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2020年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士华 杭鑫 +4 位作者 谢小萍 孙良宵 方霞 曹良中 李亚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221-232,共12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表征了陆地生态系统水分耗散与碳固存之间的耦合关系。了解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动态及其对复杂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的前提。生态模型方法被认为是评估区域大尺度生态系统碳水动态的有效方式。本... 水分利用效率(WUE)表征了陆地生态系统水分耗散与碳固存之间的耦合关系。了解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动态及其对复杂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的前提。生态模型方法被认为是评估区域大尺度生态系统碳水动态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基于干旱区生态系统模型(AEM),利用站点通量数据,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校验、参数化,构建了一套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本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980-2020年,涉及中亚针叶林、阔叶林、草地、深根灌木、非深根灌木以及农田等6种生态系统类型,区域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中国的新疆地区。研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站点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本数据集为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生态脆弱区碳水动态,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中亚 气候变化 干旱区生态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Penman-Monteith模型的内陆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海波 马明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617-5626,共10页
遥感数据具有很好的时空连续性,它是区域蒸散发通量估算的有效方法。引入了一个简单的具有生物物理基础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分别利用黑河流域高寒草地阿柔站和干旱区农田盈科站2008—2009年的气象数据和MODIS(Moderate Resoluti... 遥感数据具有很好的时空连续性,它是区域蒸散发通量估算的有效方法。引入了一个简单的具有生物物理基础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分别利用黑河流域高寒草地阿柔站和干旱区农田盈科站2008—2009年的气象数据和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叶面积指数(LAI),实现了2008—2009年日蒸散发的估算,并同时实现了对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分别估算。结果表明,利用P-M公式模拟的蒸散发与实测的蒸散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日蒸散发模拟的决定系数(R2)超过0.8。估算的高寒草甸和干旱区农田玉米全年平均的蒸腾分别为0.78 mm/d和1.20 mm/d,分别占总蒸散发的60%和61%,土壤蒸发分别为0.53和0.77 mm/d,占总蒸发的40%和39%。可见两种生态系统的作物蒸腾均强于土壤蒸发,同时农田玉米蒸腾强于高寒草甸蒸腾。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遥感的P-M公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高寒草地和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估算。通过考虑土壤水分变化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可以提高模型对农田蒸散发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旱区农田生态系统 蒸散发 Penman—Monteith公式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贾利民 郭中小 +2 位作者 龙胤慧 郭凯 廖梓龙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地下水位是维系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地下水位又同时受到干旱区气候变化因素、植被特征因素及土壤理化性质因素的影响。在评述干旱区地下水生态水位概念的发展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地下水生态水位变化影响因素方面所... 地下水位是维系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地下水位又同时受到干旱区气候变化因素、植被特征因素及土壤理化性质因素的影响。在评述干旱区地下水生态水位概念的发展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地下水生态水位变化影响因素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在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领域的主要计算方法,进而结合干旱区在生态水文地质领域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生态水位 干旱区生态系统 植被吸收和利用地下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对干旱区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瓦哈甫.哈力克 卞正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5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 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5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输水与区间水量优化配置方案。为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修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图4,表5,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生态系统 塔里木河输水 环境监测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