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8 位作者 张玲 李曼 王艳 王毅 张晓博 江利明 柳林 孙亚飞 高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4-677,693,共5页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步进频率连续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滑坡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S SAR干涉测量技术用于区域尺度森林制图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增元 庞勇 陈尔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云雾的影响,很难在区域尺度上获得时间一致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又一直无法提供足够的类型信息。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雷达干涉相关值影像已经成功地用于土地利用分类。该文论述了干涉土地利... 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云雾的影响,很难在区域尺度上获得时间一致的图像,而微波遥感数据又一直无法提供足够的类型信息。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雷达干涉相关值影像已经成功地用于土地利用分类。该文论述了干涉土地利用影像(ILU)的生成、基于ILU影像的森林分类方法、大区域ILU影像的几何纠正及镶嵌技术,并利用ERSSAR串行轨道数据生成的ILU影像成功地对我国东北三省进行了森林制图,其分类平均精度在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U影像 干涉测量土地利用影像 区域尺度森林制图 SAR 干涉测量技术 ERS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纳米测量的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房丰洲 董申 杨福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8-31,共4页
纳米级测量是纳米技术研究的关键。本文对纳米测量中具有较大优势的x射线测量技术的方案发展、原理及实验装置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米测量 干涉测量技术 X射线 干涉 纳米技术 实验装置 衍射光栅 发展前景 纳米级测量 层形点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干涉测量技术的卫星重力梯度测量 被引量:7
4
作者 翟振和 吴富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36,共3页
原子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重力梯度仪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测量地球重力场方面有了新的方法,从而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和精度的重力场信息。介绍原子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对利用原子干涉重力梯度仪进行卫星重力测量的优势... 原子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重力梯度仪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测量地球重力场方面有了新的方法,从而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和精度的重力场信息。介绍原子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对利用原子干涉重力梯度仪进行卫星重力测量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干涉测量技术 原子干涉重力梯度仪 卫星重力梯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汶川MS 8.0地震形变场
5
作者 董玉森 Ge Linlin +2 位作者 Hsing-Chung Chang Alex Hay-Man Ng 张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 利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数据,结合两路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形变信息和震前、震后地面在卫星视线(light of sight,简称LOS)方向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形变范围广,程度大,地震形变沿断层向北北东向扩展,所形成的差分干涉条纹明显。地面的形变特征对于推断断层的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将同震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结果与利用USGS发布的汶川地震有限元断层模型(finite fault model)反演的LOS方向的形变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二者在断裂带的上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下盘却有较大的误差。通过不同传感器干涉结果的对比发现,L波段的雷达干涉结果更能够反映汶川大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地面形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汶川地震 地面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翔宇 雷添杰 +1 位作者 陈文晋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21-225,242,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边坡形变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变形信息,且监测周期长、监测精度低、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等问题,以云南牛栏江红石岩边坡为例,提出了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为了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在详... 为了解决传统大坝边坡形变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变形信息,且监测周期长、监测精度低、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等问题,以云南牛栏江红石岩边坡为例,提出了基于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的大坝边坡形变监测。为了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在详细分析地基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该边坡稳定性的实时监测中。结果表明,采用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监测边坡形变情况,达到边坡灾害预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边坡 形变监测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灾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RPA寻求新的干涉测量技术提高对GEO卫星的精确观测能力
8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05,共1页
2017年9月11日,据美国防务系统网站报道,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ntellig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ctivity,IARPA)正在寻求地基精确成像技术,希望以远距离精确捕捉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位置。由于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 2017年9月11日,据美国防务系统网站报道,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ntellig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ctivity,IARPA)正在寻求地基精确成像技术,希望以远距离精确捕捉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位置。由于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通常使用GEO,因此在监测卫星过程中拥有更高分辨率的目标成像能力日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高级研究计划局 干涉测量技术 IARPA 精确成像 观测能力 高分辨率 成像能力 孔径 系统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RPA寻求新的干涉测量技术
9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42,共1页
据美国防务系统网站2017年9月11日报道,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ARPA)正在寻求地基精确成像技术,以远距离精确捕捉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位置.IARPA的“提案者日”活动于8月举办,此次的目标是能够为GEO卫星创建一台经济高效的干... 据美国防务系统网站2017年9月11日报道,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ARPA)正在寻求地基精确成像技术,以远距离精确捕捉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位置.IARPA的“提案者日”活动于8月举办,此次的目标是能够为GEO卫星创建一台经济高效的干涉式被动成像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技术 GEO卫星 地球同步轨道 成像技术 成像设备 远距离 干涉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提取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48
10
作者 单新建 马瑾 +1 位作者 王长林 柳稼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0,共8页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玛尔盖茶卡断层为中心分布,且基本与发震断层平行;通过对干涉形变图进行分析,发震断层可分为3段,其中西段长约23 km,中段长约60 km,东段长约26 km,整个发震断层共长110 km;震中附近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162.4 cm,断层西侧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103.6 cm,震中最大地面水平位错为7.9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玛尼地震 同震形变场 发震断层 多普勒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大气延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春永 谭克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 在分析大气延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像对组成闭合环,通过查看闭合环相位直方图分布来判断大气延迟的存在与否,并用差分干涉相位相加减的方法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原来不能产生干涉条纹的干涉像对进行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 大气延迟 闭合环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调制的长基线恒星光干涉相位检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魏炜 徐腾 +1 位作者 侯永辉 孙越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8,共7页
在大气等晕角内,同时测量科学目标与跟踪目标的干涉条纹,可通过精密测定两段干涉条纹之间的光程差来获得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精度.面向长基线恒星光干涉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相位测量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实现同步移相,可... 在大气等晕角内,同时测量科学目标与跟踪目标的干涉条纹,可通过精密测定两段干涉条纹之间的光程差来获得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精度.面向长基线恒星光干涉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相位测量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实现同步移相,可实现相位级的光程差测量,通过多次测量统计平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光程差检测精度.通过数值仿真与实验论证了上述相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检测精度优于1/18波长,光程差统计测量精度优于5 nm,进一步通过环境扰动的测量分析了误差来源,为我国在建的百米级长基线天文光干涉阵列实现既定科学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干涉 仪器:高角分辨率 技术:干涉测量 技术:相位检测 方法:空间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月华 王润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 角反射器(CR) 设计 安装 地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轴几何量测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14
作者 林虎 杨武伟 +1 位作者 薛梓 杨国梁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6-84,共9页
凸轮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对其准确测量和误差评定一直是精密测量领域研究的重点。全面介绍了当前凸轮轴几何量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基于各种测量原理的专用仪器,其中高精度、多功能立式凸轮轴测量仪仍是目前的主流设备,光学非接... 凸轮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对其准确测量和误差评定一直是精密测量领域研究的重点。全面介绍了当前凸轮轴几何量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基于各种测量原理的专用仪器,其中高精度、多功能立式凸轮轴测量仪仍是目前的主流设备,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凸轮测量数据处理和误差评定一些关键的技术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仍需研究更加科学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干涉测量原理的凸轮测量方法,激光干涉测长可以直接溯源到长度基准“米”,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凸轮的测量精度。各种凸轮轴测量仪器的量值校准及统一是未来计量工作的研究重点,JJF 1795-2020《凸轮轴测量仪校准规范》的发布和实施为仪器的校准检测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方法,而关于软件算法的评定研究,目前国内还处于空白状态,亟需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凸轮轴 专用测量 升程误差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量值校准及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的中巴公路盖孜河谷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被引量:36
15
作者 赵富萌 张毅 +2 位作者 孟兴民 苏晓军 石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建设部分,但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盖孜河谷段地质环境更为复杂,在降水、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技术结合实地验证对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和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了中巴公路盖孜河谷段的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提取了每个形变点的年均形变速率和累计形变量,证实了该方法在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良好优势;(2)选择以公路为中心的10 km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SBAS-InSAR的方法干涉处理得到研究区2016-2017年雷达视线方向(LOS,Line of Sight)的形变速率值为-76~28 mm/a,结合研究区的坡度、坡向及卫星采集数据的几何姿态等信息将视线方向形变转换到斜坡方向,得到沿斜坡向的最大形变速率值为-157 mm/a。(3)基于斜坡向滑移速率,结合野外考察得到发育在研究区的449处灾害点,包括31处滑坡,416处不稳定斜坡和2处冰川运动,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验证识别出区域内23条泥石流沟。(4)利用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降水数据对时间序列形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发生与强降水相关,且滑移现象滞后于强降水的发生,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异常降水的发生,为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盖孜河谷 地表形变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偏振干涉测量研究聚合物界面行为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莹 段明 +1 位作者 王虎 方申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49-2554,共6页
双偏振干涉测量(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简称DPI)技术具有无需标记、实时、精确测量的优点。因此它能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密度、厚度和质量进行实时地、动态地定量测量,从而了解分子结构与界面相互作用行为... 双偏振干涉测量(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简称DPI)技术具有无需标记、实时、精确测量的优点。因此它能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密度、厚度和质量进行实时地、动态地定量测量,从而了解分子结构与界面相互作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简单介绍了DPI的测量原理和特点,着重评述了DPI技术在研究聚合物固液界面行为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研究聚合物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过程,建立吸附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从分子层面揭示聚合物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机理,为含聚污水处理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随着DPI研究应用的不断展开和深入,还可以应用于胶体表面化学、材料表面化学和纳米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界面 吸附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在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佳曼 柯长青 +1 位作者 陆燕燕 姚国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8-519,共12页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 地面沉降是无锡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ASAR、ALOS及COSMO数据,采用小基线集方法(SBAS)对2004-2012年间无锡的地表形变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区域主要发生在江阴市南部及惠山区,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200mm。新吴区、滨湖区以及位于主城区的梁溪区出现了轻微的回弹现象,最大累积回弹量达到+40mm。与水准测量数据对比显示,干涉测量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变化仍然是无锡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年地下水禁采任务完成后,无锡地面沉降有所减缓,但由于地下水恢复缓慢,所以沉降现象仍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集方法(SBA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 地下水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时序InSAR技术的广汉市地面沉降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凤 薛东剑 +2 位作者 姚鸿 欧洪 刘峻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46-6153,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施工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频繁人类活动对城市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基于2018年3月—2021年12月的Sentinel-1A数据,结合永久散射体干涉技术中利用振幅离差指数提取高相干点的方法,采用小基线集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施工活动和地下水开采等频繁人类活动对城市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基于2018年3月—2021年12月的Sentinel-1A数据,结合永久散射体干涉技术中利用振幅离差指数提取高相干点的方法,采用小基线集干涉技术,获得了广汉市的地面沉降速率和沉降时序,据此分析了广汉市沉降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广汉市接近90%的地区未出现严重沉降现象,小汉镇、金雁街道、三星堆镇和向阳镇出现小规模沉降,施工区及其周边沉降相对严重,最大沉降速率为-31 mm/a。此外,沉降主要出现在2018—2020年,建筑施工活动和降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 地面沉降监测 时序分析 广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官臣 《林业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大地测量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以我国近些年在大地测量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依据,介绍了大地测量的坐标系统的建立、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及其他空间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展望。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些文章参考。
关键词 大地测量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卫星激光测距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如仁 苏宇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 针对传统人工水准监测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以本桓高速公路挖方边坡为例,提出一种利用SBAS-InSAR与PS-InSAR相结合的技术对挖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23年4月—2024年1月获取的22景Sentinel-1A数据,生成小基线差分干涉对,反演得出边坡形变值与形变趋势。然后,选取相同监测时间的水准点测量结果与PS点进行验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降雨量与边坡形变的关联度。监测结果显示,边坡沉降速率集中在10.15~30.27 mm/a,沉降分析结果显示此路堑边坡整体较为稳定,时序InSAR相对水准测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维度的特点,并具有可回溯性,表明时序InSAR技术对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监测具有可行性与可靠性,确保高速公路挖方边坡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监测 短基线子集(SBAS-InSAR)技术 永久散射体的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 沉降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