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历史时期资源开发的技术“干涉限度差异”研究——基于唐宋以来长江流域渔业经济方式变化过程的反思
被引量:
2
1
作者
蓝勇
刘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2,共9页
研究表明,明以前长江流域渔业经济中自然捕捞占绝对性优势,明代后期随着人口增多,对鱼类资源的需求增大,加之鱼类养殖技术的进步和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减少,淡水人工养殖开始进一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淡水养殖取代自然捕捞成为长江...
研究表明,明以前长江流域渔业经济中自然捕捞占绝对性优势,明代后期随着人口增多,对鱼类资源的需求增大,加之鱼类养殖技术的进步和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减少,淡水人工养殖开始进一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淡水养殖取代自然捕捞成为长江流域渔业经济的主要形式,80年代后人工养殖占了绝对优势。长江流域渔业从自然捕捞到人工养殖的变化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加充足的鱼类供应,使烹饪方式和饮食结构产生变化。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兴起。另一方面,淡水养殖发展中也给水生态环境、鱼类物种多样性、鱼类品质口感带来一系列问题。历史证明,在渔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水资源与鱼类资源、渔产增殖与物种多样性、鱼类产量与鱼类品质的关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基于有"限度"的人为作用。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利用生物资源中受不同生物属性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人类干涉的程度应该有很大差异,故形成不同的"干涉限度差异"。这种理念不仅应该融入在以后我们的历史地理研究中,也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捕捞
人工养殖
唐宋以来
长江流域
渔业经济
干涉限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环境史研究与“干涉限度差异”理论建构
被引量:
7
2
作者
蓝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认为环境的"改变"绝不等于环境的"破坏",由此提出环境人类"干涉限度差异"命题。区域环境敏感度天然差异决定了人类改变环境干涉限度区域差异,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环境"临界线"差异进而使人...
本文认为环境的"改变"绝不等于环境的"破坏",由此提出环境人类"干涉限度差异"命题。区域环境敏感度天然差异决定了人类改变环境干涉限度区域差异,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环境"临界线"差异进而使人类干涉环境的程度形成了时间差。历史时期的资源客观上存在"匠化""选择""重建"三种考量过程差异,就会出现主观上资源利用"干涉限度差异"。干涉限度差异表现在历史时期食物资源的利用中的"匠化"程度差异,历史时期燃料、建材资源利用与人类选择取向上的人类的干涉差异;历史时期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在重建上回归性差异。为此,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学者更应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应该多储备有关环境、资源的技术知识,更多从事小空间"小生境"的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个案研究,更加重视田野考察在中国环境史或者历史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努力形成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的本土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史
环境
资源
干涉限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时期资源开发的技术“干涉限度差异”研究——基于唐宋以来长江流域渔业经济方式变化过程的反思
被引量:
2
1
作者
蓝勇
刘静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2,共9页
文摘
研究表明,明以前长江流域渔业经济中自然捕捞占绝对性优势,明代后期随着人口增多,对鱼类资源的需求增大,加之鱼类养殖技术的进步和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减少,淡水人工养殖开始进一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淡水养殖取代自然捕捞成为长江流域渔业经济的主要形式,80年代后人工养殖占了绝对优势。长江流域渔业从自然捕捞到人工养殖的变化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加充足的鱼类供应,使烹饪方式和饮食结构产生变化。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兴起。另一方面,淡水养殖发展中也给水生态环境、鱼类物种多样性、鱼类品质口感带来一系列问题。历史证明,在渔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水资源与鱼类资源、渔产增殖与物种多样性、鱼类产量与鱼类品质的关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基于有"限度"的人为作用。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利用生物资源中受不同生物属性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人类干涉的程度应该有很大差异,故形成不同的"干涉限度差异"。这种理念不仅应该融入在以后我们的历史地理研究中,也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关键词
自然捕捞
人工养殖
唐宋以来
长江流域
渔业经济
干涉限度差异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境史研究与“干涉限度差异”理论建构
被引量:
7
2
作者
蓝勇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文摘
本文认为环境的"改变"绝不等于环境的"破坏",由此提出环境人类"干涉限度差异"命题。区域环境敏感度天然差异决定了人类改变环境干涉限度区域差异,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环境"临界线"差异进而使人类干涉环境的程度形成了时间差。历史时期的资源客观上存在"匠化""选择""重建"三种考量过程差异,就会出现主观上资源利用"干涉限度差异"。干涉限度差异表现在历史时期食物资源的利用中的"匠化"程度差异,历史时期燃料、建材资源利用与人类选择取向上的人类的干涉差异;历史时期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在重建上回归性差异。为此,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学者更应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应该多储备有关环境、资源的技术知识,更多从事小空间"小生境"的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个案研究,更加重视田野考察在中国环境史或者历史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努力形成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的本土话语。
关键词
中国环境史
环境
资源
干涉限度差异
分类号
X-09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历史时期资源开发的技术“干涉限度差异”研究——基于唐宋以来长江流域渔业经济方式变化过程的反思
蓝勇
刘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环境史研究与“干涉限度差异”理论建构
蓝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