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通过Rubicon抑制自噬晚期或干扰素的产生实现固有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宿俊玮 袁瑾 +3 位作者 王峰 李珺 岳磊 严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噬靶向降解病原微生物,协同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IFN)产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Rubicon,一种Run结构域Beclin 1相互作用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蛋白,对自噬和IFN产生具...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噬靶向降解病原微生物,协同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IFN)产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Rubicon,一种Run结构域Beclin 1相互作用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蛋白,对自噬和IFN产生具有抑制效应。一方面,Rubicon作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复合体的一种结合成分,通过不同的结构域分别与液泡蛋白分选34(Vps34)、紫外线辐射耐受相关基因(UVRAG)、小鸟苷三磷酸(GTP)激酶和RAS癌基因家族成员7(Rab7)相互作用,介导自噬成熟抑制;另一方面,Rubicon抑制核因子κB关键调节因子(NEMO)的泛素化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二聚化,进而阻断IFN产生相关的信号转导。研究发现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乙型肝炎病毒(HBV)、仙台病毒(Se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多种病毒,通过调节Rubicon的表达或功能实现固有免疫逃逸,Rubicon有望成为抗病毒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RUBICON 干扰素(ifn) 自噬 固有免疫逃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白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重组质粒构建及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闫春梅 郑伟 +6 位作者 杜晓燕 肖志国 李忠强 熊占山 刘长有 李秀颖 刘慧吉 《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增强鱼类自身防病抗病能力,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基因序列,分别与p 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荧光表达质粒。两种质粒分别接种Hela细胞,倒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为增强鱼类自身防病抗病能力,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及干扰素(IFN)基因序列,分别与p 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荧光表达质粒。两种质粒分别接种Hela细胞,倒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质粒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之后将两种质粒注射免疫鱼体,于免疫后第2周抽样采集腹水、肌肉组织及血清,通过荧光、RT-PCR及SDS-PAGE方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将两种质粒联合免疫待产虹鳟亲鱼,同时在人工授精过程中进行二次免疫,抽样采集孵化出的虹鳟鱼苗,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质粒转染Hela细胞均可见荧光反应,空白对照无荧光,表明两种质粒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室内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两试验组腹水中检测到荧光信号,RT-PCR结果可见两试验组每组10尾均可检测到目的片段,空白组未检测到目的片段。SDS-PAGE显示,两试验组在40KD处可见目的条带;中试试验幼鱼可检测到荧光蛋白表达;试验组繁殖成活率97%,空白对照组繁殖成活率56%。以上结果证明人工合成IL-1β、IFN荧光质粒免疫鱼体,显著提高了鱼体自身免疫力,可有效的增强鱼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IL-1β) 干扰素(ifn) 蛋白表达 核酸免疫 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α和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秘晶玮 王君伟 +1 位作者 许丽娜 李洪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9-362,共4页
从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鹅外周血白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_PCR方法扩增鹅IFN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_T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克隆到的鹅IFN_α和IFN_γ基因与GeneBank上已公布的鸭IFN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IFN_α96.70%I、FN_... 从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鹅外周血白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_PCR方法扩增鹅IFN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_T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克隆到的鹅IFN_α和IFN_γ基因与GeneBank上已公布的鸭IFN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IFN_α96.70%I、FN_γ94.9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IFN_α93.72%I、FN_γ93.29%。这为进一步研究鹅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ifn)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钱凯 雷楗勇 +3 位作者 关波 陈蕴 饶志明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Blue 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及Q Sepharose 6FF离子柱纯化。纯化产品进行SDS-PAGE纯度检测、SEC-HPLC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N端测序、内毒素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纯化产品检测(SEC-HPLC)纯度大于95%,相对分子质量为85 821,氨基酸的N端测序为DAHKSEVAHRFKDLG,与预期的相符。内毒素含量小于5EU/mg,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体外生物细胞活性高达1.6×106IU/mg。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ifnα2b) 人血清白蛋白(HSA) 毕赤酵母 质量检测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大鼠胚胎基底前脑及隔区核团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艳红 安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了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胚胎基底前脑及隔区核团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胆碱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酶-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进行染色,ChAT阳性细胞的数量反映了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并用14C-乙酰CoA作... 为了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胚胎基底前脑及隔区核团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胆碱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酶-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进行染色,ChAT阳性细胞的数量反映了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并用14C-乙酰CoA作底物来检测ChAT活性。结果显示,IFNγ处理过的实验组,ChAT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ChAT活性也增加,这种增加被大鼠抗小鼠IFNγ单克隆抗体(Ab-IFNγ)完全拮抗。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用MAP2标记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数基本未增加。以上结果提示:IFNγ不能促进基底前脑和隔区神经元增殖,胆碱能神经元表达增加不是因为神经元数目增加而是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ifnγ) 胆碱能神经元 分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逃避宿主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红晓 王秋霞 +5 位作者 李鹏 欧长波 胡会龙 魏小兵 张秀林 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96-2102,共7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一种全球分布的α冠状病毒,能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一旦暴发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病毒感染期间,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IFN-Ⅰ)是先天性抗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一种全球分布的α冠状病毒,能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一旦暴发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病毒感染期间,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IFN-Ⅰ)是先天性抗病毒反应的关键介质。大多数冠状病毒通过限制IFN的产生和IFN应答的激活而产生一些策略以规避IFN应答。然而,PEDV颉颃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猪感染PEDV后,机体的先天免疫不能有效抵抗PEDV的侵害,PEDV通过限制或阻断IFN的功能和隐藏自身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两种途径逃逸宿主先天免疫。在此过程中,PEDV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及一些蛋白酶起到了关键作用,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能抑制IFN-Ⅰ的产生,协助病毒逃避机体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木瓜样蛋白酶通过去泛素化酶活性阻断天然免疫信号通路,PEDV也可通过阻断双链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导IFN-Ⅰ的产生,以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IFN在PED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PEDV逃避IFN抗病毒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先天性免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PEDV的防治及PEDV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逃避 干扰素(ifn) 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家禽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曼 龚商羽 +1 位作者 方永辉 吴长德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干扰素(IFN)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家禽IFN的产生、分类、生... 干扰素(IFN)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家禽IFN的产生、分类、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ifn) 家禽 生物学活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Tau的生物活性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霍畅媛 刘宝山 何剑斌 《畜禽业》 2010年第4期24-25,共2页
干扰素-Tau(IFN-τ)作为从反刍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具有抗黄体溶解、免疫调节、低细胞毒性等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反转录病毒抑制的高度特异性。IFN-τ在胚胎滋养层细胞中表达,无需病毒诱导;该文对IFN—τ的结构、生物功能及... 干扰素-Tau(IFN-τ)作为从反刍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具有抗黄体溶解、免疫调节、低细胞毒性等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反转录病毒抑制的高度特异性。IFN-τ在胚胎滋养层细胞中表达,无需病毒诱导;该文对IFN—τ的结构、生物功能及研究进展一一作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Tau(ifn—τ) 生物学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肝癌细胞STAT3抑制IFN1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潇芳 王玉琦 +5 位作者 闫奔 房佩佩 马超 徐宁 付晓燕 梁淑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筛选并制备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短发夹RNA(STAT3 shRNA)慢病毒,感染Hep G2肝癌细胞抑制其STAT3表达,观察对1型干扰素(IFN1)诱导的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4段人STAT3基因的干扰序列(STAT3 shRNA 1~STAT3... 目的筛选并制备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短发夹RNA(STAT3 shRNA)慢病毒,感染Hep G2肝癌细胞抑制其STAT3表达,观察对1型干扰素(IFN1)诱导的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4段人STAT3基因的干扰序列(STAT3 shRNA 1~STAT3 shRNA 4)以及对照序列(Ctrl shRNA),与p LKO.1-sp6-pgk-GFP连接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随后与骨架质粒ps PAX2、p MD2.G共转染HEK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并感染Hep G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的蛋白水平,筛选有效序列。敲低STAT3水平后,CCK-8法检测Hep G2细胞的增殖,TranswellTM迁移和划痕实验检测Hep G2细胞的迁移。同时观察2000 U/m L重组人IFNα2b诱导的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FN相关STAT1信号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筛选对STAT3敲低效果最显著的STAT3 shRNA1和STAT3 shRNA2,敲低STAT3水平后,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2000 U/m L IFNα2b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显著,迁移细胞的数量显著下降。敲低STAT3水平后,肝癌细胞STAT1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在IFNα2b处理后STAT1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敲低肝癌细胞STAT3通过上调STAT1信号通路活化,抑制细胞的迁移、增殖,恢复IFN在肝癌细胞中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干扰素(ifn1)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短发夹RNA(STAT3 shRNA) STAT1 SHRNA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颖颖 李宝莹 +4 位作者 王婷 梁亮 运晨霞 唐海波 冷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3-1723,共11页
【目的】构建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树鼩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瑶山亚种树鼩外周淋巴细胞为原材料,提取总RNA后经RT-PCR扩增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 【目的】构建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树鼩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瑶山亚种树鼩外周淋巴细胞为原材料,提取总RNA后经RT-PCR扩增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亚克隆至质粒pcDNA3.1(+)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仓鼠肾细胞(BHK 21);同时亚克隆到原核载体pET-28a(+)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IFN-β和IFN-γ。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分析其反应性。【结果】扩增获得的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片段分别为564和501 bp,亚克隆至质粒pcDNA3.1(+)上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FN-β和pcDNA3.1-IFN-γ,亚克隆到原核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获得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FN-β和pET-28a-IFN-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FN-β和pET-28a-IFN-γ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在30℃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6 h即获得融合蛋白IFN-β和IFN-γ,且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以含2 mol/L尿素的洗涤液洗涤后可获得纯度相对较高的融合蛋白,且损失较少。纯化的融合蛋白IFN-β和IFN-γ经乳化后免疫小鼠,成功制备获得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和IFA检测结果均显示这2个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获得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复性后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制备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反应性良好且抗体效价高,可作为检测工具用于研究瑶山亚种树鼩病毒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亚种树鼩 干扰素(ifn) ifn ifn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1
作者 黄英男 吴昊 沈锡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有约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若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些乙肝患者会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对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类似物[nucleos...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有约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若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些乙肝患者会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对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UCs]是重要的抗病毒药物。IFN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调节免疫功能,但不良反应较大,仅可用于情况较好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NUCs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酯,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不良反应小但容易发生病毒耐药。本文对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ifn) 核苷类似物(NUCs)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