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亮 魏铁鑫 +1 位作者 王丽荣 张安凝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0-442,共13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评估指标,构建了6种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模型;基于综合强度指数与受灾面积相关性分析,判定最优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进而确定了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最优客观识别标准。利用本标准对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确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标准,识别结果与灾情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化识别,易于应用推广。1971~2020年,河北省共发生区域性暴雨过程252次,年均5.0次,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强度指数呈不明显下降;区域性暴雨过程4~11月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出现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77%;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站次分布呈西北少东南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和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客观识别 综合强度指数 受灾面积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干旱对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杞金华 章永江 +4 位作者 张一平 刘玉洪 鲁志云 武传胜 温韩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77-2885,共9页
为探讨2010年初西南干旱对这一地区原生植被林冠和凋落物量的影响,以及这一地区凋落物量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比研究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10年和一般年份的凋落物特征以及各层的叶面积指数,并分析了凋落物量和气候因子之间的... 为探讨2010年初西南干旱对这一地区原生植被林冠和凋落物量的影响,以及这一地区凋落物量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比研究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10年和一般年份的凋落物特征以及各层的叶面积指数,并分析了凋落物量和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2010年凋落物总量和往年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叶凋落总量、旱季凋落物总量、旱季叶凋落量为历年来最高,其中旱季叶凋落物量比一般年份平均高35.2%(0.81t/hm2)。而2010年附生苔蘚年凋落量为历年来最低。2010年最旱月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叶面积指数和2005同期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草本层叶面积指数却极显著低于2005年同期。因此,2010年初西南干旱尽管使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旱季落叶增加,但还没有到显著影响冠层叶面积指数的程度。而草本层和附生苔藓的生长则受到了干旱事件的显著影响。此外,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年总凋落量和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而和年均温却不相关,表明该亚热带森林凋落物量主要由降水而非温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特大干旱 凋落物量 面积指数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O_2浓度变化下干旱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小涵 武建军 +1 位作者 吕爱锋 刘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6-2943,共8页
叶面积指数是作物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表征参数,也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当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上升,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农业将受到影响。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采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系统... 叶面积指数是作物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表征参数,也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当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上升,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农业将受到影响。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采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系统,通过在黄淮海平原典型站点模拟3种CO2浓度条件下冬小麦在水分充足和水分亏缺2种情境下的生长过程,分析不同CO2浓度下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CO2浓度升高对叶面积指数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在干旱情况下对叶面积指数的正效应比湿润情况下更为明显,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发生水分亏缺的作物叶面积指数数倍增长。研究结论有助于分析CO2浓度变化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依据,又为估算叶面积指数提出了一种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面积指数 冬小麦 干旱 DS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直干旱指数(PDI)的灌区实际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啸天 路京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9-174,161,共7页
灌溉面积及其分布的准确信息对于灌区的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传统获取灌溉面积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卫星遥感技术则为获取灌溉面积和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了基于干旱指数差异阈值的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模型,并以宁夏地... 灌溉面积及其分布的准确信息对于灌区的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传统获取灌溉面积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卫星遥感技术则为获取灌溉面积和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了基于干旱指数差异阈值的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模型,并以宁夏地区秦汉灌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环境减灾卫星(HJ1A/1BCCD)数据,计算和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的垂直干旱指数(PDI)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情况确定了差异阈值为0.082,计算出灌区春灌第一次灌水时期各阶段的灌溉面积。经与地面监测和统计数据校验,计算结果准确率可以达到75%以上,说明了遥感干旱指数用于灌溉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灌溉面积 干旱指数 PDI 干旱指数差异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的一个计算方案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晓娟 王盘兴 +1 位作者 汪学良 智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592,共7页
月(季)平均海平面气压场中的北太平洋副高(H P)是北半球的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与大气环流及区域气候异常关系密切。利用闭合气压系统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简要描述H P性状,并用它们分析H P气候及异常特征,以及H P与热带东太平洋海表... 月(季)平均海平面气压场中的北太平洋副高(H P)是北半球的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与大气环流及区域气候异常关系密切。利用闭合气压系统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简要描述H P性状,并用它们分析H P气候及异常特征,以及H P与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等关系。因冬季H P明显减弱,在计算H P的S、P指数序列时,难以找出适于整个分析时段的、环流意义明晰的特征等压线。针对该问题,本文给出一个计算方案,先选择一个值较高的f0,用它计算多数年份环流指数S、P;再选择一个值较低的^f0,计算少数H P极端偏弱年份的环流指数^S、^P;最后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f0计算结果^S、^P订正至f0计算结果 S、P,得到S、P的完整序列。应用结果表明,由此求得的H P该完整序列是适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北太平洋副高 面积指数 强度指数 计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鹿翔 韩芙蓉 +3 位作者 高昕瑜 舒素芳 陆德彪 金志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 【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浙江省茶叶生产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高于秋季,且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中西部尤其金衢盆地的干旱强度和频率为全省最强,浙北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小。茶叶夏季干旱站次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0年以后夏秋两季出现极端大范围茶叶气象干旱的年份增多。茶叶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的正交经验函数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省变化一致性,第二模态中沿海局部地区和内陆呈反相位变化,夏秋两季干旱强度的主模态时间序列分别存在2-6、2-4、6-10 a的振荡周期。【结论】浙江省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茶叶气象干旱的频率在下降,但出现极端干旱的概率在增加,应重点加强茶叶主产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防旱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气象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 干旱强度 正交经验函数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地区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玉超 任鸿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0,共13页
探索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于GLASS LAI数据,辅助气候、地形、社会等因子,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与偏相关分析法,分析1981—2... 探索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基于GLASS LAI数据,辅助气候、地形、社会等因子,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与偏相关分析法,分析1981—2018年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植被LAI在这38 a间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有64.85%的区域趋于增长,35.15%的区域趋于退化;2)不同海拔区间植被LAI变化特征有所差异,海拔≤2000 m呈不显著降低趋势(P>0.05),海拔>2000 m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波动程度在海拔>6000 m及海拔≤2000 m区间更高;3)植被LAI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区域所占比例分别为63.93%和52.72%,其中通过显著性检验区域比例分别为11.56%和4.45%,气温与降水相比对植被LAI变化影响更为显著。1981—2018年间,研究区气候逐渐向暖湿化方向转变,对植被生长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上升给该区植被覆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体现在土地利用变化上主要显示为草地退化、未利用土地扩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指数 变化格局 干旱荒漠地区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 被引量:328
8
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4 位作者 李茂松 张晓煜 王明田 代姝玮 马洁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59,共10页
近年来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近年来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最近58a(1951-2008年)各月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季节性干旱的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干旱的季节性特征为春旱和秋旱有加重的趋势,而夏旱和冬旱有减轻的趋势。季节性干旱空间演变特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各区域季节性干旱变化与整个南方总体干旱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南方干旱整体上呈现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加重的趋势。研究和验证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很好地体现季节性干旱的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特征描述 研究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干旱站次比 干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宁夏2000-2010年旱情变化特征 被引量:40
9
作者 杜灵通 候静 +2 位作者 胡悦 王新云 王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09-216,共8页
为了探讨近10 a来宁夏的旱情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利用MODIS的地表昼夜温度数据计算昼夜温差,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对2000-2010年的逐月干旱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其与... 为了探讨近10 a来宁夏的旱情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利用MODIS的地表昼夜温度数据计算昼夜温差,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对2000-2010年的逐月干旱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其与气象干旱和农业受旱灾情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上来看,宁夏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最高的是中部干旱带,次之是南部丘陵山区,而较少发生干旱的是北部引黄灌区,其中南部六盘山和北部贺兰山林区也很少受干旱影响;在2000-2010年间有3次明显的极端干旱过程,分别是2000、2005和2009年;从旱情变化趋势来看,近10 a来宁夏平均干旱强度在减弱,但极端干旱事件有增强的趋势,且春、夏季显著增强,而秋、冬季显著减弱;宁夏TVDI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年平均TVDI、年最大TVDI与降水量、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除年平均TVDI与降水量(P=0.08)和标准化降水指数(P=0.06)的相关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均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但TVDI与气温关系不大,这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格局及植被类型有关;农业受旱灾面积与年平均TVDI有关,二者相关关系为0.69(P<0.05),而与年内单次极端干旱强度关系不大;从不同季节来看,夏季干旱最容易导致宁夏农业减产,次之是春季和秋季干旱,而冬季干旱几乎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该研究可为地方政府制定抗旱救灾和农业生产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 降水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农业受旱灾面积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骆社周 王成 +2 位作者 张贵宾 习晓环 李贵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7-1475,共9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分析冠层结构最常用的参数之一,它控制着植被的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因此快速、可靠和客观地评价LAI非常重要.本文发展了激光穿透指数(LPI)的简化计算方法,首次利用校正后的回波强度... 叶面积指数(LAI)是分析冠层结构最常用的参数之一,它控制着植被的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因此快速、可靠和客观地评价LAI非常重要.本文发展了激光穿透指数(LPI)的简化计算方法,首次利用校正后的回波强度计算出LPI,以LPI为变量基于Beer-Lambert定律实现了甘肃大野口研究区森林LAI反演,并且与原始回波强度和回波数反演LAI的精度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通过距离和角度校正后的回波强度值能提高LAI反演精度.为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性能,用留一法交叉验证程序(LOOCV)对最佳反演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模型没有过度拟合,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最后,用没有参加建模的16个实测LAI对预测值进行精度验证(R2=0.810,RMSE=0.198),发现校正后的回波强度反演山区森林LAI精度较高.本文还对激光雷达LAI反演结果与传统光学TM影像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载激光雷达反演LAI精度(R2=0.825,RMSE=0.165)高于光学TM遥感数据(R2=0.605,RMSE=0.257),因此,可用激光雷达数据实现研究区的高精度LAI反演,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面积指数 穿透指数 回波强度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59
11
作者 邹旭恺 任国玉 张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基于中国606个地面台站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统计分析了中国全国及十大江河流域近6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年来,从整体来看,中国干旱面积呈现出弱的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几个中... 基于中国606个地面台站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统计分析了中国全国及十大江河流域近6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年来,从整体来看,中国干旱面积呈现出弱的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几个中心分别位于北方的辽河流域西部、黄河流域东部、海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东南部等地,最长持续时间可达4个月以上;北方江河流域干旱面积一般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干旱面积出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连续数年出现大范围干旱,南方大多数江河流域干旱面积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只有西南诸河流域有显著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江河流域 干旱面积 气候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激光雷达GLAS与TM光学遥感联合反演森林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15
12
作者 骆社周 王成 +3 位作者 习晓环 聂胜 夏少波 万怡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通过对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GLAS)波形数据进行高斯分解,提取精确的波形特征信息,计算出GLAS波形数据激光穿透指数(LPI),基于LPI提出GLAS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LAI)的新方法,建立了GLAS数据反演森林LA... 通过对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GLAS)波形数据进行高斯分解,提取精确的波形特征信息,计算出GLAS波形数据激光穿透指数(LPI),基于LPI提出GLAS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LAI)的新方法,建立了GLAS数据反演森林LAI的模型(R2=0.84,RMSE=0.64),并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对反演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没有过度拟合,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融合GLAS与TM(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遥感数据实现区域尺度森林LAI反演,用25个实测LAI对反演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反演LAI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精度较高(R2=0.76,RMSE=0.69),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精确的输入参数,为GLAS数据大区域高精度LAI反演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面积指数 穿透指数 回波强度 神经网络 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降水指数在新疆极端干旱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彦军 任余龙 +3 位作者 李耀辉 王式功 赵艳霞 王劲松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3-528,共6页
利用1961-2008年新疆4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计算相应标准化降水指数(SP I),利用RPCA模态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极端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新疆极端干旱面积率总体处于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极端干旱面积率较大,基本在... 利用1961-2008年新疆4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计算相应标准化降水指数(SP I),利用RPCA模态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极端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新疆极端干旱面积率总体处于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极端干旱面积率较大,基本在20%以上;80年代后在10%左右;2000年后极端干旱面积率有增加的趋势;M-K突变检验表明,极端干旱突变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疆北部是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利用主成分旋转法可将新疆极端干旱分为3个区域:北疆区(代表站为石河子观测站)、南疆区(代表站为柯坪观测站)和东疆区(代表站为七角井观测站).依据极端干旱年的定义,1961-2008年新疆极端干旱年份分别是1962-1965,1967-1968,1973-1979,1982,1984-1985,1991,1995和1997年,其中强极端干旱年分别是1962,1974-1975和1997年,相应年份极端干旱的站数远远超过该时段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极端干旱 极端干旱面积 极端干旱频率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海河流域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文静 延军平 +1 位作者 刘永林 李英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6-344,共9页
基于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各站历年逐日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并对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修正,统计了近55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对海河流域干旱的持续时间、强度、发生频率和覆盖面积百分率进行了分析,揭示... 基于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各站历年逐日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并对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修正,统计了近55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对海河流域干旱的持续时间、强度、发生频率和覆盖面积百分率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海河流域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5 a海河流域干旱严重程度趋于上升且发生范围广泛。该流域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的趋势。海河流域的干旱在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冬旱最为严重,夏旱严重程度较低。(2)海河流域干旱程度呈现出高频低强度、低频高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强度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而年干旱发生频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干旱强度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四川省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明田 蔡元刚 +3 位作者 张玉芳 黄晚华 刘琰琰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 本文收集四川省156个气象站51年(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四川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1年干旱强度和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省年尺度干旱频率和强度均呈西高东低的带状分布。高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局部,高发区的干旱强度以中旱以上为主;少发区主要在达州、泸州、宜宾等地和乐山-眉山-雅安一带,少发区的干旱强度以轻旱为主。年际变化趋势上,干旱强度有所减弱,但最近10年明显增强,且干旱范围扩大。2从季尺度看:冬旱频率最高,高发区主要在四川北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春旱频率次高,高发区与冬旱类似,但范围和频率都不及冬旱;秋旱频率较低,多发区主要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盆中及盆南部分区域;夏旱频率最低,仅四川东北部和川西高原、金沙江河谷等地频率较高。在干旱强度方面,冬季强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小;干旱强度空间分布上,春冬两季相似,干旱强度东部小,西部最大,夏旱与春旱、冬旱有些相反,干旱强度东部强、西南部轻。年际变化趋势上,春旱强度呈减小的趋势,但范围略扩大;夏旱强度和范围都略有增强;秋、冬旱强度均呈略减趋势,但范围有所增大。3本文采用的干旱分级方法在四川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相对湿润度指数(M) 季节性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I指数在中国东北地区干旱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3
16
作者 沈国强 郑海峰 雷振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87-3795,共9页
干旱指数的区域适用性是准确表征区域干旱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典型研究区,探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该地区应用的有效性。基于研究区9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1961—2014年多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从Kolmogorov... 干旱指数的区域适用性是准确表征区域干旱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为典型研究区,探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该地区应用的有效性。基于研究区9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1961—2014年多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从Kolmogorov-Smirnov(K-S)拟合优度检验、SPEI与典型干旱事件核准、SPEI与农作物受旱灾面积及与土壤湿度相关性分析等方面,验证SPEI指数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多时间尺度的累积水分亏缺量符合Log-logistic分布,SPEI指数在东北地区的应用具备数学统计理论基础;2)生长季平均SPEI值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农作物受旱灾面积比例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在1、3、6和12个月尺度下,SPEI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的站点比例分别为90.2%、92.16%、90.2%和88.24%。综上所述,SPEI指数不仅满足数学理论统计的要求,而且与干旱灾情数据和土壤水分监测值均具有极度的关联性,说明其在东北地区干旱预测和定量化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K-S检验 土壤湿度 干旱受灾面积 干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45年吉林省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岳元 申双和 王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6-172,共7页
选用吉林省地区45个气象站近45 a逐月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详细分析吉林省范围内干旱强度、影响范围和发生频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的45 a中,吉林省地区干旱整体呈增强的趋势。吉林西部和中部地区... 选用吉林省地区45个气象站近45 a逐月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详细分析吉林省范围内干旱强度、影响范围和发生频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的45 a中,吉林省地区干旱整体呈增强的趋势。吉林西部和中部地区是年、季尺度干旱高发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从站次比上来看,年尺度干旱站次比呈阶段性先减后增的变化形式,且全省范围内多发全域性干旱。不同季节中,春、冬两季中的站次比出现下降,夏、秋两季中站次比有所增加。夏旱多为局域性干旱,其余季节中则均为全域性干旱。年尺度干旱强度变化呈增强趋势,且以中旱为主。不同季节中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变化形式有所不同,春、夏两季中干旱的作用强度减弱,秋、冬季中干旱强度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强度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算不同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卓 范文义 +1 位作者 于颖 毛学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45,共7页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一个关键的冠层结构特征,是各种生态和生物化学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控制着植被的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因此,准确、快速和客观地获取叶面积指数至关重要。机载激光雷达(ALS)可以直...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一个关键的冠层结构特征,是各种生态和生物化学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控制着植被的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因此,准确、快速和客观地获取叶面积指数至关重要。机载激光雷达(ALS)可以直接获取森林垂直和水平结构参数,被广泛应用于估算树高、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等森林结构参数。本文运用机载激光雷达回波数计算的3种激光穿透指数(LPI)和距离与入射角校正的回波强度计算的激光穿透指数估算了森林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运用机载激光雷达回波数计算的3种激光穿透指数可以有效地估算森林叶面积指数,且估算精度差异不大。通过距离校正后的回波强度明显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的估算精度;利用激光穿透指数估算不同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估算精度阔叶林最高(R^2为0.841~0.887),针阔混交林次之(R^2为0.819~0.872),针叶林最低(R^2为0.806~0.829)。因此,可用ALS数据估算不同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叶面积指数 机载激光雷达 回波强度 激光穿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散及产流对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亚蕊 王彦辉 +7 位作者 于澎涛 熊伟 杜阿朋 李振华 刘泽彬 任璐 徐丽宏 左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928-6938,共11页
定量评价林地蒸散和产流等水文过程对冠层叶面积指数(LAI)的响应,对于深入认识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实现半干旱区林水综合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应用集总式生态水文模型BROOK90,模拟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丰... 定量评价林地蒸散和产流等水文过程对冠层叶面积指数(LAI)的响应,对于深入认识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实现半干旱区林水综合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应用集总式生态水文模型BROOK90,模拟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下,位于半干旱区的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内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水文过程对冠层LAI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林分总蒸散量、冠层截留量、蒸腾量与LAI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9,P<0.01),而土壤蒸发量、产流量则与LAI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9,P<0.01);在不同的降水年型下,各水文过程变量与LAI的关系都可以很好地用指数函数来表达,且都存在着一个LAI阈值。当LAI低于阈值时,各水文过程变量随LAI的变化幅度较大;但高于阈值时,各变量的变化十分缓慢并趋于稳定。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各变量LAI阈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地,丰水年各变量的LAI阈值要大于枯水年,尤其是冠层截留和土壤蒸发。在丰水年,各水文过程变量随LAI增加而变化的速率要比在平水年、枯水年更快,说明在水分充足年份中各变量的波动更多取决于LAI变化,而在水分亏缺的年份中则可能更多地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减少冠层LAI(如间伐)导致的林分的降低蒸散耗水和增加产流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是由于林分蒸散降低的幅度要比LAI降低的幅度小。例如,在平水年,当LAI从4.2变为2.0(减少幅度52.4%)时,林分年蒸散仅从357.2 mm减少至333.9 mm(减少幅度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华北落叶松 蒸散 产流 面积指数 阈值 BROOK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成都市气象干旱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商守卫 王银堂 +3 位作者 崔婷婷 李伶杰 刘勇 陈建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9,63,共5页
基于成都市及周边21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计算该市近60年季尺度和年尺度的干旱特征指数,并分析各时间尺度上的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成都市以轻旱、中旱为主,春夏季干旱... 基于成都市及周边21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计算该市近60年季尺度和年尺度的干旱特征指数,并分析各时间尺度上的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成都市以轻旱、中旱为主,春夏季干旱多发,西部、北部地区干旱频率较高;近年来,成都市干旱强度和干旱站次比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意味着干旱等级和影响范围显著增加;成都市不同尺度干旱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未来成都市各时间尺度的干旱强度演变趋势将持续增加,应引起水利、农林和气象部门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等级 干旱强度 干旱范围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