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朵体构型及沉积特征: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1
作者 夏雨 王俊辉 +4 位作者 向显鹏 马福康 叶慧如 何一鸣 张伟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1-659,共19页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砂体发育,可形成大规模油气储集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以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动态演化过程、沉积特征及内部构型样式。研究表明:在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中,朵体是基本的沉积单元,其沉积演化在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朵体划分为侧积型、摆动型、加积型3种类型,其构型特征在剖面上分别呈侧向、无序和垂向堆叠,朵体的发育位置、规模与形态也具有明显差别。其中,侧积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体侧缘,其面积、长度、宽度均较大,长宽比和宽厚比也较大,形态偏扇形;摆动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体前缘,其面积、长度、宽度及其长宽比和宽厚比同样较大,平面上呈扇形;加积型朵体主要发育于扇根两侧,其面积与长度、宽度均相对较小,长宽比及宽厚比也相对较小,呈舌型。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演化过程中存在“水道下切→朵体前积→朵体侧向迁移→朵体溯源迁移→水道再次下切”的自旋回过程,该过程在分支河流体系演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研究结果对分析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的沉积过程、沉积特征、内部构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 水槽实验 沉积演化 朵体类 沉积构 自旋回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与演化过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峻岭 朱一杰 +5 位作者 夏瑞 郑云柯 刘晨虎 冯文杰 李国艳 杜晓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盆地边缘可形成一种发育于盆地边缘并顺源延伸至湖盆边缘终止的大型沉积体系,即分支河流体系,其主体往往被称为冲积扇。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沉积过程复杂,其沉积物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水储层。为了明确干旱型分支...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盆地边缘可形成一种发育于盆地边缘并顺源延伸至湖盆边缘终止的大型沉积体系,即分支河流体系,其主体往往被称为冲积扇。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沉积过程复杂,其沉积物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水储层。为了明确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不同时期沉积特征的差异,通过水槽沉积实验模拟再现其沉积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延时拍摄等技术手段精确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分支河流体系的半径、边缘糙度与模拟期次(沉积物供给)呈对数相关关系,同时其增生规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据此可将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2)各阶段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初期阶段以片流为主,片流单元在分支河流体系表面呈连片状多期次迁移叠置,中期阶段非限制性河道的侧向迁移及与其远端相连的限制性河道的形成与废弃共同主导了沉积过程,后期阶段非限制性河道发育程度大大降低而限制性河道发育程度大大增加并主导沉积过程。3)分支河流体系的三阶段演化导致其本身由三个沉积特征差异较大、空间结构迥异的沉积层构成,包括底层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非限制性河道与限制性河道切割叠覆体、顶层限制性河道切叠沉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 沉积特征 演化过程 沉积构 水槽沉积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