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系统的大分子三维常规表达可视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智涵 苏天赟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5,共7页
随着众包成为大数据问题的流行解决方案,虚拟社区逐渐被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并借助手机交互,人们在追求高质量渲染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渲染方法的普适性。本文研究一种蛋白质大分子三维可视化方法,该方法通过粒子系统管理大量原子,改进着色... 随着众包成为大数据问题的流行解决方案,虚拟社区逐渐被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并借助手机交互,人们在追求高质量渲染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渲染方法的普适性。本文研究一种蛋白质大分子三维可视化方法,该方法通过粒子系统管理大量原子,改进着色方法减少每个原子渲染时间,可以表达甘草和范德华模型,二级结构等常规表达。选取从103至105尺度的分子作为用例,与流行方法比较静止和交互时的效率,均具有更高效率,更适于移动平台。对分子结构进行域分解优化,进一步提高交互性能。成果发布至手机,可流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可视化 虚拟科学社区 虚拟世界 大数据 粒子系统 常规表达 OPENGL es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转喻的发展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艳密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6,共14页
现有研究一般将学前儿童出现的转喻视为由于词汇匮乏导致的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然而,本研究通过对看图讲述任务而收集到的4~6岁儿童自然连贯语料的分析表明,每个儿童几乎在每个故事中都产生了基于转喻机制的表达,并呈现出从隐性到... 现有研究一般将学前儿童出现的转喻视为由于词汇匮乏导致的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然而,本研究通过对看图讲述任务而收集到的4~6岁儿童自然连贯语料的分析表明,每个儿童几乎在每个故事中都产生了基于转喻机制的表达,并呈现出从隐性到显性,从偏好转喻泛化到偏好创造性转喻缩写再到偏好基于转喻的语义近似的年龄发展趋势与女孩比男孩发展得更快更早的性别差异,这说明转喻对学前儿童来说不仅是具有生产力的意义拓展方式,而且是该年龄段儿童普遍依赖的认知机制,反映了学前儿童认知的灵活性及其语言社会化逐渐深入的过程,与学前儿童在知识组织、元语言意识、心理理论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体现了语言、认知、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作为比隐喻更基础的概念化手段,转喻是儿童词典开发的重要策略,能够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发展。成人应尊重、珍视和保护儿童包含转喻联想的非常规表达,丰富儿童的感官体验和社会经验,积极利用一切符号表征促进儿童转喻思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常规表达 语言产出 语言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