个组间主观症状和临床指标差异,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与客观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S组OSDI量表评分、SPEED评分和DEQ-5评分分别为10.9(2.1,23.1)、4.0(2.0,7.0)和7.0(3.5,9.5)分,均明显低于NSS组的37.5(26.0,64.9)、10.5(7.0,13.0)和13.0(6.8,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3.01、-2.14,均P<0.05)。SS组TBUT长于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8)。2个组SⅠt、眼表OSS总分、眼睑Marx线评分、NIBUT、NITMH、睑板腺缺失面积比、角膜上皮下神经数量、神经总长度、平均神经长度、最大神经长度、最小神经长度、神经弯曲度和树突状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组患者相较于NSS组患者鼻侧结膜OSS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23)。NSS组患者各主观症状评分与客观临床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SS组患者SPEED评分与上睑Marx线评分呈正相关(r s=0.573,P=0.041),OSDI评分与最小神经长度呈负相关(r s=-0.606,P=0.037)。结论与体征相同的NSS干眼患者相比,SS干眼患者鼻侧结膜染色更重,主观症状更轻,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干燥综合征 眼表疾病指数 患者标准眼干问卷 干眼问卷5 眼表综合分析仪 活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不同抗体阳性患者免疫炎症与疾病活动度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嘉琪 张丽宁 +4 位作者 杨建英 黄子玮 胡琪 罗静 陶庆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9-1382,共4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主要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口眼干、乏力、肢体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1]。由于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pSS患者常出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主要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口眼干、乏力、肢体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1]。由于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pSS患者常出现血清自身抗体、高免疫球蛋白血症。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是该病常见抗体,抗RNP抗体、抗CENP B抗体亦可见于5%、13%的患者,且可能单独存在,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2-3]。不同抗体表达的pSS患者临床特点可能不同,分析不同抗体pSS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当前,不同抗体表达与pSS患者免疫炎症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不同抗体pSS患者临床症状、免疫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度特点,旨在为pSS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活动 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炎症 肢体疼痛 患者临床特点 外分泌腺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抗SS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淋巴结炎性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田曼婷 丁长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治疗前后唾液腺引流区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形态变化及其在反映pSS患者疾病炎性活动程度的潜在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3例pS...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治疗前后唾液腺引流区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形态变化及其在反映pSS患者疾病炎性活动程度的潜在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3例pSS患者,分别于治疗前、规律治疗12周后行常规头颈部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经过后处理得到ADC图像。与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使用t检验比较pSS患者治疗前后、健康志愿者各区淋巴结的形态及ADC值。结果pSS患者治疗前Ⅰb、Ⅱa、Ⅱb区淋巴结短径均大于健康志愿者[Ⅰb(t=2.293,P=0.028)、Ⅱa(t=2.397,P=0.022)、Ⅱb(t=1.409,P=0.030)],治疗12周后唾液腺引流各区淋巴结短径均较治疗前减小[Ⅰa(t=4.391,P<0.001)、Ⅰb(t=3.439,P=0.002)、Ⅱa(t=3.458,P=0.002)、Ⅱb(t=4.667,P=0.001)]。pSS患者治疗前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小于健康志愿者[Ⅰb(t=3.337,P=0.002)、Ⅱa(t=2.207,P=0.038)],治疗12周后Ⅰa、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大于治疗前[Ⅰa(t=3.674,P=0.001)、Ⅰb(t=2.198,P=0.039)、Ⅱa(t=2.484,P=0.004)]。结论Ⅰb、Ⅱa、Ⅱb区淋巴结短径在鉴别pS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可能具有应用价值,唾液腺引流各区淋巴结短径在鉴别pSS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可能具有应用价值;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在鉴别pS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可能具有应用价值,Ⅰa、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在鉴别pSS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疾病炎性活动程度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点与细胞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苏敏 苏珊 +6 位作者 宋书林 孙崇玲 张慧芳 郭晓锋 汪凯 李明 李幸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活动度及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年龄、性别、唇腺病理分级、疾病活动度分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91例pSS患者,男5例,女86例,<50岁及≥50岁患者分别有23、68例,57.14%患者唇腺病理ChisholmⅠ级及以上,腺体外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约93.41%。腺体外累及中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50.55%),其次为血液系统(45.05%)、球蛋白升高(40.66%)。男性pSS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痛、间质性肺炎、血液系统受累、球蛋白升高。<50岁pSS患者出现发热、补体下降比例高于≥50岁pSS患者,但≥50岁的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更常见(P<0.01),其中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升高。唇腺中重度损害的pSS患者出现球蛋白升高比例高于唇腺轻度损害者。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及灶性指数(FS)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中高疾病活动度组的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比例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结论 老年p SS患者更易发生血液系统累及,但总体疾病活动度及唇腺损害会较中青年患者轻微,唇腺中重度损害者更常见唾液腺肿大、球蛋白升高。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 灶性指数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润燥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干燥综合征并小纤维神经病的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翁映虹 盛正和 +3 位作者 樊兰艳 闵艳 黄坚红 黄德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4-817,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润燥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小纤维神经病(SFN)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pSS合并SFN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硫酸... 目的观察通络润燥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小纤维神经病(SFN)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pSS合并SFN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硫酸羟氯喹、醋酸泼尼松片及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加予通络润燥方,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安全性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8%,P <0.01)。结论通络润燥方可明显改善瘀血阻络型pSS合并SFN患者症状及小纤维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小纤维神经病 通络润燥方 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 中医证候评分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