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康 瞿建国 +6 位作者 陈吉祥 党胜春 何宋兵 张进 谢嵘 王韵 张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干扰RNA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在髓系细胞形成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苗 乔静巧 +2 位作者 韩燕霞 欧剑锋 白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造血细胞中表达的转录因子,调控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功能和表观遗传改变。在单核吞噬细胞祖细胞中,IRF8与富含嘌呤盒1(PU.1)联合促进末端增强子的形成,诱导单核细胞相关基因包括关键的下游Krüppel样因子4(KLF4...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造血细胞中表达的转录因子,调控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功能和表观遗传改变。在单核吞噬细胞祖细胞中,IRF8与富含嘌呤盒1(PU.1)联合促进末端增强子的形成,诱导单核细胞相关基因包括关键的下游Krüppel样因子4(KLF4)的表达,调节单核细胞的形成;IRF8还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形成;IRF8通过抑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活性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分化程序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产生。IRF8-/-单核吞噬细胞祖细胞不能分化成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反而异常引起中性粒细胞产生。IRF8-/-小鼠及IRF8表达缺失或突变的人都会表现出免疫缺陷和类慢性粒细胞性疾病。本文主要概括IRF8在髓系细胞形成及在相关疾病中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发育过程 转录因子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白血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敲减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付艺乾 梁东阁 +4 位作者 王铭洋 潘佳佳 杨彦宾 曾磊 康相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00-4109,共10页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 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 1-9后...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 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 1-9后PRV的增殖情况;利用RT-qPCR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PRV-gB、IFN-β、ISG-15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gB蛋白的表达水平。敲减效率测定结果显示,PK15细胞中的IRF 1-9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及滴度测定结果表明,敲减IRF 1-9基因后有助于PRV的增殖;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敲减IRF 1-9基因后,PRV-g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敲减IRF 1-9抑制PRV诱导的IFN-β、ISG-15以及IL-6 mRNA表达。综上所述,IRF 1-9是PRV在PK-15细胞内复制的宿主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干扰素调节因子 猪伪狂犬病病毒 细胞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与系统性硬化症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闭雄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86-2688,F0003,F0004,共5页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免疫调节紊乱为特征的致死风险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首要死因是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如何破解SSc纤维化难题,是降低SSc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目前,SSc病因尚不清楚,尚无有效的治...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免疫调节紊乱为特征的致死风险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首要死因是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如何破解SSc纤维化难题,是降低SSc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目前,SSc病因尚不清楚,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Ⅰ型干扰素(IFN)在SSc纤维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IRF7作为Ⅰ型IFN的最主要调节因子参与Ⅰ型IFN诱导基因的转录调控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和TGF-β信号转导,可能参与了SSc发病中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系统性硬化症 干扰素调节因子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诱导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化的重要调节器——干扰素调节因子8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钰娜(综述) 任伟宏 徐群燕(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4-1259,共6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具有未成熟分化特性及强免疫抑制功能的髓系细胞,其在肿瘤组织中数量显著增加,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和疾病进展。肿瘤诱导MDSC分化并使其在组织聚集的机制复杂,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具有未成熟分化特性及强免疫抑制功能的髓系细胞,其在肿瘤组织中数量显著增加,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和疾病进展。肿瘤诱导MDSC分化并使其在组织聚集的机制复杂,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作为关键的调节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RF-8属于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可以调控免疫反应、炎症和肿瘤免疫。在肿瘤诱导MDSC分化的过程中,IRF-8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与其他免疫调节因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MDSC的分化。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IRF-8在肿瘤诱导MDSC分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其如何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调控哪些关键基因的表达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理解MDS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为开发针对MDSC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恢复或重建机体的抗肿瘤功能。因此,本文探讨了IRF-8作为肿瘤诱导MDSC分化的重要调节器,其研究进展对于揭示MDSC在肿瘤免疫中的来源、作用机制、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8 髓源性抑制细胞 髓系细胞 肿瘤源性因子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促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相关探索
6
作者 徐文晖 杨畅 +3 位作者 李瑞卿 卞京 李夏伊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IRF3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肾癌、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结直肠癌或肾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IRF3表达水平的差异。针对IRF3蛋白的C端残基位点进行改造,构建拟磷酸化IRF3-5D(396/398/402/404/405-D)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采用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抑制剂进行处理,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IRF3、p-IRF3(Ser38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测序技术探索IRF3-5D高表达与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构建野生型IRF3(IRF3-WT)和IRF3-5D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CT26、COLON26,采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划痕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分析提示癌组织中IRF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癌症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结直肠癌、肾癌组织中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蛋白表达集中于细胞核内。TBK1抑制剂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间点作用后,HEK-293T细胞p-IRF3(Ser386)蛋白表达减弱。RNA测序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多个与癌症预后不良相关的蛋白[IRF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等]表达水平在IRF3-5D高表达的条件下显著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过表达IRF3-5D,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上调。结论·结直肠癌中IRF3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IRF3-5D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内高表达后,促进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此外,IRF3-5D依赖于TBK1介导的IRF3活化激活通路,并上调多个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干扰素调节因子3 TANK结合激酶1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锋 ZHANG Lu-rong Underhill Charles B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 7(Interferonregulatorfactor 7,IRF 7)对部分人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IRF 7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 :将IRF 7的cDNA转染到人前列腺癌细胞 (TSU)和乳腺癌细胞 (MDA4 35 )中 ,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 目的 :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 7(Interferonregulatorfactor 7,IRF 7)对部分人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IRF 7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 :将IRF 7的cDNA转染到人前列腺癌细胞 (TSU)和乳腺癌细胞 (MDA4 35 )中 ,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细胞的caspase 3和Bax表达的变化 ;ELISA测定细胞裂解液中Bcl 2的含量 ,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TSU和MDA4 35细胞转染IRF 7基因后 ,caspase 3和Bax的表达均增高 ,而Bcl 2的含量下降。结论 :干扰素调节因子 7(IRF 7)可能诱导肿瘤细胞出现凋亡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7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石斑鱼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卢晓颖 黄宝松 +6 位作者 马骞 陈刚 王忠良 黄建盛 ERIC AMENYOGBE 谢瑞涛 邓文鑫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RFs)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是IRFs家族中的一员,也是免疫相关因子。为了解IRF3基因在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ol...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RFs)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是IRFs家族中的一员,也是免疫相关因子。为了解IRF3基因在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应对外源病毒刺激的免疫反应,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充(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杂交石斑鱼IRF3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2 529 bp,包含5'非编码区(5'-UTR)325 bp,3'非编码区(3'-UTR)916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377 bp,可编码4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N-末端DNA结合区(N-terminal DNA binding region,DBD)(1-108 aa)、1个C-末端干扰素相关区(C-terminal interferon related region,IAD)(255-435 aa)及色氨酸富含区(Tryptophan rich region,SRD)(440-450 aa)3个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IRF3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IRF3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F3基因在杂交石斑鱼肝、胃、鳃、肠和脾脏等9种组织表达情况,以及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的时序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RF3基因在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胃和肠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头肾表达量最低。PBL在PolyI:C刺激1 h后IRF3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4 h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9.3倍),8 h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基因克隆 外周血淋巴细胞 Poly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重塑K562细胞的稳态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天 赵慧娟 +2 位作者 杨洋 池颖 张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考察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对K562细胞稳态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不同的过表达载体以筛选实现IRF1增强表达的最佳方式;通过细胞计数考察IR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凋亡标记分析IRF1对药物诱导凋亡的影响;通过分化标记分析IRF1对... 目的:考察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对K562细胞稳态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不同的过表达载体以筛选实现IRF1增强表达的最佳方式;通过细胞计数考察IR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凋亡标记分析IRF1对药物诱导凋亡的影响;通过分化标记分析IRF1对红系分化的影响;通过RT-q PCR初步探索IRF1的调控机制。结果:利用P2A-T2A方式构建的单一开放阅读框具有最明显的表达效果,是实现IRF1增强表达的最佳方式;细胞计数结果发现,IRF1对K562的增殖无明显影响;Annexin V和7-AAD联合标记发现,IRF1过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凋亡进程;流式结果显示,IRF1同样可进一步提升CD71^+CD235a^+双阳细胞比例,RT-qPCR检测证实了IRF1过表达对CD235a的调控作用。结论:IRF1过表达改变了K562细胞的稳态特征,增强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并促进了向下游分化的潜力,提示IRF1在红系系统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1 细胞增殖 凋亡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巧情 昌鸣先 +2 位作者 肖凡书 李楠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IRF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 草鱼 柱状黄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红旺 赵桂治 +5 位作者 黄永清 马敏 马坚 孙衍波 高军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2-355,360,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642961和rs48448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1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RF6基因多态位点rs642...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642961和rs48448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1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RF6基因多态位点rs642961和rs4844880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唇裂组和唇腭裂组rs642961和rs4844880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腭裂组均没有意义(P=0.15,P=0.967);TDT研究发现IRF6基因rs642961位点的A等位基因和rs4844880位点的A等位基因在唇裂和唇腭裂患者中存在过传递(P<0.05);2个位点在腭裂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91,P=0.95)。结论 IRF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中固有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表达及其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齐月 金清龙 +1 位作者 温晓玉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6,F0002,共5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中固有表达的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揭示IRF7固有表达对肝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以原代肝细胞、永生化肝细胞HuS-E/2以及肝肿瘤细胞株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仙台病毒(SV)感染原代肝细胞... 目的:检测肝细胞中固有表达的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揭示IRF7固有表达对肝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以原代肝细胞、永生化肝细胞HuS-E/2以及肝肿瘤细胞株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仙台病毒(SV)感染原代肝细胞和HuH-7细胞,以RT-PCR法检测IFNα1、IFNβ、IFNλ3及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RIG-I)的诱导表达,以IRF7显性负性突变体表达载体pcDNA3-7DN转染HuS-E/2细胞,RT-PCR法及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基因的诱导变化。IRF7表达载体pcDNA3-IRF7转染HuH-7细胞后,进行2a型HCV病毒株JFH1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CV感染情况。结果:SV感染12 h内,HuH-7细胞中未检测到明显的IFNα1、IFNβ、IFNλ3和RIG-I的诱导表达;而在SV感染早期(3 h),原代肝细胞中即可检测到上述基因的mRNA条带。IRF7功能受到抑制后,RT-PCR结果显示SV感染的肝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在感染早期的mRNA条带灰度降低;实时定量PCR可见SV感染3 h内,上述基因mRNA诱导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异位表达IRF7的HuH-7细胞中JFH1感染后未检测到明显的HCV信号。结论:肝细胞中固有IRF7的表达与细胞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对于防御病毒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7 肝细胞 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林 卢春 +3 位作者 陈秀英 曾怡 姚水洪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编码的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us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vIRF)基因K9,并将其导入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K9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编码的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us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vIRF)基因K9,并将其导入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K9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K9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K9。为了便于蛋白检测,再设计第二对引物,上游引物不变,在下游引物5′端引入了Flag序列。以质粒pK9为模板再次PCR,扩增K9-Flag基因,并把K9-Flag序列克隆入pcDNA3.1(+)中,得到重组质粒pK9F。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瞬时转染NIH3T3细胞,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从核酸和蛋白水平检测K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CR分离、克隆的K9-Flag序列全长1380bp,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K9基因与GenBank中己经登记的K9基因序列100%同源,引入的Flag序列完全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都在K9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结论:HHV-8K9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型 K9 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鹏飞 邓国华 +2 位作者 韦良孟 焦培荣 廖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为表达鸡干扰素调节因子7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通过RT-PCR技术扩增chIRF7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hIRF7。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il)BL21(DE3)后经IPTG诱导,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chIRF7分子量约为60ku。... 为表达鸡干扰素调节因子7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通过RT-PCR技术扩增chIRF7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hIRF7。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il)BL21(DE3)后经IPTG诱导,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chIRF7分子量约为60ku。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血清抗体滴度在1∶51 200以上,IFA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chIRF7蛋白多抗能够与AIV刺激的CEF细胞内的chIRF7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rchIRF7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以其制备的鼠抗chIRF7蛋白多克隆抗体滴度高、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7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对健康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干扰素调节因子7、干扰素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建平 孙克伟 +1 位作者 银思涵 伍玉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94-898,共5页
目的观察HBV对体外培养的健康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Toll样受体(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干扰素(IFN)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 G 2.2.15细胞,收集各孔Hep G 2.2.15培养上清,超离心HBV病毒颗粒,PCR荧光探针法检... 目的观察HBV对体外培养的健康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Toll样受体(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干扰素(IFN)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 G 2.2.15细胞,收集各孔Hep G 2.2.15培养上清,超离心HBV病毒颗粒,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 DNA浓度。将培养第7天的pDC与不同载量的HBV(1×105拷贝/ml、1×106拷贝/ml、1×107拷贝/ml和空白对照)共培养24 h。随后每组均加入终浓度为2μg/ml的Cp G ODN 2216继续培养24 h。Real Time-PCR检测pDC中TLR9、IRF7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9、IRF7蛋白表达,ELISA法测IFNα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对HBV DNA拷贝数取常用对数,相关指标与HBV DNA的常用对数值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HBV 1×106拷贝/ml组和1×107拷贝/ml组TLR9 mRNA、IRF7 mRNA、pDC TLR9和IRF7蛋白、IFN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HBV 1×105拷贝/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对pDC TLR9 mRNA、IRF7 mRNA的表达和对pDC TLR9、IRF7蛋白的表达以及对pDC培养上清液IFNα的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HBV DNA载量越高,对TLR9 mRNA、IRF7 mRNA、TLR9和IRF7蛋白、IFNα表达的抑制效果越强(r值分别为-0.729、-0.761、-0.657、-0.703、-0.803,P值均<0.05)。结论 HBV体外干预后,正常pDC TLR9、IRF7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导致其下游IFNα的分泌减少。HBV能抑制正常pDC功能,导致HBV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树突细胞 TOLL样受体9 干扰素调节因子7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1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玳玮 邓学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转录因子,这个转录因子家族具有调节干扰素表达、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并且,干扰素调节因子1还选择性的调节不同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发挥其免疫应答效应。... 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转录因子,这个转录因子家族具有调节干扰素表达、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并且,干扰素调节因子1还选择性的调节不同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发挥其免疫应答效应。作者重点综述了IRF-1基因的结构、其对干扰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多种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 免疫应答 抑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下调PARP-1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民英 张健 +4 位作者 何秀芳 张健 郑斯明 周嘉雄 魏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FR5)是否通过下调DNA修复酶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本研究使用的临床标本是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46例和正常组织51例。免疫组化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RF5和PARP-...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FR5)是否通过下调DNA修复酶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本研究使用的临床标本是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46例和正常组织51例。免疫组化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RF5和PARP-1的表达。构建IFR5过表达质粒,上调鼻咽癌细胞CNE-2中IFR5表达,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确定建立IRF5过表达细胞。上调IRF5表达后,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ARP-1表达量的变化。上调IFR5表达的同时加入PARP-1过表达质粒,观察PARP-1是否可逆转IFR5对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RF5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而PARP-1则相反。QPCR和免疫印迹确定建立IRF5 mRNA和蛋白过表达的细胞株CNE-2/IFR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CNE-2/IFR5愈合率较对照组降低(P<0.01),transwell实验表明CNE-2/IFR5细胞穿过基底膜的数目小于对照组(P<0.01),提示上调IFR5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上调IFR5后,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1);上调IFR5表达的同时过表达PARP-1,可逆转单独上调IRF5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提示IFR5可通过下调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IFR5可通过下调PARP-1进而抑制鼻咽癌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本研究可能为降低鼻咽癌侵袭能力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5 PARP-1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M41株感染对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怡宁 戴锦龙 +4 位作者 谢智文 曹艳杰 韦平 韦天超 磨美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5-20,共6页
为探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对天然免疫关键分子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影响,为IBV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了IBV感染鸡气管和肾脏中鹏F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 为探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对天然免疫关键分子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影响,为IBV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了IBV感染鸡气管和肾脏中鹏F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IRF7在气管和肾脏中的定位,同时检测IBV载量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IBV感染后气管中馏F7mRNA明显上调并在接种后3~5d(3-5dpi)显著上调(P〈0.05),分别上调13.42和6.16倍,蛋白水平在5和11dpi明显高于对照组,5~8dpi核转位明显,肾脏中侬F7mRNA仅在8dpi显著上调2.15倍(P〈0.05),蛋白水平在5和8dpi明显高于对照组,8dpi核转位明显。气管中IBV载量在1~11dpi迅速上升,5dpi达到峰值,肾脏中8dpi达到峰值。IRF7的表达和活化与IBV含量呈一致性。研究表明,IBVM41株感染后上调并激活了气管和肾脏中的IRF7,使其发生核转位,IRF7在抗IBV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气管和肾脏中的IRF7免疫应答存在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干扰素调节因子7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rs2004640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莲香 吕继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2,25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IRF5)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在不同种族的相关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发表的有关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IRF5)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在不同种族的相关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发表的有关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5软件,采用Mantel-Haenszel-Peto法荟萃分析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中的研究。结果:荟萃分析包括亚洲、欧洲-美洲高加索人群、墨西哥印欧混血、美国黑人等不同人群的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14个研究,共11 725例样本。亚洲人群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频率26.3%45.5%,高加索人群IRF5rs2004640 T等位基因频率44%56%。分别荟萃分析亚洲和高加索人群与该多态性位点关联,均提示这两种人群IRF5rs2004640 T等位基因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亚洲人群OR值1.35,95%CI 1.221.50;高加索人群OR值1.42,95%CI 1.321.54;P〈10-6)。荟萃分析总的结果表明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OR=1.42,P〈10-6)。结论:IRF5rs2004640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荟萃分析肯定了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干扰素调节因子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4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春香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和正常对照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RA患者与28名正常对照者,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RF4基因,计...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和正常对照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RA患者与28名正常对照者,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RF4基因,计算R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RF4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以-△△CT值表示),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水平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对照组外周血IRF4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94±0.10,-7.62±0.13,RA患者外周血IRF4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IRF4 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明显相关性改变。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存在IRF4基因表达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指标具有相关性,可能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聚合酶链反应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