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岐山岩体深熔-幕式岩浆活动:来自锆石U-Pb精细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世文 楼法生 +6 位作者 张芳荣 丁沛勋 曹员兵 徐喆 孙超 冯增会 凌联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4-875,共12页
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深熔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普遍,且两者时代一致或相近,但是加里东期深熔作用的启动时间尚不明确。赣南寻乌县岐山岩体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该岩体形成时代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依据。基于锆石LA-ICP-MS U-Pb测年手段,在该... 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深熔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普遍,且两者时代一致或相近,但是加里东期深熔作用的启动时间尚不明确。赣南寻乌县岐山岩体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该岩体形成时代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依据。基于锆石LA-ICP-MS U-Pb测年手段,在该岩体中发现两期锆石,早期锆石为深熔成因,晚期为岩浆成因。本次研究获得的晚期锆石形成时代为445~440Ma,具有从外向内年龄渐新的规律,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晚期-早志留世,可能是从源区上升的不同批次岩浆就位的结果,即该岩体为加里东期深熔-幕式、多期次岩浆活动的结果。边缘部位与岩体中心部位分别获得早期深熔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458±4Ma)与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460±4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武夷山地区在加里东早期,大约460Ma左右发生了一期深熔-岩浆活动,为武夷山构造带加里东运动深熔作用的启动时代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岩体 加里东运动 深熔-幕式岩浆活动 锆石U-Pb精细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2
作者 邓奇 王剑 +5 位作者 汪正江 江新胜 杜秋定 伍皓 杨菲 崔晓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7-808,819,共13页
对采自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年龄分别为(789.0±4.4)Ma(MSWD=0.66)和(760.4±4.5)Ma(MSWD=0.43)。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西乡群的底界年... 对采自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年龄分别为(789.0±4.4)Ma(MSWD=0.66)和(760.4±4.5)Ma(MSWD=0.43)。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西乡群的底界年龄约为820 Ma,区域上大体可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进行对比,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早期充填,其与下伏三花石群分别代表了上下2个不同的构造-沉积旋回。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华南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初步显示有三幕的特征,它们的峰值年龄分别约为825Ma、795Ma和760Ma,其中以前两期最为明显,分别标志着裂谷盆地的开启和全面打开。笔者报道的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分别代表了795Ma和760Ma两期幕式岩浆活动,它们不仅是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一部分,也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形成密切相关,具有不可忽视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西乡群 凝灰岩 锆石U-PB年龄 地层学 幕式岩浆活动 扬子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