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经营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再强 王立新 +1 位作者 谢以萍 李金菊 《特产研究》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貌复杂,该区有500万亩耕地将退耕还林。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4大类型区,即: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貌复杂,该区有500万亩耕地将退耕还林。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4大类型区,即: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建立了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对该区的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 退耕还林 立地类型 经营模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步昌 王志清 谢以萍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3期31-33,30,共4页
本文阐明了攀西地区干旱干热河谷立地条件和板栗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板栗低产林分改造的原则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 干旱干热河谷 板栗 低产林分 改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以萍 杨再强 《贵州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8-12,共5页
文分析了攀西干旱干热河谷自然条件 ,阐明其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 ,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系统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攀西地区 干旱干热河谷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经营模式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旭东 杨再强 +1 位作者 王立新 谢以萍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2期17-18,16,共3页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地貌复杂 ,该区有 33.3hm2 耕地将退耕还林 ,本文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 ,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即 :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地貌复杂 ,该区有 33.3hm2 耕地将退耕还林 ,本文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 ,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即 :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 ;建立了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 ,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对该区的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热河谷 退耕还林 立地类型 经营模式 四川攀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经营模式探讨
5
作者 杨再强 王立新 +1 位作者 潘步昌 谢以萍 《热带林业》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地貌复杂 ,该区有500万亩耕地将退耕还林 ,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 ,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 ,即 :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地貌复杂 ,该区有500万亩耕地将退耕还林 ,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 ,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 ,即 :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 ;建立了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 ,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对该区的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热河谷 退耕还林 立地类型 经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被引量:26
6
作者 石承苍 雍国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据调查 ,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 ,海拔 80 0~ 2 0 0 0m的河谷地区。其土地资源特征是植被稀疏 ,地面以荒草地为主。而近年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重建的障碍。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对策是 ... 据调查 ,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 ,海拔 80 0~ 2 0 0 0m的河谷地区。其土地资源特征是植被稀疏 ,地面以荒草地为主。而近年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重建的障碍。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对策是 :实施天然林禁伐、陡坡耕地退耕、封山育林 ,从根本上遏止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次是实施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按自然植被演替规律 ,走草→灌→乔演替的技术路线 ,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 ,走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土地资源特征 生态环境恶化 长江上游 生态重建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干旱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世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1
8
作者 李世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的干热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长江上游金沙江干热干旱河谷区云南省鹤庆县实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圆柏×... 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的干热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长江上游金沙江干热干旱河谷区云南省鹤庆县实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圆柏×黑荆树 (Sabinachinensis×Acaciamearnsii)优化模式 ,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系统动力学 优化模式 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12 位作者 包维楷 李旭华 李贵祥 朱万泽 喻理飞 蔡蕾 潘红丽 冯秋红 李慧超 徐峥静茹 胡宗达 张利 刘千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84-94,共11页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提供生态安全保障。本文论述了西南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生态地位,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质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西南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战略、防灾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性。从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总体布局、现有林保护与修复、低效林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干热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西南林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途径和生态对策,为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生态安全屏障 亚高山地区 喀斯特地区 干旱河谷 生态系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