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江锦红 徐伟来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 (以下简称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86例应用伊马替尼(每天400mg)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诊断患者61例,干扰素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 (以下简称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86例应用伊马替尼(每天400mg)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诊断患者61例,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25例;采用R显带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遗传学和BCR-ABL融合基因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治疗6个月时就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分别为50/61(81.9%)和9/25(36.0%);两组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分别为53/61例(86.9%)和17/25例(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个月(3~34个月)和5个月(1~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失败组获得完全分子生物学反应分别为43/61(70.4%)和10/2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两组患者中有28例是细胞遗传学耐药,新诊断组为14例(22.9%),其中原发性细胞遗传学耐药4例;干扰素治疗失败组为14例(56.0%),均为原发性细胞遗传学耐药。结论: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其原发耐药发生率高,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获得最佳反应的患者比例低;提示这些患者应适时更换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药物疗法 哌嗪/治疗应用 嘧啶/治疗应用 干扰素类/治疗应用 融合蛋白质 BCR-ABL/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费城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