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加重质颗粒与煤表面碰撞黏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席童 任永鑫 +3 位作者 李妍娇 刘尘旻 董雅妮 董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7-947,共11页
【目的】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是气固两相理论在选煤领域的拓展延伸。使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原煤进行分选时,煤炭的表面水分便随着气流携带、颗粒运动等因素在床层中运移扩散,导致加重质发生颗粒团聚现象。颗粒聚团是由于流体作用以及颗... 【目的】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是气固两相理论在选煤领域的拓展延伸。使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原煤进行分选时,煤炭的表面水分便随着气流携带、颗粒运动等因素在床层中运移扩散,导致加重质发生颗粒团聚现象。颗粒聚团是由于流体作用以及颗粒间耗散作用形成的颗粒富集,是一种不均匀的介尺度结构。颗粒聚团可降低流化质量,导致床层失稳,床层内部密度分布不均,产品质量变差。【方法】以颗粒碰撞黏附过程为切入点,探究潮湿条件下加重质颗粒与煤表面之间的碰撞黏附特性。【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颗粒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呈上升趋势;相同湿度条件下,碰撞速度相同时,恢复系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潮湿条件下流化床中颗粒间碰撞的主要能量损失为颗粒表面黏弹性损失及液桥黏附能损失,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液桥力引起的黏附能损失逐渐增大,颗粒恢复系数显著降低。【结论】揭示了颗粒聚团碰撞黏附机理,这为实现分选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调控、维持床层稳定流化、提高流化床分选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介质流化床 磁铁矿粉 颗粒聚团 颗粒碰撞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煤炭颗粒受力特性与分选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戴林 房淑海 +4 位作者 李思维 吕冠男 柴学森 段晨龙 周恩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近年来,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干旱缺水地区的煤炭洁净分选提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具有似流体性质的气固两相流床层,营造了适合煤炭分选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 近年来,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干旱缺水地区的煤炭洁净分选提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具有似流体性质的气固两相流床层,营造了适合煤炭分选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环境。入选煤炭颗粒在床层中迁移、浮沉,受到自身重力、气流曳力、介质阻力、床层浮力等综合作用按密度进行分选。煤颗粒物性特征、床层密度分布、流化床操作参数等是影响煤颗粒受力特征、沉降特性及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重点研究了加重质颗粒在流化过程中的迁移过程和床层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估了床层密度的均匀稳定性;研究了颗粒粒度、密度、浸没深度与流化气速对入选煤炭颗粒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扰动规律与影响程度,建立了表征各影响因素与煤炭颗粒综合受力关系的关联式;确定了入选煤颗粒各密度组分的迁移路径与稳定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以磁铁矿粉(0.300~0.074 mm,2.36 g/cm^(3))与玻璃微粉(0.300~0.074 mm,1.14 g/cm^(3))组成二元加重质作为流化介质颗粒,可形成密度均匀的气固流化床层,二元加重质颗粒混合均匀稳定,床层密度波动控制在±0.01 g/cm^(3)以内;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入选颗粒受力影响显著性程度依次为粒径、浸没深度、流化气速;入选煤颗粒给入床层后,各密度组分快速松散、沉降、分层,分选时间≤8 s,高于床层密度的煤颗粒快速下沉,沉降于床高40 mm以下区域;低于床层密度的煤颗粒沿床层表面附近区域松散、横向迁移,分布在床高160 mm以上区域;中间密度颗粒松散、沉降并行,整体分布于45 mm床高以上的床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干法介质流化床 受力特性 密度离析 流化介质 迁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多元加重质流化特性与低质煤高效分选 被引量:7
3
作者 姜永宁 齐健 +4 位作者 巴玉龙 王庆飞 张真兴 郭君伟 张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6,共7页
煤炭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是干旱缺水及高寒地区细粒煤分选提质、矿物加工以及固废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应用潜力大。目前,用于分选的流化床已有较多研究,其基础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领域包括流化床的形成、流化床空气动力学以及流化... 煤炭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是干旱缺水及高寒地区细粒煤分选提质、矿物加工以及固废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应用潜力大。目前,用于分选的流化床已有较多研究,其基础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领域包括流化床的形成、流化床空气动力学以及流化床流动模型与模拟等,但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的低密度分选技术和密度调节范围仍待完善。加重质的合理选择对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具有重要意义,其与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的净化回收流程、分选机的操作参数及分选效果密切相关。采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二元加重质单一组分、窄粒级、宽粒级以及三元加重质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磁铁矿粉、硼铁矿粉流化特性、膨胀率与粒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磁铁矿粉和硼铁矿粉均能达到良好的流化状态。随加重质粒度的减小,起始流化气速显著降低,膨胀性能逐渐增强。与150~125μm硼铁矿粉和74~45μm磁铁矿粉混合相比,125~74μm硼铁矿粉与74~45μm磁铁矿粉混合后的床层压降波动较大。300~74μm粒级硼铁矿粉与74~45μm粒级磁铁矿粉在9种不同质量配比下,床层压降均无明显波动。随加重质粒度的减小,膨胀性能逐渐增强;窄粒级二元加重质混合均匀程度随硼铁矿粉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宽粒级二元加重质混合时,稳定流化后的流化曲线随细粒级的增多而波动加剧,难以形成稳定的分选环境;随着煤粉含量增加,三元加重质的流化效果逐渐变差。为保证流化床床层密度较好的均匀稳定性,三元加重质中煤粉含量不宜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流化床 多元加 低质煤 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式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理论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赵跃民 李功民 +2 位作者 骆振福 张博 董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6-1571,共6页
我国2/3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迫切需要高效的干法选煤技术。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是以磁铁矿粉和煤粉为二元宽粒级加重质,以空气为流化气体,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流化床层,进入到分选机中的煤炭按密度进行分层,... 我国2/3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迫切需要高效的干法选煤技术。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是以磁铁矿粉和煤粉为二元宽粒级加重质,以空气为流化气体,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流化床层,进入到分选机中的煤炭按密度进行分层,实现高效干法选煤,新一代分选机解决了布风板易堵塞的难题,具有流化床密度均匀稳定、加重质循环量小、整机可靠性高的特点。中国矿业大学与唐山市神州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立了模块式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厂,实现了干法选煤技术生产超低灰精煤的工业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模块式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系统生产超低灰精煤,精煤灰分为3.46%,可能偏差E值为0.055g/cm3,数量效率>90%,具有不用水、分选精度高、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式 干法选煤 介质 流化床 超低灰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冉 赵跃民 +6 位作者 赵鹏飞 骆振福 王厚坤 何录红 谭明兵 王辉 张玉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34,共8页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下床层的流化特性、压降波动、煤粒分离混合规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处的密度分布,阐释了气泡在分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细粒煤后床层密度降低,流化效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气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经历了分离与混合两种状态,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当流化数在1.8~2.0时煤粒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气速增大煤粒受气流影响增大,不再严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介质流化床 气速 细粒煤 流化特性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Ⅰ)基础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有智 张济宇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阐述了开展研究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意义,介绍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原理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床层特性。系统总结了重介物质的物性和操作气速对床层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气体分布板设计和适宜的操作气速等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关键词 流化床 干法分选 介质 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Ⅱ)分选设备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有智 张济宇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0-55,共16页
本文列举和分析了国内外数种类型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设备,并结合其分选特性、结构特点、脱介和出料方式、重介质选用等综合评述了各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设备的特点和不足,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流化床 干法分选 介质 选煤 分选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半工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韦鲁滨 李凌月 +4 位作者 万光显 刘道春 朱学帅 曾鸣 孙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09,124,共4页
为改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分选效果,采用反倾角振动方式替代原刮板输送方式排出重产物,研制了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并建立了半工业性试验系统,考察了风量、入料粒度、单元处理量、入料可选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 为改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分选效果,采用反倾角振动方式替代原刮板输送方式排出重产物,研制了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并建立了半工业性试验系统,考察了风量、入料粒度、单元处理量、入料可选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机可对粒度80~6 mm的入选煤进行有效分选,随着入料粒度的增大,分选效果变好,分选室最大单位处理量为7 t/(h·m2);在合适的风量以及振动参数下,对可选性为易选的不黏煤可能偏差Ep为0.05 g/cm3,对可选性属难选的褐煤可能偏差Ep为0.07 g/cm3,实现了对不同可选性煤炭的高精度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空气介质 流化床 原煤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 (Ⅲ)有能量引入的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有智 张济宇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38,共9页
本文介绍了最有代表性的有能量引入的振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和磁化稳定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原理和床层特性,并讨论了这两种床的分选效果和分选特性。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简要评述。
关键词 流化床 干法分选 介质选矿 分选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压力多尺度分析与流化质量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赣苏 董良 +3 位作者 周恩会 周晨阳 段晨龙 赵跃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5-223,共9页
选煤是煤炭清洁加工利用的源头技术,干法选煤是干旱缺水地区与易泥化煤炭高效分选提质的重要途径。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通过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一定密度的气固流态化床层,实现对煤炭按密度分选,床层密度均匀稳定性即床层流化... 选煤是煤炭清洁加工利用的源头技术,干法选煤是干旱缺水地区与易泥化煤炭高效分选提质的重要途径。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通过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一定密度的气固流态化床层,实现对煤炭按密度分选,床层密度均匀稳定性即床层流化质量是决定分选精度的关键。受到气流、气泡、运动内构件、入料等多因素扰动,床层流化行为复杂多变,压力信号呈现出非均匀性、非线性、多尺度特征。基于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压力信号的轴向差异传递与横向等效扩散特性,着重研究了床层轴向压差波动特征,提出流化质量定量表征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时域分析可知,Geldart A类加重质颗粒床层总压降概率密度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床层散式膨胀时,由于颗粒间接触力的分布不均,概率密度呈现右偏且尖峰的偏离正态分布。通过频域分析发现,在床层膨胀区间的中末期,气泡主频主导了流化床的整个轴向区间;完全流化后的流化床,气泡主频仅控制着床层中部区域,床层浓度信号主频沿床层轴向分布变化明显。结合时域和频域信号分析结果,提出以轴向床层浓度主频为子区间波动标准差权重值的流化质量表征模型,可以综合评估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的密度分布均匀性和稳定性,为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密度稳态调控与精准分选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 干法介质流化床 压力信号分析 流化质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及分选机
11
作者 赵跃民 陈清如 《中国煤炭》 1996年第6期28-31,共4页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和分选机为我国缺水地区、高寒地区和遇水易泥化煤炭提供了高效分选方法,已建成的中国第一座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介绍了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选机...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和分选机为我国缺水地区、高寒地区和遇水易泥化煤炭提供了高效分选方法,已建成的中国第一座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介绍了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选机的结构,并给出了来自生产运行中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 分选 空气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入料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协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鲁滨 刘鹏 +4 位作者 李凌月 李大虎 朱学帅 王思文 李鑫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8-463,共6页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难选煤最小Ep值分别为0.06,0.07和0.11 g/cm3;可选性对Ep值略有影响,50~25 mm粒级不同可选性煤样,易选、中等可选和较难选煤样最小Ep值分别为0.035,0.040和0.045 g/cm3。通过优化风量和抛射强度,分选精度明显提高,不同粒级或可选性煤样优化后的风量和抛射强度相近,均分别在140 m3/h和1.46左右。分析了气泡生成频率与床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揭示了振动改善流态化分选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料特性 风量 抛射强度 协同作用 空气介质振动流化床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分选机对宽沟矿超低灰煤的分选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晓东 李功民 +1 位作者 赵跃民 李美菊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6期4-7,共4页
阐述了干法重介质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并对神华集团新疆宽沟矿原煤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为极难选煤。在阐述干法重介质分选系统的基础上,分别对新疆宽沟矿80~3,50~6,30~13 mm粒级原煤进行分选,以确定分选后的精煤产品质量是否满足活... 阐述了干法重介质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并对神华集团新疆宽沟矿原煤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为极难选煤。在阐述干法重介质分选系统的基础上,分别对新疆宽沟矿80~3,50~6,30~13 mm粒级原煤进行分选,以确定分选后的精煤产品质量是否满足活性炭用煤要求,同时对干法重介质分选机分选各粒级原煤时的分选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干法重介质分选机及分选工艺对新疆宽沟矿原煤分选制备超低灰活性炭用煤完全可行;3种粒级原煤选后产品灰分分别为3.94%,3.92%和3.71%,分选可能偏差Ep分别为0.080,0.060和0.045,可见30~13 mm原煤选后精煤产品灰分、可能偏差均最低,分选精度最高,是最佳的活性炭用煤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介质分选 超低灰煤 活性炭 产品灰分 分选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动态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学瑜 王振翀 韦鲁滨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49,51,共3页
提出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动态分析方法,它由流化过程动态分析和分选过程动态分析组成。通过探讨,认为这些方法为掌握床层密度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气固悬浮流动性的控制机制,为提高煤炭分选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介质 动态分析方法 分选效率 床层 煤炭 流化床 控制机制 流动性 理论基础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选煤的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骆振福 陶秀祥 陈清如 《洁净煤技术》 CAS 1996年第1期17-19,24,共3页
简述了空气重介流态化过程,分析了适合于煤炭分选的空气重介流化床的分选性能。模型机的流化特性试验及半工业和工业性试验系统上的分选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重介流化床具有良好的分选性能,可有效地分选50 ̄6mm的煤炭。
关键词 空气介质 流化床 分选 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研究
16
作者 刘付胜 骆振福 +2 位作者 蒋勇 邵换男 陈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0-204,共5页
为了研究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以及其分选粒度下限,对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转速为100 r/min时有较为稳定的流化特性;6-3 mm粒级的原煤灰分随着流化... 为了研究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以及其分选粒度下限,对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转速为100 r/min时有较为稳定的流化特性;6-3 mm粒级的原煤灰分随着流化床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良好的密度分层规律和分选特性。原煤分级分选结果表明:普通流化床对13-6 mm粒级有较为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达到1.56;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13-6、6-5、5-4 mm三个粒级都有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分别为1.74、1.36、1.35。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下限介于4-3 mm,且对3-1 mm的细粒煤没有分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介质流化床 流化特性 细粒煤分选 干法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系统的工业应用初显成效
17
作者 王雅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8-128,共1页
近日,北京博后筛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大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系统”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北京博后筛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孙刚对所研发的大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空气介质 分选系统 工业应用 干法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技术 总经理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干法分选的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思维 常博 +4 位作者 刘昆轮 周晨阳 董良 段晨龙 赵跃民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7,共6页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国家型战略资源,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低品质煤潜在储量可观,已成为实现我国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选煤是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源头技术,传统的湿法选煤技术严重依赖水资源,干法选煤技术...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国家型战略资源,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低品质煤潜在储量可观,已成为实现我国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选煤是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源头技术,传统的湿法选煤技术严重依赖水资源,干法选煤技术因其不用水、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分选提质和煤炭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详细分析了风力分选、复合式干法分选、光电分选、重介干法分选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工业应用进展,并对国内外煤炭干法分选技术的进展进行梳理。在理解分选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干法分选技术入料粒级窄、水分要求高、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局限性,对煤炭干法分选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指出了下一步研究重点,包括突破细粒煤分选的理论瓶颈,实现全粒级煤炭的干法分选、开发高效的煤炭分选与干燥协同技术,破解原煤水分限制的难题、加快干法精选技术攻关,降低炼焦煤等高品质煤的加工成本、开展分选机放大的理论研究,实现分选设备的持续大型化及煤系共伴生矿物、煤系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为干法选煤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分选 干法分选 风力分选 复合式干法分选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鸣 魏汝晖 +2 位作者 梁世红 王向浩 韦鲁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实验时间对输送效率都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Q=160 m3/h、振动频率f=16.6 Hz、实验时间T=40 s时,可能偏差Ep=0.055 g/cm3、输送效率90%,取得了理想的分选和输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空气介质流化床 正交法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褐煤干法分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韦鲁滨 李大虎 +2 位作者 朱学帅 刘鹏 张瑜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5-8,22,共5页
为提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入料煤水分的适应性,以热气代替常温空气改善流化床对褐煤的分选效果。采用可能偏差 E p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风量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0~5... 为提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入料煤水分的适应性,以热气代替常温空气改善流化床对褐煤的分选效果。采用可能偏差 E p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风量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0~50℃时,干燥温度越高,Ep越低;干燥时间为1~5 min 时,干燥时间越长,Ep越低,超过3 min 后,Ep降低缓慢;风量为8~12 m3/ h 时,风量增大,Ep先降低后升高。煤样表面水分越高,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风量变化对 E p影响越显著。表面水分1%的褐煤,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5 min、风量10 m3/ h 时,褐煤分选效果最好,Ep 可达到0.022 g / cm3。实验证明热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可用于分选潮湿褐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法分选 空气介质 热态流化床 可能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