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时毓
于津海
+2 位作者
裴小利
刘希军
朱昱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碰撞-扩张-聚合的演化,以商-丹断裂带为界被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本文对北秦岭秦岭岩群(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碰撞-扩张-聚合的演化,以商-丹断裂带为界被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本文对北秦岭秦岭岩群(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斜长角闪岩(变质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新元古代早期(888~957 Ma)和中元古代(~1424 Ma)的捕获锆石,其原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新元古代早期;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变质锆石指示秦岭岩群(杂岩)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变质-热事件,其锆石εHf(t)值变化于9.0~12.0,指示其原岩源于亏损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岩群(杂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幔源岩浆作用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岩浆作用与区域走滑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
11
2
作者
宋谢炎
邓宇峰
+3 位作者
颉炜
陈列锰
于宋月
梁庆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9,共15页
中国产于造山带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系列矿床及近年来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矿床,其探明的镍金属总储量超过300×104 t,约占中国镍金属总储量的1/3,也是世界上造山带发现这...
中国产于造山带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系列矿床及近年来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矿床,其探明的镍金属总储量超过300×104 t,约占中国镍金属总储量的1/3,也是世界上造山带发现这类矿床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在造山带也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与其相关的大规模幔源岩浆作用有什么特点,发生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哪个阶段?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样剧烈的镁铁质岩浆作用?对这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以大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最为集中的新疆北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为例,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碰撞过程中伴随区域性右行走滑,加剧了俯冲洋壳断离和软流圈上涌,并为源自软流圈及交代地幔部分熔融的镁铁质岩浆上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这些作用的相互叠加为黄山—镜儿泉成矿带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铜镍硫化物矿床
幔源岩浆作用
造山带
区域走滑构造
软流圈上涌
地
幔
交代
作用
板块碰撞
俯冲洋壳断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被引量:
165
3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2 位作者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
源
岩浆
底侵
作用
岩浆
混合
作用
镁铁质微粒包体(MME)
三叠纪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于洋
李大鹏
+3 位作者
陈岳龙
李三忠
孙国正
张超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7-1963,共17页
华北克拉通东缘鲁西地区记录了新太古代晚期复杂多样的幔源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体制的关键。本文以鲁西泰安地区变玄武岩、安山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结果表...
华北克拉通东缘鲁西地区记录了新太古代晚期复杂多样的幔源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体制的关键。本文以鲁西泰安地区变玄武岩、安山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套新太古代晚期(2.55~2.53 Ga)的玄武岩-安山岩具有高MgO(>8%)和低TiO2(<0.6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a/Yb)N为5.36~11.35,(Gd/Yb)N为2.02~3.96,Cr、Ni含量较高,分别为274×10^(-6)~753×10^(-6)和133×10^(-6)~364×10^(-6),显示高镁玄武岩-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研究揭示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来源于受俯冲相关物质交代的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这些高镁玄武岩-安山岩,结合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幔源岩浆作用(赞岐岩、钙碱性玄武岩等),记录了俯冲演化过程,反映了类似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俯冲板片回撤作用已经在太古宙晚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鲁西地区
新太古代
幔源岩浆作用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西北票蓝旗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
17
5
作者
马强
郑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87-3297,共11页
辽西北票常河营子地区有中生代蓝旗组火山岩分布,其中上部安山质角砾熔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59.4±3.4Ma,属晚侏罗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098~0.282789之间,ε_(Hf)(t)值为-20.4~...
辽西北票常河营子地区有中生代蓝旗组火山岩分布,其中上部安山质角砾熔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59.4±3.4Ma,属晚侏罗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098~0.282789之间,ε_(Hf)(t)值为-20.4~+4.1,主体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位于古元古代地壳演化范围内,所给出的亏损地幔年龄(t_(DM))和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cruat))分别为0.7~1.6Ga和0.9~2.5Ga。结合已发表蓝旗组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我们认为安山质火山岩源于古老(如晚太古代)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票
蓝旗组
中酸性火山岩
锆石
U-Pb年龄
同位素组成
area
volcanic
rocks
In-situ
Liaoning
Province
幔
源
岩浆
底侵
作用
地壳
LA-ICPMS
geochemical
data
partial
melting
Late
JURASSIC
中生代
岩石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lower
CR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时毓
于津海
裴小利
刘希军
朱昱桦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155)
南京大学开放基金项目(19-14-1)
+2 种基金
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项目(许继峰
201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GXNSFCA053007)
文摘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碰撞-扩张-聚合的演化,以商-丹断裂带为界被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本文对北秦岭秦岭岩群(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斜长角闪岩(变质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新元古代早期(888~957 Ma)和中元古代(~1424 Ma)的捕获锆石,其原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新元古代早期;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变质锆石指示秦岭岩群(杂岩)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变质-热事件,其锆石εHf(t)值变化于9.0~12.0,指示其原岩源于亏损地幔。
关键词
秦岭岩群(杂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幔源岩浆作用
秦岭造山带
Keywords
Qinling complex
geochemistry
zircon U - Pb geochronology
zircon Hf isotopes
mantle-derived magmatism
Qinling orogenic belt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岩浆作用与区域走滑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
11
2
作者
宋谢炎
邓宇峰
颉炜
陈列锰
于宋月
梁庆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316
4147305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503)
文摘
中国产于造山带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系列矿床及近年来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矿床,其探明的镍金属总储量超过300×104 t,约占中国镍金属总储量的1/3,也是世界上造山带发现这类矿床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在造山带也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与其相关的大规模幔源岩浆作用有什么特点,发生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哪个阶段?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样剧烈的镁铁质岩浆作用?对这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以大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最为集中的新疆北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为例,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碰撞过程中伴随区域性右行走滑,加剧了俯冲洋壳断离和软流圈上涌,并为源自软流圈及交代地幔部分熔融的镁铁质岩浆上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这些作用的相互叠加为黄山—镜儿泉成矿带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关键词
岩浆
铜镍硫化物矿床
幔源岩浆作用
造山带
区域走滑构造
软流圈上涌
地
幔
交代
作用
板块碰撞
俯冲洋壳断离
Keywords
magmatic Ni Cu sulfidestrike slip structure
upwelling ofbreak off of subduction oceanic slabdeposit
mantle derived magmatism
orogenic belt
the asthenosphere
mantle naetasonaatism
plate regionalcollision
分类号
P611.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被引量:
165
3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教育部岩石圈构造
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信息系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113900069-4-3
200113900018-5)资助。
文摘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关键词
幔
源
岩浆
底侵
作用
岩浆
混合
作用
镁铁质微粒包体(MME)
三叠纪
东昆仑
Keywords
mantle-derived magma underplating
magma mixing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 (MME)
Triassic
East Kunlun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于洋
李大鹏
陈岳龙
李三忠
孙国正
张超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出处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7-1963,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02224,42173047,42202220)
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SDCX-ZG-202400170)
+1 种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ZR202111290393)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编号SGPT-2023OF-09)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华北克拉通东缘鲁西地区记录了新太古代晚期复杂多样的幔源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体制的关键。本文以鲁西泰安地区变玄武岩、安山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套新太古代晚期(2.55~2.53 Ga)的玄武岩-安山岩具有高MgO(>8%)和低TiO2(<0.6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a/Yb)N为5.36~11.35,(Gd/Yb)N为2.02~3.96,Cr、Ni含量较高,分别为274×10^(-6)~753×10^(-6)和133×10^(-6)~364×10^(-6),显示高镁玄武岩-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研究揭示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来源于受俯冲相关物质交代的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这些高镁玄武岩-安山岩,结合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幔源岩浆作用(赞岐岩、钙碱性玄武岩等),记录了俯冲演化过程,反映了类似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俯冲板片回撤作用已经在太古宙晚期出现。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鲁西地区
新太古代
幔源岩浆作用
板块构造
Keywords
North China craton
western Shandong
Neoarchean
mantle-derived magmatism
plate tectonic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西北票蓝旗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
17
5
作者
马强
郑建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87-329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714002,40673002和40821061)资助
文摘
辽西北票常河营子地区有中生代蓝旗组火山岩分布,其中上部安山质角砾熔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59.4±3.4Ma,属晚侏罗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098~0.282789之间,ε_(Hf)(t)值为-20.4~+4.1,主体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位于古元古代地壳演化范围内,所给出的亏损地幔年龄(t_(DM))和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cruat))分别为0.7~1.6Ga和0.9~2.5Ga。结合已发表蓝旗组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我们认为安山质火山岩源于古老(如晚太古代)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关键词
辽西北票
蓝旗组
中酸性火山岩
锆石
U-Pb年龄
同位素组成
area
volcanic
rocks
In-situ
Liaoning
Province
幔
源
岩浆
底侵
作用
地壳
LA-ICPMS
geochemical
data
partial
melting
Late
JURASSIC
中生代
岩石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lower
CRUST
Keywords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Lanqi Formation zircon U-Pb age Late Jurassic zircon Hf istopes Partial melting of lower crust Underplating
分类号
P58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秦岭造山带中秦岭杂岩的早古生代幔源岩浆作用
时毓
于津海
裴小利
刘希军
朱昱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岩浆作用与区域走滑构造的关系
宋谢炎
邓宇峰
颉炜
陈列锰
于宋月
梁庆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谌宏伟
罗照华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
1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于洋
李大鹏
陈岳龙
李三忠
孙国正
张超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辽西北票蓝旗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马强
郑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