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干流流域植被盖度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一鸣 苏芳莉 +1 位作者 李海福 赵光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揭示辽河干流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以1999~2013年为时间尺度,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数理统计,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温度及降水量的年际动态、年内各月变化及空间区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9... 为揭示辽河干流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以1999~2013年为时间尺度,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与数理统计,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温度及降水量的年际动态、年内各月变化及空间区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辽河干流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在2000,2004,2008年达到极值0.339,0.405和0.409;辽河干流流域生态环境改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6.91%,彰武、康平、阜新等地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年均NDVI受温度、降水量的影响均较显著,且NDVI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高于降水量,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1999~2013年间流域NDVI增速分别为夏季7.7%、秋季3.4%、春季1.5%和冬季1.4%,且夏、秋两季NDVI变化与全年NDVI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表明,流域范围内72.01%的区域NDVI与温度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辽河干流流域年际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而年内植被盖度对降水量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性,主要以冬季融雪与春季降水为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干流流域 植被覆盖度 时空演变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3年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量气候驱动 被引量:4
2
作者 牛建龙 王家强 +2 位作者 程珍 吴凡 蒋学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55-3661,共7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影响。选取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10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优势分析方法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不同时段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影响。选取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10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优势分析方法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不同时段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量气候驱动。结果表明:1961—2013年,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季潜在蒸散发均呈减少趋势,以1976年前冬季减幅最大,1976年后春季增幅最大,1976年为年潜在蒸散发的突变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均极显著增加,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且1976年前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减幅均小于1976年后的增幅,1976年前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增幅均小于1976年后的增幅。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变化是由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日照时数是年、季潜在蒸散发减少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1976年前,春、夏、冬、年潜在蒸散发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减少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100.00%、67.56%、51.41%和52.20%,秋季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增加控制为主,贡献率为45.62%;1976年后,春、秋、年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增加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38.10%、100.00%和70.64%,夏、冬季潜在蒸散发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减少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74.06%和5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动态变化 气候驱动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们江干流流域气候因素对径流影响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凡博 余凤 赵春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1-4,共4页
以图们江干流1960—2016年的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冗余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图们江干流的各个气候因子和径流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径流模拟预... 以图们江干流1960—2016年的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冗余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图们江干流的各个气候因子和径流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径流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研究年份中,秋、冬季平均气温和春季降水量上升最为明显。春季蒸发量、春季日照时数、夏季降水、夏季相对湿度、夏季和冬季平均径流以及各季节平均风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径流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分别在1973、1975、1978年附近出现由多到少的变化,气温则在1987年前后出现由冷变暖的转变;夏季降水量、春季风速、秋季相对湿度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模型模拟值在1960、1962、1963—1966和1975—1983年数值差异较大,且模拟值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差异,而BP神经网络径流模拟曲线与实测值曲线几乎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干流流域 气候因素 径流量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环境中的氟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天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82,共7页
本文从第四纪沉积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诸方面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环境中氟的含量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环境 氟中毒 干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流域干流径流量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方荣杰 蒋超华 +1 位作者 苏丽丽 郭纯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5,124,共6页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以西江流域干流1957-2016年迁江水文站、大湟江口水文站、梧州水文站和高要水文站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T检验及有序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对西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以西江流域干流1957-2016年迁江水文站、大湟江口水文站、梧州水文站和高要水文站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T检验及有序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对西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干流4个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差系数在0.177~0.216之间变化,年际变化不大;②丰、枯特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其中迁江站容易发生洪水及干旱;③经趋势性检验分析发现,四站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迁江站变化最显著;④迁江站年径流量在2002年发生显著突变,其他3个水文站点并未出现显著突变点。结果可为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干流 年径流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
6
作者 张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17,共5页
从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渭河流域干流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空间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概括。通过GIS数据库分析功能和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了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格局划分的初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渭河流域干流地区... 从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渭河流域干流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空间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概括。通过GIS数据库分析功能和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了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格局划分的初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渭河流域干流地区空间发展类型区的不同,从产业、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渭河流域干流地区各级政府进行空间管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渭河流域干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 porous moist object located in a triangular shaped vented cavity
7
作者 SELIMEFENDIGIL Fatih OZCAN COBAN Seda OZTOP Hakan F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56-1972,共17页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shaped porous moist object inside a two-dimensional triangle cavit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porous obje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ist food sample,locat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shaped porous moist object inside a two-dimensional triangle cavit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porous obje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ist food sample,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avity with inlet and outlet port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inlet/outlet ports.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is numerically assessed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Reynolds numbers(between 50 and 250),dry air inlet temperature(between 40 and 80℃)and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port.It is observed that changing the port locations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flow recirculaitons inside the triangular chamber while 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is highly affected.The moisture content reduces with longer time and for higher Reynolds number(Re)values.Case P4 where inlet and outlet ports are in the middle of the walls provides the most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in terms of 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while the worst case is seen for P1 case where inlet and outlet are closer to the corners of the chamber.There is a 192%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isture reduction of these two cases at Re=250,T=80℃ and t=1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drying porous domain cavity flow inlet/exit port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苏芳莉 赵光辉 +2 位作者 王铁良 李海福 李一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4-931,共8页
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 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质性,并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其分布。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达到46.98%,林地最小,为26.36%;依据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评价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弱为湿地>林地>农田>草地;4种土地利用导致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湿地和草地之间的差异性最显著;湿地土壤结构相对最好,其次是林地和农田,草地相对最差。本研究结果可为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程度评价及分区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大团聚体 水稳定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