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1-变异系数-KL改进TOPSIS雷达对抗干扰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志军 向建军 +1 位作者 盛涛 肖冰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71-2578,共8页
干扰效能评估作为多属性决策问题时,为解决传统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在进行雷达对抗效能评估时过于客观而不能充分体现评估者意志,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仅考虑指标间欧氏距离导致某些处于正负理想解中垂线上的点无法分辨的问题,提出一... 干扰效能评估作为多属性决策问题时,为解决传统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在进行雷达对抗效能评估时过于客观而不能充分体现评估者意志,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仅考虑指标间欧氏距离导致某些处于正负理想解中垂线上的点无法分辨的问题,提出一种G1-变异系数-KL改进TOPSIS雷达对抗干扰有效性评估算法。该算法利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求得主观和客观权重,并引入差异系数的概念充分反映主客观程度,利用相对熵解决位于正负理想解中垂线上的点无法排序的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发现,提出的算法在评价干扰有效性时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对抗干扰有效性评估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G1法 变异系数法 相对熵 差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无人艇载舷外有源诱饵组合干扰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兆东 罗亚松 +2 位作者 胡生亮 刘忠 吴林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8-1891,共14页
舷外有源诱饵是应对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重要干扰手段之一,但在使用上,其存在干扰响应时间短且干扰态势要求高的时空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无人艇平台,提出了多舷外有源诱饵组合干扰样式,通过无人化与集群化提升舷外有源诱... 舷外有源诱饵是应对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重要干扰手段之一,但在使用上,其存在干扰响应时间短且干扰态势要求高的时空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无人艇平台,提出了多舷外有源诱饵组合干扰样式,通过无人化与集群化提升舷外有源诱饵的作战效能。首先,根据反舰导弹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测角原理,从信号层面推导了多诱饵干扰下的角度响应。其次,从态势层面,分析了多诱饵组合干扰的有效性临界条件;接着,结合信号与态势,提出了多诱饵组合干扰评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与数值分析,验证了多诱饵对干扰效果的提升作用以及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为舷外有源诱饵的集群化干扰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舷外有源诱饵 无人艇 角度欺骗 组合干扰 干扰有效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推理的舷外有源诱饵干扰评估方法研究
3
作者 吴兆东 胡生亮 +2 位作者 罗亚松 刘忠 夏家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5-615,共11页
针对电子对抗的非合作性和传统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围绕舷外有源诱饵,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干扰有效性评估方法。首先,由导弹末段制导动态过程推导干扰有效性判据,从信号层面与态势层面分析非合作参数作用。然后,基于概率推... 针对电子对抗的非合作性和传统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围绕舷外有源诱饵,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干扰有效性评估方法。首先,由导弹末段制导动态过程推导干扰有效性判据,从信号层面与态势层面分析非合作参数作用。然后,基于概率推理原理,构建干扰有效性推理模型,阐述了干扰有效性评估内容。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结果,并对不同诱饵干扰策略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概率推理可从未知参数中得到干扰有效性判据的概率分布,为舷外有源诱饵提供了量化且可扩展的干扰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 舷外有源诱饵 概率推理 干扰有效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