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谱分析
1
作者 王海红 高硕 +1 位作者 朱军 周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 binding protein 2,irf2bp2)基因的2个横向同源物(irf2bp2a和irf2bp2b)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异同。方法·选取发育不同时间点(胚胎期和幼虫期... 目的·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 binding protein 2,irf2bp2)基因的2个横向同源物(irf2bp2a和irf2bp2b)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异同。方法·选取发育不同时间点(胚胎期和幼虫期)的斑马鱼胚胎,通过mRNA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明确irf2bp2a和irf2bp2b的时空表达谱,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irf2bp2a和irf2bp2b在神经系统、眼及胸鳍等部位都有着类似的高表达,而各自在肝脏或斯坦尼小体出现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模式。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rf2bp2a和irf2bp2b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有所不同。结论·尽管斑马鱼irf2bp2a和irf2bp2b这2个横向同源物具有高度保守的功能结构域,但二者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谱不尽相同,提示其功能并不完全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 斑马鱼胚胎 表达谱 mRNA全胚胎原位杂交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异常表达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军 宣鸿燕 李伟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的异常表达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目的 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的异常表达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8例和非心室重构组162例。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H-FABP、SIRT1表达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FABP、SIRT1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FABP、SIRT1诊断心室重构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室重构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室重构组,SIRT1水平显著低于非心室重构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569,P=0.001),血清SIRT1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11,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SIRT1水平诊断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95%CI:0.821~0.933)、0.848(95%CI:0.786~0.8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FABP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OR=1.848,95%CI:1.068~3.262,P=0.032),SIRT1是保护因素(OR=0.687,95%CI:0.409~0.935,P=0.015)。结论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H-FABP异常高表达,SIRT1异常低表达,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是导致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且对心室重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 心肌缺血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敲低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庆功 薛雅萍 +1 位作者 孙海霞 曹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3组:Control组(n=10)、AngⅡ组(n=20)、AngⅡ+sh-RGS2组(n=20)。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小鼠建立了主动脉夹层模型...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3组:Control组(n=10)、AngⅡ组(n=20)、AngⅡ+sh-RGS2组(n=20)。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小鼠建立了主动脉夹层模型。在体内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在体外和体内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结果RGS2的敲低逆转了AngⅡ导致的αSMA、ACTA2和MYH11的表达下调,并抑制了AngⅡ诱导的SPP1和Vimentin蛋白表达。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分别为45%(9/20)和10%(2/20)。与AngⅡ组小鼠比较,AngⅡ+sh-RGS2组小鼠中观察到更少的弹性层增厚、主动脉破裂和主动脉壁胶原纤维含量。此外,与AngⅡ组比较,AngⅡ+sh-RGS2组主动脉的最大直径减小(P<0.05),ACTA2、MYH11蛋白增加(P<0.01),RGS2、SPP1、Vimentin蛋白降低(P<0.01)。结论RGS2敲低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从可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降低了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血管紧张素Ⅱ 主动脉夹层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γ和白介素2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建敏 阚全程 +5 位作者 张震 杨双宁 赵璇 李红 王丽萍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 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 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培养。培养至第6~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培养至第1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免疫表型(CD3、CD4、CD8、CD56)、激活性表面标志(CD28、CD27、CD69、NKG2D)、抑制性表面标志(PD1、CD152)及Granzyme-B、干扰素γ分泌量。结果:4种培养方式下,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单抗相比,ATG培养的CIK中CD3^+CD4^+和CD3^+CD8^+细胞比例较低(P<0.001),CD3-CD56^+与CD8^+CD69^+细胞比例较高,CD56^+细胞干扰素γ和Granzyme-B分泌水平较高。结论:ATG诱导的CIK免疫活性优于用CD3单抗经典方案培养的CIK,抗肿瘤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 干扰素Γ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体外实验研究
5
作者 罗仲秋 王金环 +2 位作者 白雪 王淑杰 徐新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研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3条针对IGF-BP2的siRNA和1条阴性对照siRNA,采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使胶质瘤U251细胞的IGF-BP2基因沉默。通过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GF-BP2的表... 目的研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3条针对IGF-BP2的siRNA和1条阴性对照siRNA,采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使胶质瘤U251细胞的IGF-BP2基因沉默。通过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GF-BP2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干扰后U251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结果逆转录PCR检测表明转染后24hIGF-BP2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空白对照、阴性对照、脂质体、siRNA1、siRNA2、siRNA3组中IGF-BP2mRNA水平分别为:0.88±0.02,0.87±0.03,0.84±0.02,0.65±0.03,0.55±0.04和0.64±0.02。48h分别为0.93±0.04,0.90±0.04,0.93±0.03,0.76±0.04,0.58±0.03和0.75±0.02,72h为0.95±0.04,0.95±0.03,0.94±0.02,0.78±0.05,0.60±0.02和0.76±0.03。3条siRNA中siRNA2作用最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明IGF-BP2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也由92.3%明显降低至24h的15%,至48h为52.5%,仍低于正常胶质瘤细胞。RNA干扰后胶质瘤细胞的MTT值虽在缓慢升高,于24h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至48h和72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想的IGF-BP2小分子干扰RNA序列能够抑制该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lcNAc修饰的YTHDF2通过m^(6)A修饰调节抑癌基因PER1促进膀胱癌的发展
6
作者 王理 任达 +3 位作者 蔡泽强 胡文涛 陈禹廷 朱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7-839,共13页
目的:膀胱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广泛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中m^(6)A识别蛋白YTH 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2(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 目的:膀胱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广泛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中m^(6)A识别蛋白YTH 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2(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F2,YTHDF2)在膀胱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深入探究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的YTHDF2调控下游靶基因周期昼夜节律调节器1(period circadian regulator 1,PER1)进而影响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预测YTHDF2在膀胱癌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印迹法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YTHDF2、PER1和增殖相关蛋白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微小染色体维持复合体组分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complex component 2,MCM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在临床水平(20对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和细胞水平[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和膀胱癌细胞(T24、5637、EJ-1、SW780、BIU-87)]的表达。敲低5637和SW780细胞中的YTHDF2,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平板克隆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YTHDF2的糖基化修饰位点,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检测临床组织及细胞中YTHDF2蛋白的O-GlcNAc修饰水平。采用DMSO、OSMI-1(抑制糖基化)、Thiamet G(促进糖基化)处理膀胱癌细胞并加入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IP检测YTHDF2泛素化水平。对膀胱癌细胞进行YTHDF2的敲低及Thiamet G处理,检测PER1 mRNA稳定性、PER1 m^(6)A修饰及细胞增殖情况。TCGA网站预测组织中PER1的表达水平;SRAMP网站预测PER1可能存在的m^(6)A修饰位点。甲基化RNA免疫沉淀(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MeRIP)检测PER1 m^(6)A修饰水平;最后检测敲低YTHDF2和PER1对5637和SW7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YTHDF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2.5倍,蛋白质水平升高2倍,且O-GlcNAc修饰水平增加3.5倍(均P<0.01)。YTHDF2在膀胱癌细胞系中上调,且敲低YTHDF2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P<0.001),下调增殖相关蛋白PCNA、MCM2、CCND1的表达(均P<0.05),细胞克隆数较正常组降低3倍(P<0.01),抑制细胞增殖。YTHDF2在膀胱癌细胞中O-GlcNAc修饰水平升高。OSMI-1显著降低YTHDF2蛋白稳定性(P<0.01),促进其泛素化;Thiamet G则发挥相反作用(P<0.001)。添加Thiamet G可以逆转敲低YTHDF2引起的细胞功能变化,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P<0.01),上调PCNA、MCM2、CCND1的表达(均P<0.05)。YTHDF2靶向识别PER1 m^(6)A修饰进而促进PER1 mRNA的降解。回复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ER1逆转敲低YTHDF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P<0.001),上调PCNA、MCM2、CCND1的表达(均P<0.05),提示YTHDF2通过调节PER1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结论:O-GlcNAc修饰的YTHDF2通过m^(6)A修饰下调抑癌基因PER1,进而促进膀胱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O-连接N-乙酰葡萄糖糖基化 N^(6)-甲基腺苷修饰 YTH 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2 周期昼夜节律调节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茹 王丽 王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rhINF-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rhINF-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rhINF-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GF-β、SP-D、IL-4水平和治疗后喘息改善时间、退热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血清SP-D、IL-4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P-D、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喘息改善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4,P=0.660)。结论雾化吸入rhINF-α2b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较好,其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SP-D、IL-4水平,并升高TGF-β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转化生长因子 毛细支气管炎 白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干扰素调节因子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8
作者 孙赛红 马普 +9 位作者 孙鹤 孔德荣 李慧 仇雪梅 姜志强 刘海映 刘洋 刘圣聪 孟雪松 王秀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是一种多功能的转录因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IRF2)基因的全长c DNA... 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是一种多功能的转录因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IRF2)基因的全长c DNA。该基因全长为1 552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187 bp,3'非编码区(3'-UTR)429 bp,编码区(CDS)为936 bp,共编码311个氨基酸。将IRF2的编码区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体p ET32a(+)-IRF2。将重组体p ET32a(+)-IRF2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获得了重组表达IRF2的基因工程菌。经IPTG诱导,p ET32a(+)-IRF2在BL21中得到了融合表达。通过对表达产物的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红鳍东方鲀I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果较高,目的蛋白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干扰素调节因子2 c DNA末端快速扩增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干扰素调节因子3对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核内Irak1bp1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谈志丽 王迎迎 +5 位作者 钟欢 何玉 施青青 杨雪 徐国荣 刘亮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1 binding protein 1,Irak1bp1)表达的影响。方法·IRF3 sh RNA腺病毒的扩增在人胚肾293 T(HEK293T)细胞中进行,并采用TCID 50法测定病毒滴度。Raw 264.7细胞随机分为4组,1组为腺病毒(-)LPS(-),2组为腺病毒(-)LPS(+),3组为腺病毒(+)LPS(-),4组为腺病毒(+)LPS(+)。细胞IRF3基因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核内IRF3及Irak1b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经计算扩增腺病毒滴度为2.2×10^(11) PFU/m L,最佳MOI为300。LPS刺激后Raw 264.7细胞内IRF3 m 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核内IRF3蛋白及Irak1bp1表达也明显增加;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后,细胞对IRF3 m RNA的组成性表达及LPS刺激诱导的IRF3 m RNA和核内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受抑,但未刺激状态下IRF3蛋白核内组成性表达无明显影响;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对细胞静息及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ak1bp1表达并无影响。结论·IRF3 sh RNA腺病毒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F3的表达,但并不影响核内Irak1b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短发夹RNA腺病毒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rak1bp1)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ABP4通过调节Nrf2/GPX4轴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10
作者 白冰 谭州科 +2 位作者 石彬 蒲涛 杨亦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727,共10页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对缺氧/复氧(H/R)处理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经缺氧处理24 h后再复氧不同时间(1、3、6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时间点HK-...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对缺氧/复氧(H/R)处理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经缺氧处理24 h后再复氧不同时间(1、3、6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时间点HK-2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信使RNA(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HK-2细胞中FABP4基因表达,再进行H/R(缺氧24 h复氧6 h)处理,或联合Nrf2抑制剂ML385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生化法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亚铁离子(Fe^(2+))水平,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BP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HK-2细胞中FABP4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H/R处理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同时升高HK-2细胞中MDA、Fe~(2+)及ROS水平,降低GSH水平,降低Nrf2、HO-1、GPX4、SLC7A11蛋白水平(均为P<0.05)。沉默FABP4可升高H/R处理的HK-2细胞增殖活性(P<0.05),降低细胞中MDA、Fe~(2+)及ROS水平,升高GSH水平,同时升高Nrf2、HO-1、GPX4、SLC7A11蛋白水平(均为P<0.05)。而联合ML385处理后可逆转FABP4基因沉默对H/R处理的HK-2细胞铁死亡的改善作用。结论 沉默FABP4可减轻H/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PX4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轴 缺氧/复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铁死亡 细胞增殖活性 活性氧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90通过抑制干扰素调节因子-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蓉 周宇 +1 位作者 赵富锋 马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0(miR-1290)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41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NS...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0(miR-1290)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41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株A549、H460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miR-1290表达;qPCR、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IRF2 mRNA和蛋白表达;将A549和H460细胞分为miR-1290 mimic组(转染miR-1290 mimic)、miR-1290 inhibit组(转染miR-1290 inhibit)和miR-1290 NC组(不转染)。分别于转染24、48、72、96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290与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2)3′-UTR结合情况,qPCR检测不同miR-1290表达水平的A549和H460细胞IRF2 mRNA表达。结果:癌组织miR-1290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RF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miR-1290表达与IRF2 mRNA、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NSCL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miR-1290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患者miR-1290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72、96 h后,A549和H460细胞miR-1290 mimic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miR-1290 NC组,miR-1290 inhibit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miR-1290 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和H460细胞中miR-1290mimic组细胞克隆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miR-1290 NC组,miR-1290 inhibit组克隆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miR-1290 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290能与IRF2 3′-UTR结合,明显降低荧光值(P<0.05)。A549和H460细胞中,miR-1290 mimic组IRF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290 NC组,miR-1290 inhibit组IRF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290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90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miR-1290可能通过与IRF2结合,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290 干扰素调节因子-2 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迎辉 项翔 +3 位作者 姚韩韩 包永波 孙长森 林志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7-943,共7页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GRB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GRB2 cDNA全长1283bp,开放阅读框为708bp,编码... 通过已构建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扩增得到泥蚶Tg-GRB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发育阶段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蚶Tg-GRB2 cDNA全长1283bp,开放阅读框为708bp,编码236个氨基酸;蛋白结构预测显示,Tg-GRB2蛋白包含SH3-SH2-SH3三个功能域,SH2结构域由两端的α-螺旋和中间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构成,SH3结构域主要由β-折叠片组成,具备典型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g-GRB2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为62.1%—63.8%,而与玻璃海鞘和日本血吸虫同源性较低。q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GRB2 mRNA在泥蚶血液、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内脏团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而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织;在泥蚶的不同发育阶段中,Tg-GRB2 mRNA在2—4细胞胚胎、原肠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D形幼虫中表达量最高,表明Tg-GRB2基因在泥蚶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抑制SK-MEL-28恶性黑素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娟 席文锦 +5 位作者 葛睿 穆欣 郭张燕 韩丹 周艳 牟宽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检测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在恶性黑素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黑素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5例恶性黑素瘤组织LTBP2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LTBP2阳性率与黑素瘤... 目的检测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在恶性黑素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黑素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5例恶性黑素瘤组织LTBP2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LTBP2阳性率与黑素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恶性黑素瘤组织和SK-MEL-28黑素瘤细胞LTBP2的mRNA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SK-MEL-28黑素瘤细胞LTBP2的蛋白水平。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SK-MEL-28细胞中LTBP2的表达, Transwell^(TM)实验检测敲低LTBP2后对SK-MEL-28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恶性黑素瘤组织中LTBP2阳性率显著高于皮肤良性痣组织, LTBP2阳性率与恶性黑素瘤患者TNM分期、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LTBP2在恶性黑素瘤SK-MEL-28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黑素HEMa-LP细胞。敲低SK-MEL-28细胞LTBP2的水平后, SK-MEL-28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LTBP2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和细胞高表达,敲低SK-MEL-28细胞LTBP2的水平后,抑制SK-MEL-28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水平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东林 陈江 +3 位作者 薛敏 孙钧铭 徐路尧 颜星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16例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血清IGFBP-2的水平,并同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16例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血清IGFBP-2的水平,并同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2水平,与28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清IGFB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消化道良性疾病对照和健康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GFBP-2水平与VEGF、IGF-1、IGF-2呈正相关性(r=0.454,P<0.01;r=0.290,P<0.01;r=0.276,P<0.01)。结论:IGFBP-2为促肿瘤生长因子,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测指标,其对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辅助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消化道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髓鞘厚度和神经调节蛋白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熠 莫岩君 +5 位作者 于天源 吕桃桃 罗宇婷 张羽墨 邵帅 李易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3-431,共9页
目的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神经调节蛋白(NRG) 1及其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2表达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76只雄性Sprague-Daw... 目的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神经调节蛋白(NRG) 1及其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2表达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7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19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夹持右侧坐骨神经造模;假手术组仅分离后暴露坐骨神经,不夹持。术后7 d,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点法、拨法、揉法,作用于殷门、承山、阳陵泉,分别于造模前、术后7 d、28 d行斜板测试,于术后3 d、7 d、28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NRG1、ErbB2蛋白表达,术后28 d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的变化。结果术后7 d和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斜板测试角度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坐骨神经损伤点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和28 d,各组NRG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L4-6脊髓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ErbB2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髓鞘崩脱严重,推拿组神经损伤点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神经纤维髓鞘保留较完整;模型组g-ratio值低于假手术组(P <0.05),推拿组高于模型组(P <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能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推拿干预周围神经损伤起效机制与维持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NRG1和ErbB2蛋白表达,维持正常髓鞘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夹持损伤 髓鞘 神经调节蛋白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推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杨 吉兆宁 王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BP-2和ER、PR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BP-2和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大小原发灶、年龄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IGFBP-2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IGFBP-2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P<0.05)。IGFBP-2与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P<0.01,rs=0.486);与PR在乳腺癌中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rs=0.271)。结论IGFBP-2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和侵袭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与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IGFBP-2的高表达可能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世芬 张胜威 孙建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激动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炎症反应,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与Akt/蛋白激酶B通路共同作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知功能障碍。该文就SIRT1与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Akt蛋白激酶B (3淀粉样蛋白沉积 ta蛋白磷酸化 突触可塑性阿尔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饲对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星 李富原 +3 位作者 王倩 刘龙 耿拓宇 龚道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1-35,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填饲对朗德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表达的影响,将30只70日龄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于77(填饲7 d)、84(填饲14 d)和89(填饲19 d)日龄采集填饲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 研究旨在探讨填饲对朗德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表达的影响,将30只70日龄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于77(填饲7 d)、84(填饲14 d)和89(填饲19 d)日龄采集填饲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朗德鹅不同填饲阶段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阶段填饲组肝脏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下降趋势更加显著;胸肌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和19天与对照组相当,而在第14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脂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填饲第19天时,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IGFBP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IGFBP2基因在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德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肥肝 填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通过激活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诱导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洋 孔涛 +1 位作者 唐雪鹏 李适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调节牙髓干细胞(DPSCs)成牙本质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DPSCs施加1μmol/L E2刺激,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牙本质分化标志性基因及下游相关因子表达变化,阐明E2调节DPSCs...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调节牙髓干细胞(DPSCs)成牙本质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DPSCs施加1μmol/L E2刺激,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牙本质分化标志性基因及下游相关因子表达变化,阐明E2调节DPSCs成牙本质分化的机制。结果:E2上调DPSCs中DSPP和DMP1mRNA表达和ALP活性,增强DSPP在细胞中的染色强度,促进DPSCs的成牙本质分化。在E2诱导的DPSCs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E2激活Runx2活性,RNA干扰Runx2明显减弱DSPP和DMP1 mRNA表达以及DSPP染色强度。结论:雌激素E2部分通过激活Runx2活性促进DPSCs的成牙本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牙髓干细胞 细胞分化 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