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玉欣丝苗的选育
1
作者 王旺年 王彩先 +5 位作者 黄晓琴 玉新爱 傅兵 周国列 陈丁力 骆雪春 《中国种业》 2025年第7期149-152,共4页
围绕广西地区对优质、高产和兼顾抗性水稻新品种的市场增长需求,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鼎香占为母本、G535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3年7代育成感温籼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玉欣丝苗。该品种恢复能力强、综合农艺性状突出、产量高、抗倒抗寒性好、... 围绕广西地区对优质、高产和兼顾抗性水稻新品种的市场增长需求,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鼎香占为母本、G535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3年7代育成感温籼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玉欣丝苗。该品种恢复能力强、综合农艺性状突出、产量高、抗倒抗寒性好、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米质佳,2022-2023年米质综合评定均达到部标优质一等标准,适宜在桂中、桂北和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亦可作为优质恢复系材料利用。2024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4126号。总结了玉欣丝苗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充实广西优质稻品种,助力广西乡村振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玉欣丝苗 稻米品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力发展常规优质稻种业
2
作者 吴佳憶 赵保国 《云南农业》 2024年第9期38-39,共2页
常规优质稻产业是德宏州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以遮放贡米为典型代表的优质软米享誉全国。2022年德宏州政府提出了夯实“滇西粮仓”基础,打响中国最好吃的有机大米品牌,使德宏州成为“全国优质米著名产地”和实现重要外销基地的发展目标... 常规优质稻产业是德宏州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以遮放贡米为典型代表的优质软米享誉全国。2022年德宏州政府提出了夯实“滇西粮仓”基础,打响中国最好吃的有机大米品牌,使德宏州成为“全国优质米著名产地”和实现重要外销基地的发展目标。而要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推进,就必须充分发挥种业的“芯片”作用,努力抓好常规优质稻的品种创新、良种生产经营及种业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产业 良种生产 常规优质稻 种业 品种创新 德宏州 有机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地区常规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
3
作者 廖莉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39-40,共2页
选择近年广西生产上主栽的5个常规优质稻品种玉美占、玉丝6号、柳沙油占202、兆香1号、科玉03进行试验,比较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玉美占、柳沙油占202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米质优、高产稳产、抗逆性... 选择近年广西生产上主栽的5个常规优质稻品种玉美占、玉丝6号、柳沙油占202、兆香1号、科玉03进行试验,比较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玉美占、柳沙油占202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米质优、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宜在桂东南地区扩大推广种植,可为桂东南地区选择种植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品种 性状 产量 桂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春旺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为筛选适宜宁化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常规稻优良品种,引进5个常规优质稻品种与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杂优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谷优929作对照品种,结果表明:金农丝苗、合美占、合丰占3个品种的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综合表现较... 为筛选适宜宁化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常规稻优良品种,引进5个常规优质稻品种与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杂优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谷优929作对照品种,结果表明:金农丝苗、合美占、合丰占3个品种的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杂交稻 中稻 品比试验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优质稻赣晚籼38号在奉新县的有机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漆明 王信晶 +2 位作者 胡荣洗 吴江南 谢莉莉 《农技服务》 2020年第2期34-36,共3页
为常规优质稻"赣晚籼38号"在奉新县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介绍了赣晚籼38号在奉新县的种植表现;并从田块选择,秧田整理,播种育秧,适期播种,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除杂保纯,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的有机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赣晚籼38号 特晚熟 有机栽培 奉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市常规优质稻品种区域适应性分析
6
作者 王正梅 魏芳华 《云南农业》 2007年第5期32-34,共3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稻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2005年至2006年,全省12个常规优质稻品种在思茅坝连续两年的区试结果表明,除“红优6号”平均亩产290.67kg,比对照(滇屯502)404.92kg低外,其余品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稻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2005年至2006年,全省12个常规优质稻品种在思茅坝连续两年的区试结果表明,除“红优6号”平均亩产290.67kg,比对照(滇屯502)404.92kg低外,其余品种平均产量421.58~569.33kg,比对照增产16.67~164.42kg,增3.36%~40.81%。平均亩产最高的是“德优14号”、依次是“德优13号”、“云籼1号”、“文糯l号”、“云籼2号”,通过适应性分析,以上品种适宜在思茅海拔1300m以下的籼稻区推广种植,为思茅市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提供种源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区域试验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型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桂育9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传华 刘广林 +2 位作者 李虎 罗群昌 陈远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桂育9号 超高产 长粒型 选育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水稻推广与种企可持续发展双赢出路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付云海 耿月明 +1 位作者 罗必灿 胡飞 《中国种业》 2014年第4期15-17,共3页
发展常规优质稻对种企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与前景,但单位产品利润空间下降、市场维权难、管理环境有待完善等等仍是困扰种企发展常规稻的客观因素。建议以加快、加强行业立法速度与力度,打击侵权违法经... 发展常规优质稻对种企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与前景,但单位产品利润空间下降、市场维权难、管理环境有待完善等等仍是困扰种企发展常规稻的客观因素。建议以加快、加强行业立法速度与力度,打击侵权违法经营,营造良性环境;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简约、集约、专化技术攻关,充实技术储备;提升品种市场管理水平,净化单品种市场;深化服务模式和水平,引导稻农由品种选择型向服务选择型过渡等综合手段来为常规稻时代化发展夯实基础,解除种业企业对发展常规稻的畏惧与困惑之虑,实现种业与常规稻产业发展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优质稻 产业推广 种业发展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