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干旱荧光监测指数的海河流域干旱监测研究
1
作者 赵安周 韩晓冉 +3 位作者 刘宪锋 张未 王雅慧 李慕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6,共9页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及时准确掌握干旱时空特征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降水量以及土壤湿... 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及时准确掌握干旱时空特征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降水量以及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SM)数据,构建了综合考虑植被长势、温度、降水量以及土壤含水率的海河流域干旱荧光监测指数(Drought fluorescence monitoring index,DFMI),同时利用已有干旱指数和站点土壤含水率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并利用趋势分析和游程理论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该流域DFM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干旱频率、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等特征变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DFMI与SM、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1个月(SPEI01)、3个月(SPEI03)、6个月(SPEI06)、9个月(SPEI09)、12个月(SPEI1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4、0.73、0.52、0.44、0.47和0.49。与12个站点土壤含水率相关性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DFMI适用于流域干旱监测。2001—2021年海河流域DFMI年均值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97/a(p<0.05)。秋季上升速率最大(0.0131/a,p<0.05),春季最小(0.0077/a,p<0.05)。海河流域年DFM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面积占比达99.18%,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FMI呈显著上升趋势面积占比分别为38.36%、63.42%、58.96%和50.26%,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2001—2021年海河流域干旱频次高发区域(30~37次)主要集中在流域南部,平均干旱历时高值区(5~10.2个月)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干旱强度高值区(0.30~0.37)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东南部。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其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DFMI 时空演变 干旱特征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勘测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邱韵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6期91-93,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干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文勘测技术作为获取水文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多种水文勘测技术,包括水位测量、流量测量、水质监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干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文勘测技术作为获取水文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多种水文勘测技术,包括水位测量、流量测量、水质监测、地下水勘测以及遥感和GIS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优势。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需水、干旱时空分布以及提供预警信息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水文勘测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多种水文勘测技术能够提高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勘测技术 农业干旱监测 预警系统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干旱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劲松 姚玉璧 +4 位作者 袁淑杰 王素萍 王静 陆晓娟 杨庆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5,共13页
发展小麦干旱监测技术是客观监测小麦干旱程度、准确反映干旱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从而能够对小麦干旱灾害做出预警并有效地评估其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麦干旱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地面常规观测、基于水分控制试验、基于作物... 发展小麦干旱监测技术是客观监测小麦干旱程度、准确反映干旱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从而能够对小麦干旱灾害做出预警并有效地评估其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麦干旱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地面常规观测、基于水分控制试验、基于作物模型模拟和基于遥感手段的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基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构建的小麦干旱监测指数,更多地考虑到业务和服务的应用需求,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资料获取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但其以气象观测要素为主,监测结果与农业旱情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人工水分控制试验的监测手段,直接与小麦生长状态联系,能反映实际的旱情;但仅靠部分站点的试验监测结果难以反映大范围的小麦干旱状况。作物模型可细致描述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以及作物生长同降水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动态关系;但其监测所需参数较多,模型本地化释用程度不高。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客观地获取大范围地表综合信息,但受到天气状况、地表粗糙度、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于小麦干旱监测应该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生长阶段赋予不同干旱监测指数影响权重,应用综合监测指数以更准确地反映作物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监测技术 研究进展 应用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和CLDAS的综合干旱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邢雅洁 沈润平 +5 位作者 黄安奇 梁宇靖 王云宇 谢昭颖 师春香 孙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04,共11页
传统的干旱监测指数主要考虑单一影响因子,往往无法全面综合反映干旱状况.基于MODIS数据和CLDAS数据,选取多个影响因子和能够直接反映干旱程度的干旱指数作为自变量,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为因变量,通过梯度提升机(GBM)机器学习算法建... 传统的干旱监测指数主要考虑单一影响因子,往往无法全面综合反映干旱状况.基于MODIS数据和CLDAS数据,选取多个影响因子和能够直接反映干旱程度的干旱指数作为自变量,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为因变量,通过梯度提升机(GB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日尺度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并以2015—2018年华北地区干旱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监测结果与站点CI计算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训练集和测试集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45和0.65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3和0.082,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模型监测与CI监测各月等级一致率均在65%以上,并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土壤相对湿度(RSM)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60,能较好地反映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状况.典型干旱情况监测表明,综合干旱监测模型综合考虑多种干旱影响因素,能较准确地识别出干旱的发生,表征综合干旱发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综合干旱监测 梯度提升机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的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妮 邓树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当前农业干旱监测已从基于站点或遥感监测向基于多源信息综合监测转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干旱监测模型和技术的发展,该文从单一变量到多变量角度梳理了干旱指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水平衡模型、潜在变量、线性组合、联合分布函数、主成... 当前农业干旱监测已从基于站点或遥感监测向基于多源信息综合监测转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干旱监测模型和技术的发展,该文从单一变量到多变量角度梳理了干旱指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水平衡模型、潜在变量、线性组合、联合分布函数、主成分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干旱监测模型构建方法,对比了不同干旱指数的适用性。针对农业干旱监测的局限性,探究了农业干旱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理论层面,需明晰农业干旱发生内在机理,进一步识别农业干旱影响因素及其反馈机制;集成遥感、气象站点、野外实测等多源信息,构建多时空尺度作物关键生育期旱灾定量监测预警模型;同时构建统一的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模型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层面,需加强多源信息集成与融合,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进一步加强基于大数据的监测模型构建方法研究,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监测 干旱指数 多源信息 进展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重力卫星与SPEI的云南干旱监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游智文 李肖肖 +1 位作者 阳勇 鲁梦格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49,共9页
针对云南省干旱多发、旱灾严重的特点,选取1981年1月-2020年6月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典型水文干旱年及干旱事件,探索GRACE卫星反演数据在监测云南地区干旱方面的适用性,旨在提出解决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干旱监测困难的新方法。研究基于GR... 针对云南省干旱多发、旱灾严重的特点,选取1981年1月-2020年6月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典型水文干旱年及干旱事件,探索GRACE卫星反演数据在监测云南地区干旱方面的适用性,旨在提出解决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干旱监测困难的新方法。研究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得到云南省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5个分区月均储水量变化量,计算各分区的旱涝指标-相对储水量指数,利用相对储水量指数对云南省各分区干旱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月时间尺度上对比了相对储水量指数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3的干旱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构建的相对储水量指数在典型水文干旱年内的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情况基本一致,其在滇中地区的适用性最佳,对于春季干旱的监测精度优于其他季节,反演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干旱程度;利用SPEI3对云南全省以及不同分区的旱情进行监测,结果与统计年鉴记载干旱事件较为吻合,其在滇东南地区的监测精度优于其他分区,在夏、冬两季精度优于春季;GRACE和SPEI3都较好地捕捉到了历史时期的典型干旱年及干旱事件,在选取的24场典型干旱事件中各分区的最高吻合率均达到了15/24;总体上两种指数在各分区漏报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最高不超过1/3,其中SPEI3相较于GRACE更不易出现漏报的情况,其最低漏报率仅为1/8,两种指数在全省及各分区的旱情监测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GRACE卫星数据反演 干旱指数 相对储水量指数 SPEI 干旱监测 监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降水数据在乌江流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兴举 丁光旭 +2 位作者 田思源 黄莉 甘恒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65,共11页
为了弥补地面站点分布稀缺、资料缺测等因素给干旱监测带来的不确定性,选取CMFD、MSWEP、ERA5 3种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产品,以乌江流域及其周边15个地面气象站点1979~2016年降水资料为基准,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评估这3种降水产品在乌江... 为了弥补地面站点分布稀缺、资料缺测等因素给干旱监测带来的不确定性,选取CMFD、MSWEP、ERA5 3种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产品,以乌江流域及其周边15个地面气象站点1979~2016年降水资料为基准,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评估这3种降水产品在乌江流域的精度及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CMFD与MSWEP具有较高的探测精度,能准确捕捉乌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空间分布,ERA5则存在明显高估现象。在季节尺度和月尺度上,CMFD与MSWEP相关系数均大于0.9,数据精度高于ERA5;CMFD与MSWEP计算的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I与站点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4,而ERA5则随着时间尺度增加与站点之间一致性逐渐降低,相关系数平均值仅有0.46;3种降水产品在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的刻画上并没有一种产品表现出绝对优势,但总体来说CMFD要优于MSWEP和ERA5;CMFD在捕捉干旱历时、烈度、峰值和严重度等干旱特征方面表现较优,其次是MSWEP和ERA5。综上所述,CMFD与MSWEP可为流域干旱监测提供数据支撑,ERA5降水数据质量较差,需进一步对其降水数据进行校正。研究成果可为乌江流域的干旱监测、预警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标准化降水指数 CMFD MSWEP ERA5 乌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在衡邵盆地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涵茂 陈健翔 +2 位作者 贺红志 唐语馨 韩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10-114,共5页
利用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NDWI)对衡邵盆地进了干旱监测分析。结果表明,NDWI能很好地反映干旱发生发展的过程,NDWI监测的干旱发生时段和区域与降水量严重偏少的时段和区域有很好的吻合性。此外,NDWI监测的干旱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衡邵盆... 利用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NDWI)对衡邵盆地进了干旱监测分析。结果表明,NDWI能很好地反映干旱发生发展的过程,NDWI监测的干旱发生时段和区域与降水量严重偏少的时段和区域有很好的吻合性。此外,NDWI监测的干旱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衡邵盆地中部的农业耕作区,能间接地反映农业干旱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WI 植被指数 干旱监测 衡邵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序列遥感降水产品在黄河流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估
9
作者 孙彤 李艳忠 +5 位作者 陈力 成硕 庄稼成 星寅聪 王洁 孟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以1983-2019年流域298个气象站点插值得到的格网降水(CMA)为标准,采用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等统计指标,评估了3种降水产品对月、季、半年、年4种时间尺度(SPI1、SPI3、SPI6、SPI12)干旱特征的表征能力.研究发现:PERSIANN-CDR... 以1983-2019年流域298个气象站点插值得到的格网降水(CMA)为标准,采用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等统计指标,评估了3种降水产品对月、季、半年、年4种时间尺度(SPI1、SPI3、SPI6、SPI12)干旱特征的表征能力.研究发现:PERSIANN-CDR在监测干旱年际(SPI12)波动情况和量化干旱面积方面,总体估算结果偏大,但仍明显优于其他2种产品;多源集成产品MSWEP在估算降水量和捕捉降水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优于其他2种产品,但在气象站稀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上游区,其一致性具有较大地区差异;PERSIANN-CDR和CHIRPS产品适用于表征中期干旱,而MSWEP适用于表征短期干旱;MSWEP能较好地捕捉CMA的SPI值变化趋势以及典型干旱事件的空间分布情况,但总体上3种产品对典型干旱事件识别方面(降水量及其空间捕捉)均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降水 干旱监测 适用性 SPI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遥感干旱监测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旭 管梦鸾 +1 位作者 李鑫磊 谷昌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该文对WOS核心数据库中7294篇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685篇有关遥感干旱监测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WOS数据库的相关研究呈缓慢到迅速增加的趋势,CNKI数据呈现迅速增加至略有减少的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研究机构在领域发文量分... 该文对WOS核心数据库中7294篇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685篇有关遥感干旱监测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WOS数据库的相关研究呈缓慢到迅速增加的趋势,CNKI数据呈现迅速增加至略有减少的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研究机构在领域发文量分列前二,且在遥感干旱监测领域合作关系最为密切,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与干旱定义相关的“降水”“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等关键词高频出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被大量引入干旱监测中,成为突变关键词。基本干旱类型以及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传播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探究植被以及典型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是研究热点,多指标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卫星降水数据是遥感干旱监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遥感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综合干旱监测模型构建——以河北省为例
11
作者 王晓 刘海新 +2 位作者 孙振宇 王佳璘 朱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9,共13页
基于遥感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墒情站点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和极限学习机(ELM)4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2001—2022年河北省不同生态分区植被生长季月际尺度的综合干旱监测组合... 基于遥感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墒情站点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和极限学习机(ELM)4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2001—2022年河北省不同生态分区植被生长季月际尺度的综合干旱监测组合模型,并结合Sen趋势揭示了河北省干旱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F、RBFNN和SVM的拟合效果在生长季不同月份以及不同生态分区下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ELM拟合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基于不同生态分区选取RF-RBF-SVM组合模型来构建河北省综合干旱监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性能在湿润环境下监测能力表现更优,时间范围上以植被生长季中期监测能力表现更优;模型的总体平均精度为85.15%,模拟值与站点实测值的年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研究时段内SM 10的Sen趋势度的空间变化均值为0.174/a,土壤相对湿度呈增大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21%,干旱情况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土壤相对湿度 机器学习 干旱监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果园干旱监测和水分调控服务系统
12
作者 杨柯 于璐 +2 位作者 杨代勇 施汝鸿 王瑞晶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6期5-9,共5页
【目的】山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农田管理科技含量低,导致水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产业的持续有效发展难以实现,因此及时掌握山地果园干旱情况对积极应对山地果园冬春干旱具有重要作用。【方法】综合农业气象学、作物生理学和数理统计学... 【目的】山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差、农田管理科技含量低,导致水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产业的持续有效发展难以实现,因此及时掌握山地果园干旱情况对积极应对山地果园冬春干旱具有重要作用。【方法】综合农业气象学、作物生理学和数理统计学等,在大气—土壤—果树水分循环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山地果园干旱监测和水分调控指标,并借助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山地果园干旱监测、水分调控和节水灌溉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平台。【结果】该系统能够进行实时干旱监测,并通过定量节水灌溉控制技术和措施,提高山地果园水资源利用率,达到降本节支、提质增效的目的,有助于推动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将农业气象理论和应用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无线传感等信息技术以及农业工程性措施相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气候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果园 干旱监测 水分调控 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ODIS数据产品进行全国干旱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齐述华 李贵才 +1 位作者 王长耀 牛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1,共6页
利用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产品建立全国3个农业气候区NDVI Ts、NDVI ΔT和NDVI ATI空间,并由NDVI Ts、NDVI ΔT和NDVI ATI空间分别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温差植被干旱指数(DTVDI)和表观热惯量植被干旱指数(AVDI)3个干旱... 利用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产品建立全国3个农业气候区NDVI Ts、NDVI ΔT和NDVI ATI空间,并由NDVI Ts、NDVI ΔT和NDVI ATI空间分别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温差植被干旱指数(DTVDI)和表观热惯量植被干旱指数(AVDI)3个干旱评价指标研究全国干旱分布,利用实测土壤含水量对3个干旱指标进行检验评价。NDVI ΔT空间中的湿边基本与横坐标平行,表明当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或植被完全无水分胁迫条件下,植被和土壤对缓冲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大体相当;由NDVI ATI空间看出,随着植被覆盖增加,表观热惯量有增加的趋势。对比3个干旱评价指标表明:当监测范围较大,区域内地形复杂时,由NDVI Ts空间计算的TVDI评价干旱最合理,由NDVI ΔT空间计算的DTVDI在干旱监测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而由NDVI ATI空间计算的AVDI已经不能合理评价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MODIS 温度 温差 表观热惯量 植被 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完善 被引量:65
14
作者 孙威 王鹏新 +3 位作者 韩丽娟 颜凯 张树誉 李星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6,共5页
应用NOAA-AVHRR多时段卫星遥感数据,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讨论了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特征空间中冷边界和热边界的确定方法。通过气象网站的降水量资料验证了该研究区域1999年以来每年5月上旬... 应用NOAA-AVHRR多时段卫星遥感数据,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讨论了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特征空间中冷边界和热边界的确定方法。通过气象网站的降水量资料验证了该研究区域1999年以来每年5月上旬的干旱监测结果,结果表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与降水量间的相关性随着累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最近月份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证实了冷边界和热边界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是一种可行的、近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干旱监测 热边界 冷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干旱指标对西南和华南区域月尺度干旱监测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素萍 王劲松 +2 位作者 张强 李忆平 王芝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6-1624,共9页
利用西南和华南区域129个气象站逐日和逐月气象数据,计算并对比分析了7种干旱监测指标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MCI指数和K干旱指数在研究区各季干旱监测中表现均较好,其中,夏、秋季K指数优于MCI指数,冬、春季MCI指数优于K指数;DI指... 利用西南和华南区域129个气象站逐日和逐月气象数据,计算并对比分析了7种干旱监测指标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MCI指数和K干旱指数在研究区各季干旱监测中表现均较好,其中,夏、秋季K指数优于MCI指数,冬、春季MCI指数优于K指数;DI指数对冬、春季旱情监测较好;PDSI指数和G EVI指数在夏、秋季监测能力较强;SPI指数夏季监测效果较好;SPIW60指数在各季的监测能力都较弱。K指数对干旱演变过程的刻画能力最强,其次是DI指数;MCI指数在干旱缓解阶段存在监测偏重的情况;SPI、SPIW60以及GEVI指数对干旱的累积效应考虑不够,存在监测偏轻、缓解或解除过快情况;PDSI指数对干旱波动发展过程反映能力较差。综合来看,MCI指数和K指数优于其他指数,K指数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月尺度干旱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月尺度 干旱监测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DAS资料的内蒙古干旱监测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孙小龙 宋海清 +2 位作者 李平 李云鹏 武荣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5-1252,共8页
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区域,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的土壤湿度和降水数据进行了评估,使用土壤相对湿度法和连续无降水日数法监测2014年夏季干旱,并选择干旱年(2014年)和湿润年(2013年)与... 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区域,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的土壤湿度和降水数据进行了评估,使用土壤相对湿度法和连续无降水日数法监测2014年夏季干旱,并选择干旱年(2014年)和湿润年(2013年)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降水百分位指数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CLDAS资料能够很好地再现日土壤相对湿度动态变化情况和降水落区与量级,能够满足干旱监测的需求;基于CLDAS数据的土壤相对湿度法可以方便、快捷地监测干旱日变化和区域性变化,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法对评估长时间、持续性干旱较为有效;CLDAS同化数据在时效性、分辨率、代表性上能够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可作为观测资料的重要补充广泛应用于业务和科研,特别是对于地广人稀且气象站点相对较少的内蒙古地区气象服务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数据同化 干旱监测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数据的干旱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7
17
作者 谭德宝 刘良明 +1 位作者 鄢俊洁 胡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5,共5页
对地观测卫星(ESO)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因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范围、长时期、动态的干旱监测。借鉴以往的各种干旱监测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MODIS的综合性干旱监测模型。... 对地观测卫星(ESO)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因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范围、长时期、动态的干旱监测。借鉴以往的各种干旱监测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MODIS的综合性干旱监测模型。该模型纳入与干旱有关的各种参数,并且首次将云指数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引入模型。通过2003年湖北干旱的实例验证了此模型,结果显示此模型能很好的用于干旱预警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干旱监测 干旱等级 干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8
作者 冯建设 王建源 +4 位作者 王新堂 薛晓萍 陈艳春 李鸿怡 范里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6-772,共7页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系数订正,观察济南站2008年1—5月冬小麦实际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在蒸发强烈的春季,水分胁迫效果明显;提出了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等概念,对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应用上的演化,解决了干旱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土壤水分盈亏的累积影响问题,实现了县域内农业干旱状况的综合评定,并突破单种作物生长季的局限,实现了农业干旱的周年监测。通过对山东省114个测墒站2008年2月28日—12月8日人工测墒与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等级对比,3048组有效数据中,2012组数据吻合,总吻合率为66%,其中,黄河、东平湖、微山湖灌溉区及鲁西北大部吻合率在50%以下;中东部地区多在70%以上;从全年情况来看,春季吻合率较低,夏季吻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指数 干旱监测 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 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在草原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1
19
作者 陈斌 张学霞 +1 位作者 华开 徐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0-937,共8页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研究区旱情发生显著变化的9、10月份的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数据,构建草原地区NDVI-LST和EVI-LST特征空间,进而由此构建了草原地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和...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研究区旱情发生显著变化的9、10月份的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数据,构建草原地区NDVI-LST和EVI-LST特征空间,进而由此构建了草原地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和野外同步实地测量得到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对该指数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EVI-TS特征空间构建的TVDI,同样适用于旱情研究;且在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不高的条件下,基于NDVI-TS特征空间的TVDI更适用于干旱监测;(2)构建的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其散点图符合三角形的关系,与前人研究成果相符;(3)TVDI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区的旱情变化情况,可以对研究区进行旱情动态监测;(4)基于NDVI-TS及EVI-TS空间构建的TVDI均与实地同步野外采集的土壤含水量数据结果显著负相关。且通过对基于TVDI的干旱监测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旱区分布范围、旱情强度等级、干旱发展进程等方面基本吻合,说明TVDI可以在时间上很好监测旱情变化,TVDI可以用来评价草原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MODIS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在复杂山区干旱监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吴孟泉 崔伟宏 李景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对地观测卫星(EO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因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范围、长时期、动态的干旱监测。本文选取云南省红河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产0品... 对地观测卫星(EO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因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范围、长时期、动态的干旱监测。本文选取云南省红河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产0品建立高原多山地区NDVI- T_s空间,并由此建立了复杂山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该方法检测2006年3、4两个月的云南省红河地区的地表干旱情况,同时结合当地气象局信息和野外同步观测的表层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对该指标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TVDI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该方法可以用来对大区域干旱进行检测,能很好的用于山区的干旱预警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温度 植被指数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