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昭通地区滑坡隐患InSAR广域识别与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 魏云杰 +2 位作者 杨成生 刘勇 杨佳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针对该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ndex方法,分析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在该区域进行滑坡隐患识别的适宜...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针对该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ndex方法,分析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在该区域进行滑坡隐患识别的适宜性,为后续滑坡识别提供参考;基于干涉图堆叠技术在研究区内共圈定出80处潜在滑坡隐患点,同时选取吉那古滑坡为典型灾害体,在获取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雷达视线(LOS)向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的基础上,采用MSBAS InSAR技术获取吉那古滑坡2020~2021年的二维形变结果,并分析其二维时空形变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那古滑坡东西向累积形变最高达106.2 mm,垂直向累积形变达-10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R-index方法 干涉图堆叠技术 多维短基线集技术 适宜性 滑坡 隐患识别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数据监测临汾盆地地表形变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霞迎 赵超英 +1 位作者 刘媛媛 谷守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4-737,共4页
基于以往研究,使用12景影像形成67个干涉图,并利用stacking技术获取临汾盆地2015~2016年形变速率。结果显示,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罗云山断裂带和峨眉-紫金山断裂带之间,中心区域沉降速率超过40mm/a,与地下水的等高线分布较为相似,地表形... 基于以往研究,使用12景影像形成67个干涉图,并利用stacking技术获取临汾盆地2015~2016年形变速率。结果显示,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罗云山断裂带和峨眉-紫金山断裂带之间,中心区域沉降速率超过40mm/a,与地下水的等高线分布较为相似,地表形变是地下水抽取和断裂带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 Sentinel-1 平均形变速率 干涉图堆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现今变形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瑞春 季灵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研究得到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表明:1)临汾盆地现今地壳形变场整体上表现为盆地下沉,两侧山体相对隆升的继承性变形特征,罗云山断裂为地壳形变速率差异的分界地段;2)罗... 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研究得到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表明:1)临汾盆地现今地壳形变场整体上表现为盆地下沉,两侧山体相对隆升的继承性变形特征,罗云山断裂为地壳形变速率差异的分界地段;2)罗云山断裂中段和南段的差异运动相比北段更为显著,最大差异形变速率分别为4mm/a和6mm/a;而在断裂范围内,变形速率均为2mm/a左右,与同期跨断层水准观测结果较为一致;3)盆地内部在整体下沉的背景下,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变形速率,且形变速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以临汾市区为界,洪洞一临汾凹陷北部和南部的变形速率分别为0~4mm/a和4~8mm/a;襄汾凸起较为稳定,变形速率在零值附近波动;南部的侯马凹陷形变速率进一步加大,其东北部和西部区域的形变速率分别为4—8mm/a和8~1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干涉图堆叠技术 临汾盆地 罗云山断裂 平均变形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