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诱导基因的表达调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宁菲 胡小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9-1415,共7页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病毒的结构成分,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Ⅰ型干扰素随后激活下游干扰素信号通路,转录多种干扰素诱导基因(ISG),启动宿主对病毒等的防御反应。ISG具有...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病毒的结构成分,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Ⅰ型干扰素随后激活下游干扰素信号通路,转录多种干扰素诱导基因(ISG),启动宿主对病毒等的防御反应。ISG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然而目前仅有少部分ISG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得到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Ⅰ型干扰素和ISG的产生、ISG抵制病毒感染的最新分子机制以及ISG的免疫调控功能,并讨论了ISG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干扰素 干扰素诱导基因 抗病毒免疫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CD4^+T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惠琳 郝飞 +1 位作者 游弋 邓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患者CD4+T细胞mRNA中干扰素诱导蛋白30基因(IP-30)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CD...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患者CD4+T细胞mRNA中干扰素诱导蛋白30基因(IP-30)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CD4+T细胞,抽提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运用GLG I方法从LongSAGE标签库中筛选出IP-30,比较该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不同的SLE患者中表达的差异。结果①SLE患者组IP-3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P<0.05)。SLEDAI≥10组和SLEDAI<10组其IP-3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分别为0.01和0.047),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149)。②SLE有狼疮肾炎组和SLE无狼疮肾炎组相比IP-30表达量有差异(P<0.05)。③IP-30的表达量随SLE的活动水平升高而明显增加,与SLEDAI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30,P<0.01),与补体C3和外周血白细胞数成负相关(r=-0.517,r=-0.424,P<0.05)。结论CD4+T细胞IP-30水平表达升高提示IP-30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并对SLE活动度的判断和狼疮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P-30)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
3
作者 崔文娟 晁岚 +5 位作者 邓晓惠 沈彦军 杨芳 冯文娟 徐静 陈红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植入前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植入前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桑葚胚和囊胚期)中GRIM-19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GRIM-19在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蛋白和mRNA水平从2-细胞期逐渐增高,至8-细胞期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植入前胚胎中GRIM-19的表达量随发育时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植入前胚胎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干扰素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戴伟 许梓荣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6-270,共5页
干扰素系统(Interferon system)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所知的机体防御反应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功能调节系统,在病毒感染几小时之内就起作用,是脊椎动物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系统。除了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IFN... 干扰素系统(Interferon system)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所知的机体防御反应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功能调节系统,在病毒感染几小时之内就起作用,是脊椎动物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系统。除了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IFN)还参与机体的其他重要生理过程,如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凋亡,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等。鱼类作为低等脊椎动物,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其自身抗病过程中较特异性免疫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系统 干扰素调节因子 干扰素受体 JAK—STAT通路 干扰素诱导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Nub1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甘力 张义兵 +1 位作者 孙钒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2-708,共7页
Nub1(NEDD8 Ultimate Buster-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干扰素诱导表达基因,过量表达该基因能抑制细胞生长。研究通过RACE-PCR方法从产生干扰素的鲫囊胚培养细胞(Carassius auratus blastulae embryonic cells,CAB)中克隆出鲫Nub1基因。鲫N... Nub1(NEDD8 Ultimate Buster-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干扰素诱导表达基因,过量表达该基因能抑制细胞生长。研究通过RACE-PCR方法从产生干扰素的鲫囊胚培养细胞(Carassius auratus blastulae embryonic cells,CAB)中克隆出鲫Nub1基因。鲫Nub1全长cDNA为2298bp,编码一个由5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推导的鲫NUB1蛋白具有哺乳类同源蛋白保守的结构域,包括N端的UBL结构域和C端两个UBA结构域,与已知的哺乳类包括人和小鼠、鸟类和两栖类的同源蛋白具有41%—45%的相似性。诱导表达分析显示PolyI:C和LPS均能诱导CAB细胞Nub1mRNA的上调,表明Nub1基因在鱼类的抗病免疫反应中发挥某种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B1 干扰素诱导基因 诱导表达 抗病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照果 李静 +3 位作者 刘岩 李道磊 于世勇 梁晓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9-504,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干扰素诱导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阐明其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癌旁组... 目的:探讨维甲酸-干扰素诱导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阐明其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GRIM-19和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RIM-1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较正常胃组织表达减弱(P<0.01),且GRIM-19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联(P<0.0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较正常胃组织表达增强(P<0.01),且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联(P<0.01);GRIM-19与STAT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396,P<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有STAT3持续高表达和GRIM-19低表达共存现象,可能与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和异常增殖有关,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维甲酸-干扰素诱导死亡相关基因-19 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对ISG产物及干扰素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悦萦 马鹏 +5 位作者 李林杰 常秋燕 郭富城 李凌浩 马晓霞 马忠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82,共5页
哺乳动物通过启动细胞内的先天免疫反应来抗击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侵袭和复制。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病原体识别受体信号介导抗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以及感染部位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来... 哺乳动物通过启动细胞内的先天免疫反应来抗击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侵袭和复制。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病原体识别受体信号介导抗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以及感染部位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抗击HCV的感染。HCV在人体内持续感染的能力与病毒克服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有关,HCV还可抵御干扰素治疗的抗病毒反应。对HC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HCV逃避宿主的免疫调节及宿主对HCV免疫调控的机制。论文主要论述在感染HCV的过程中ISG产物的抗病毒作用、HCV对干扰素上、下游的影响及病毒对宿主的逃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免疫 丙型肝炎病毒 病原体识别受体分子 信号 干扰素 干扰素诱导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并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丽平 徐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4-734,共11页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蜕膜和绒毛组织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和绒毛中DCN、HIF-1α的蛋白表达。分离获取原代滋养细胞(Trop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ELISA检测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DCN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中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HIF-1α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流产患者蜕膜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而M2型极化比例明显降低;且绒毛和蜕膜中DCN和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在10 mL/L O_(2)条件下培养24 h的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DCN、HIF-1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210 mL/L O_(2)处理的细胞;与PBS组相比,在10 mL/L和210 mL/LO_(2)条件下DCN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RIM-1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HIF-1α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与正常早期妊娠相比,MA患者的蜕膜和绒毛中高表达DCN,DCN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并与GRIM-19/STAT3/HIF-1α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核心蛋白聚糖(DCN) 稽留流产(MA) 滋养细胞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STAT3在十二指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9
作者 刘岩 李静 张照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4-1097,1177,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十二指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十二指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32例十二指肠癌组织和30例十二指肠炎及溃疡对照组...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十二指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十二指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32例十二指肠癌组织和30例十二指肠炎及溃疡对照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GRIM-19及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十二指肠癌组织GRIM-19蛋白表达水平较十二指肠炎及溃疡组织表达减弱(P<0.05),且与十二指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十二指肠癌组织STAT3蛋白表达水平较十二指肠炎及溃疡组织表达增强(P<0.01),且与十二指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十二指肠癌组织中GRIM-19与STAT3表达呈负相关(r=-0.470,P<0.01)。结论:GRIM-19蛋白在十二指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或缺失与十二指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十二指肠癌组织中有GRIM-19低表达与STAT3高表达共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十二指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花鸡IFITM3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姜莉莉 许腾 +1 位作者 周宛蓉 樊兆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37,共8页
本研究旨在对芦花鸡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芦花鸡IFITM... 本研究旨在对芦花鸡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芦花鸡IFITM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芦花鸡IFITM3基因片段大小为414bp,与GenBank中发表的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同源性为99.9%;编码137个氨基酸。IFITM3基因理论分子质量为14.95ku,理论等电点(pI)为6.89,不稳定系数为33.98,脂肪系数为103.14,平均疏水指数为0.300,存在3个明显的疏水区,无信号肽,存在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第46-68、101-123位氨基酸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IFITN3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区域。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芦花鸡IFITM3基因,为进一步研究IFITM3蛋白功能及阐明其抗病毒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IM-19与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秦家轩 邢金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4-898,共5页
维甲酸和干扰素诱导的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是线粒体膜呼吸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复合物(Ⅰ)的亚基,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并能够通过负调控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发挥抑癌作用。GRIM-19作为抑癌基因,其表达水平... 维甲酸和干扰素诱导的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是线粒体膜呼吸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复合物(Ⅰ)的亚基,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并能够通过负调控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发挥抑癌作用。GRIM-19作为抑癌基因,其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明显降低,与存活素(Survivin)、STAT3及特定microRNA相互作用共同调控PCa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在肾癌(RCC)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RCC的病理分级有关联,影响STAT3转录活性及表达水平,发挥抑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多数中国人膀胱癌(BC)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与STAT3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并可能与B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和顺铂类化疗药物抵抗有关联。GRIM-19还可能与肾盂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母细胞瘤等有关联。GRIM-19在多数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组织中低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尚无相关综述,故本文作者针对GRIM-19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和干扰素诱导的死亡相关基因19 泌尿系肿瘤 男性生殖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