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沙坡头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翔 黄娉婷 王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381-6392,共12页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兴亡的重要特征。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干旱沙漠区以荒漠为背景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脆弱性(生态与环境)、过渡性(草原向荒漠、沙漠向城市)与复合性(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并...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兴亡的重要特征。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干旱沙漠区以荒漠为背景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脆弱性(生态与环境)、过渡性(草原向荒漠、沙漠向城市)与复合性(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并存)的特点,对其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研究,对于维护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生态安全和实现宁夏中卫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研究基础上,基于稳定性三维内涵(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演替稳定性)、评估指标构建(原则与逻辑框架及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确立(红绿灯综合评估法)等,针对性地开展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稳定性示范性评估,发现:1)近20年19个单项指标中,多数指标情况趋于变好,少部分进一步恶化,保持基本稳定仅两个。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要素由群落组成为主转变为以生境条件为主;2001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6个关键年份中,生态系统稳定性3个内涵对稳定性的贡献基本以抵抗力稳定性或恢复力稳定性为主。3)保护区整体生态稳定指数ESI由0.41增至0.661,稳定状态从临界到稳定,总体上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这主要得益于长期的治沙防沙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大规模推沙造林、各种生态监测和维护、大规模取黄河水灌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 稳定性评估 稳定性三维内涵 评估方法体系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继亮 李锋瑞 +1 位作者 刘七军 牛瑞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地面节肢动物是荒漠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至今尚缺乏对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区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功能群季节变异规律的研究。以黑河中游典型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 地面节肢动物是荒漠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至今尚缺乏对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区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功能群季节变异规律的研究。以黑河中游典型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陷阱捕获法,在6月上旬和9月中旬2个典型时期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NMDS排序法定量分析研究了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异规律。主要结果为,1)研究发现,拟步甲科动物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最重要的组分之一。2)NMDS排序分析解析了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季节变异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春季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生物量和类群丰富度显著高于秋季;二是腐屑食性的拟步甲科、植食性的长蝽科、蝗总科和捕食性的球蛛科动物的主要活动期在春季,而杂食性的蚁科、捕食性的蟹蛛科和步甲科及植食性的象甲科的主要活动期在秋季;三是春季捕食性类群与杂食性和腐屑食性类群的比值要比秋季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 地面节肢动物 功能群 季节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