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双频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和干涉水云模型估算森林生物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露伟 范文义 聂永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8,共11页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应用哨兵1号(Sentinel-1A)C波段双极化数据和大地2号L波段全极化数据分别建立干涉水云模型(IWCM)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大地2号(ALOS-2)L波段全极化数据体散射比例为72%,二面角散射比例...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应用哨兵1号(Sentinel-1A)C波段双极化数据和大地2号L波段全极化数据分别建立干涉水云模型(IWCM)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大地2号(ALOS-2)L波段全极化数据体散射比例为72%,二面角散射比例为4%;L波段HV极化和VH极化的估算结果较好,HV极化估算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37,均方根误差(R_(MSE))为28.88 t/hm^(2);VH极化估算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43,均方根误差(R_(MSE))为27.76 t/hm^(2);C+L波段的组合方式反演结果最优,决定系数(R^(2))为0.863,均方根误差(R_(MSE))为18.92 t/hm^(2)。采用干涉水云模型估算森林生物量,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估算精度高于C波段估算精度,L波段SAR数据更适合进行森林生物量的估算;C波段和L波段SAR融合对森林生物量的估算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干涉水云模型 哨兵1号数据 大地2号数据 多频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水云模型对不同极化方式哨兵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的精度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伦 张延成 +1 位作者 范文义 吴国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32,共6页
以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运用C波段的哨兵1号双极化数据,通过水云模型和干涉水云模型(IWCM)联立,利用遗传算法确定初值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算参数,分别对VV、VH极化方式建立后向散射、相干性和森林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并对... 以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运用C波段的哨兵1号双极化数据,通过水云模型和干涉水云模型(IWCM)联立,利用遗传算法确定初值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算参数,分别对VV、VH极化方式建立后向散射、相干性和森林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并对帽儿山43块样地的后向散射系数和相干系数与森林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干性比后向散射对于森林生物量更加敏感,尤其对于穿透性较弱的C波段,不存在饱和现象,利用干涉相干性估测生物量更加合适。VV极化方式估测森林生物量精度的R2=0.705、RMSE=29 t·hm-2,VH极化方式估测森林生物量的精度的R2=0.534、RMSE=40.48 t·hm-2,VV极化方式精度较高,更适合森林生物量估测。因此,运用哨兵1号数据和干涉水云模型,可以很好的估测森林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干涉水云模型 相干性 非线性最小二乘 哨兵1号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