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A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及其与EDFA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洪榕 迟晓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43-1250,共8页
本文采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应用相敏光放大器 ( PSA)并附加 DCF色散补偿的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并和相同速率的掺铒光纤放大器 ( EDFA)系统进行了比较 .研究着重于传输速率、放大器间距对系统码间干扰限制距... 本文采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应用相敏光放大器 ( PSA)并附加 DCF色散补偿的高速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并和相同速率的掺铒光纤放大器 ( EDFA)系统进行了比较 .研究着重于传输速率、放大器间距对系统码间干扰限制距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PSA系统比 EDFA系统更适合于高速率传输并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而且 ,对 PSA系统 ,在放大器增益正好补偿光纤损耗的条件下 ,存在一相应于最大码间干扰限制距离的最佳放大器间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敏光放大器 常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 色散补偿 码间干扰限制距离 传输性能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模分配噪声及新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卫健 叶培大 冯蓉晖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30,共10页
本文评述了两种著名的模分配噪声分析方法—ξ参数法和k参数法,沟通了它们的联系,改进了模分配噪声的计算方法,修正了Ogawa的速率—距离积公式。得出了简易的计算公式和比较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 单模光纤 光纤通信 噪声 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途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光端机、光中继机通过鉴定
3
作者 柯光 《电信科学》 1987年第9期13-,共1页
今年7月20日~21日,来自国家科委、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邮电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方交大、北京邮电学院等38个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在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对长途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光端机、光中继机[包括14... 今年7月20日~21日,来自国家科委、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邮电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方交大、北京邮电学院等38个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在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对长途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光端机、光中继机[包括140 Mb/s(5B-6 B)、140 Mb/s(8 B 1 H)、34 Mb/s(4 B 1 H)三项成果]进行了部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光端机 单模 国家科委 监控信息 经济信息中心 接收灵敏度 话路 光动态 保护倒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极化模传输对PSK相干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廉红兵 高崇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本文分析了单模极化光纤中线性极化模和圆极化模的传输特性,研究了单模光纤的极化特性对相干检测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相干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同时还给出了单模光纤传输函数曲线,并对PSK相干检测系统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系统的性能... 本文分析了单模极化光纤中线性极化模和圆极化模的传输特性,研究了单模光纤的极化特性对相干检测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相干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同时还给出了单模光纤传输函数曲线,并对PSK相干检测系统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模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 极化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Mb/s、565Mb/s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考虑
5
作者 赵梓森 《电信科学》 1986年第2期32-39,31,共9页
一、前言一般认为单模光纤的带宽是很宽的,但是由于单模光纤中存在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以及系统的光源在高速调制下谱线变宽,而且具有随机性质,与光纤的色散相互作用后产生模分配噪声,限制了系统的传输带宽和通信距离。目前的办法是使... 一、前言一般认为单模光纤的带宽是很宽的,但是由于单模光纤中存在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以及系统的光源在高速调制下谱线变宽,而且具有随机性质,与光纤的色散相互作用后产生模分配噪声,限制了系统的传输带宽和通信距离。目前的办法是使系统工作在石英光纤的零色散波长(1.3μm),这样可以减免模分配噪声。但光纤在1.3μm的衰减不是最小,衰减最小的波长是在1.55~1.6μ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b/s 模分配噪声 零色散波长 波导色散 单模光纤 传输带宽 光纤色散 石英光纤 纵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多路视频传输系统
6
作者 吴秀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一根单模光纤上同时传输多路模拟电视信号的高性能系统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单模光纤 多路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T公司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动向
7
作者 陈佩珍 《电信科学》 1986年第7期63-64,4,共3页
1.光纤系统技术日本NTT公司从1974年开始光纤中继传输系统的基础研究。1981年F—32M、F—100M中容量光传输方式开始商用。后来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小容量光纤传输方式(F—6M)、大容量单模光纤传输方式(F—400M)都投入商用。目前正在研究... 1.光纤系统技术日本NTT公司从1974年开始光纤中继传输系统的基础研究。1981年F—32M、F—100M中容量光传输方式开始商用。后来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小容量光纤传输方式(F—6M)、大容量单模光纤传输方式(F—400M)都投入商用。目前正在研究超大容量光纤传输方式(F—1.6G)和1.5μm波段长中继区间光纤传输方式。表1为各种传输方式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NTT 光纤系统 波分复用技术 光传输 中继传输 单模光纤 研究动向 基础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年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新成果
8
作者 林扶 《电信科学》 1987年第1期63-64,共2页
深锌扩散条形1.55μm InGaAsP/InP激光器为满足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的迫切需要,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电信器件公司研制成功深锌扩散条形1.55 μm InGaAsP/InP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属于一种增益波导型结构,与其它结构相比较,具... 深锌扩散条形1.55μm InGaAsP/InP激光器为满足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的迫切需要,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电信器件公司研制成功深锌扩散条形1.55 μm InGaAsP/InP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属于一种增益波导型结构,与其它结构相比较,具有工艺较简单,输出模式稳定,功率-电流特性曲线无扭折等优点。该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为:(1)阈值电流为80~130 mA;(2)输出功率为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武汉电信 阈值电流 输出模式 电流特性 输出功率 单模光纤 光纤色散 光纤通信系统 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年代中期光纤通信技术水平和趋向评述(续)
9
作者 张煦 《电信科学》 1987年第5期7-12,共6页
三、器件结构和特性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有常称为光子器件的两类半导体有源器件:一类是电子-光子转换器件,即发送端的光源器件,它们是激光管(LD)和发光管(LED);另一类是光子-电子转换器件,即接收端的光检测器件,它们是光电管(PIN)和雪崩管... 三、器件结构和特性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有常称为光子器件的两类半导体有源器件:一类是电子-光子转换器件,即发送端的光源器件,它们是激光管(LD)和发光管(LED);另一类是光子-电子转换器件,即接收端的光检测器件,它们是光电管(PIN)和雪崩管(APD)。光源器件LD和LED最初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AlGaAs/GaAs,形成双异质结,发出的光波波长为0.8~0.9 μm,有很好的性能和很长的寿命。另一方面,短波长光检测器件PIN和APD使用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 半导体材料 激光管 短波长光 发光管 单模光纤 光纤传输系统 八十年代 光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篇关于光纤通信的权威性综述——评《光纤通信技术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甘仲民 《电信科学》 1986年第12期64-58,共2页
美国贝尔系统光纤系统研究部主任厉鼎毅博士撰写的《光纤通信技术回顾与展望》一文(刊于《电信科学》1986年第2期),是一篇关于光纤通信的权威性综述。正如作者本人所指出的,该文“既讲到光纤通信发展历史中出现的阶段性成就,又提到近年... 美国贝尔系统光纤系统研究部主任厉鼎毅博士撰写的《光纤通信技术回顾与展望》一文(刊于《电信科学》1986年第2期),是一篇关于光纤通信的权威性综述。正如作者本人所指出的,该文“既讲到光纤通信发展历史中出现的阶段性成就,又提到近年来的研究和开发情况,指出未来系统的趋向。”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作者都紧紧地把握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中各阶段的关键和突破途径。特别是在光纤传输线、有源器件和系统三个方面,深度与广度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系统 有源器件 美国贝尔 开发情况 电信科学 展望未来 传输损耗 单模光纤 研究部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技术回顾与展望(续)
11
作者 厉鼎毅 《电信科学》 1986年第3期1-10,共10页
2.光检测器-APD和PIN 光纤通信接收机用的检测器,主要性能要求是响应快(即带宽大)和灵敏度高(即噪声低和量子效率高)。有两种光检测器,一种是没有内部增益的PIN光电管,另一种是有内部增益的雪崩管APD。由硅制成的这两种光检测器能够响... 2.光检测器-APD和PIN 光纤通信接收机用的检测器,主要性能要求是响应快(即带宽大)和灵敏度高(即噪声低和量子效率高)。有两种光检测器,一种是没有内部增益的PIN光电管,另一种是有内部增益的雪崩管APD。由硅制成的这两种光检测器能够响应从可见光至波长1μm的光。它们已有商品出售,并在波长0.85μm附近的第一代光纤系统中获得使用。1962年制成第一只高速的硅PIN。对于在0.8~0.9μm波长范围工作的光检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光检测器 通信接收机 波长范围 量子效率 光纤系统 单模光纤 接收机灵敏度 接收机性能 主要性能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
12
《中国光学》 EI CAS 1997年第1期56-59,共4页
TN929.11 97010396被动锁模复合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的自启动分析=Self-starting analysis of passively modelockedcompound ring cavity erbium-dopedfiber laser[刊,中]/黄志坚,孙军强,黄德修(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4... TN929.11 97010396被动锁模复合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的自启动分析=Self-starting analysis of passively modelockedcompound ring cavity erbium-dopedfiber laser[刊,中]/黄志坚,孙军强,黄德修(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通信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 电子工程 单模光纤 掺铒光纤激光器 自启动 被动锁模 光电子 华中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双二进制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辽林 刘增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7-730,共4页
光双二进制信号的谱宽是传统二进制信号的一半 ,采用双二进制传输比二进制传输色散限制的中继距离可增加一倍 本文对采用传统光接收机的光双二进制传输系统用MATLAB进行了通信仿真 结果表明 :在完全消光条件下 ,10Gb/s双二进制信号在... 光双二进制信号的谱宽是传统二进制信号的一半 ,采用双二进制传输比二进制传输色散限制的中继距离可增加一倍 本文对采用传统光接收机的光双二进制传输系统用MATLAB进行了通信仿真 结果表明 :在完全消光条件下 ,10Gb/s双二进制信号在常规单模光纤上传输可达16 0km ,4 0Gb/s双二进制信号在非零色散光纤上为 30km ,均比二进制增加了一倍 ;详细考察了消光比对传输的影响 ,只有消光比大于 2 5dB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光纤传输系统 光双二进制传输系统 消光比 单模光纤 非零色散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色散补偿系统中自相位调制效应的研究
14
作者 杨爱英 王子宇 +1 位作者 张肇仪 吴德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首先讨论了单模光纤中自相位调制对系统色散的影响。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入纤功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色散效应,当入纤功率为15dBm时,对于40.0km的单模光纤,自相位调制效应和色散恰好抵消,功率代价接近为零。然后比较了前... 首先讨论了单模光纤中自相位调制对系统色散的影响。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入纤功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色散效应,当入纤功率为15dBm时,对于40.0km的单模光纤,自相位调制效应和色散恰好抵消,功率代价接近为零。然后比较了前、后置色散补偿系统的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入纤光功率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前置、完全色散补偿系统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前置补偿最佳入纤功率比后置补偿最佳入纤功率高约10.0dB。这表明,采取前置、完全色散补偿,系统具有较长的中继距离和较高的接收端光信噪比,对(160×10Gbit/s)DWDM系统3000km超长距离传输中光放大和色散补偿问题的整体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系统 自相位调制效应 单模光纤 色散 误码率 Q值 掺铒光纤放大器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及其传输理论
15
《中国光学》 EI CAS 2000年第3期53-55,共3页
TN25//TN929.11 2000031845N信道高密度波分复石英光纤传输系统中受激喇曼散射产生的串活=Raman crosstalk in fused silicafiber in N-channel HD-WDM transmissionsystem[刊,中]/巩稼民,王永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方强... TN25//TN929.11 2000031845N信道高密度波分复石英光纤传输系统中受激喇曼散射产生的串活=Raman crosstalk in fused silicafiber in N-channel HD-WDM transmissionsystem[刊,中]/巩稼民,王永昌(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方强,刘娟(西安邮电学院.陕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光纤通信 单模光纤 偏振模色散 光纤传输系统 学术会议 秦皇岛 西安交通大学 石英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耦合单模定向耦合器的理论分析
16
作者 茅仲明 黎滨洪 方锡生 《电信科学》 1986年第6期1-6,共6页
一、引言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光器件。它在光纤通信系统的相干光检测、波分复用以及光纤传感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定向耦合器可分三端(T型和Y型)耦合器,四端(X型)耦合器及多端(星型)耦合器。本文主要讨论X型耦合器... 一、引言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光器件。它在光纤通信系统的相干光检测、波分复用以及光纤传感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定向耦合器可分三端(T型和Y型)耦合器,四端(X型)耦合器及多端(星型)耦合器。本文主要讨论X型耦合器。制造X型耦合器的常见方法有光学冷加工法,即磨抛光纤然后横向拼接粘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耦合器 单模 无源光器件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传感器 祸合器 波分复用 光学冷加工 磨抛 相干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技术》1992年总目次
17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2年第4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 光孤子 单模光纤 受激喇曼散射 相位调制器 长途通信 电视系统 分布反馈激光器 梯度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的非线性前色散补偿技术的比较
18
作者 余建军 管克俭 杨伯君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8-241,共4页
对非线性前色散补偿系统中的完全补偿、过补偿和欠补偿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论表明:采用非线性前补偿不论是完全补偿、过补偿还是欠补偿,当入纤平均功率为1mW至15mW时20Gbit/s、最大半宽度为20ps的RZ脉冲经过100km的标准单模光纤... 对非线性前色散补偿系统中的完全补偿、过补偿和欠补偿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论表明:采用非线性前补偿不论是完全补偿、过补偿还是欠补偿,当入纤平均功率为1mW至15mW时20Gbit/s、最大半宽度为20ps的RZ脉冲经过100km的标准单模光纤后均能满足误码率小于10-9的要求。当入纤功率较大时,采用完全补偿经过一个放大距离后Q值最大,而且能够传输的放大周期也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 标准单模光纤 色散补偿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光学理论
19
《中国光学》 EI CAS 1998年第2期59-59,共1页
TN25 98021094光纤中色散的基本概念=Primary concept of dispersionin optical fibers[刊,中]/邹柳娟,唐良晶,周志敏(华中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4))∥光纤通信技术.-1997,(2).-60-62衰耗、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是描述光纤传输特性的两... TN25 98021094光纤中色散的基本概念=Primary concept of dispersionin optical fibers[刊,中]/邹柳娟,唐良晶,周志敏(华中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4))∥光纤通信技术.-1997,(2).-60-62衰耗、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是描述光纤传输特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在光纤通信中,色散问题一直是限制光纤系统的设计、也是极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该文阐述了光纤中色散的定义,解决色散问题的工程意义,色散的种类、色散表示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所贯穿的物理概念。图3(方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速度色散 光纤通信技术 单模光纤 光纤传输特性 光纤系统 物理概念 基本概念 几何位相 基本问题 工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