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中原生活性位点的水−气掩蔽效应及脱附后煤体的常温氧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虎 徐天硕 +4 位作者 陆伟 赵兴国 何启林 李金亮 卓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98-2314,共17页
煤的常温氧化为煤炭自燃提供初始热量来源,探究煤中可与氧气常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生活性物质是煤自燃理论研究的难题。此前进行的受热分解实验发现,热解煤中含有能在惰性气体中稳定存在并与氧气发生常温氧化的活性位点,因此推测... 煤的常温氧化为煤炭自燃提供初始热量来源,探究煤中可与氧气常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生活性物质是煤自燃理论研究的难题。此前进行的受热分解实验发现,热解煤中含有能在惰性气体中稳定存在并与氧气发生常温氧化的活性位点,因此推测煤中同样可能存在惰性介质下被迫封存的原生活性位点。为进行煤中原生活性位点的探寻,运用真空干燥技术,使原煤中能够在高负压的低温环境下完成水分的蒸发和气体的脱除。同时借助循环氧化在线监测技术,设计实施不同因素(煤种、脱附温度、氧化温度、粒径)条件下脱附后煤样的常温氧化实验,并结合相应的低温氮吸附、XPS、ESR实验分析反应机理。循环条件下的常温氧化实验表明,真空脱附后的煤体在常温氧化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CO和CO_(2)等气体氧化产物,且气体在通入氧气后很快出现并不断积累,证明煤在常温下即可发生氧化反应。原生煤体脱附后的常温氧化实验说明原始煤体中存在大量受水−气掩蔽影响的活性位点,而负压脱附水分和气体后会导致活性位点的大量暴露并形成有利于氧气输运和反应的通道,从而迅速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实验找到了导致原生煤体自发氧化的活性结构,实验将活性位点的常温氧化观点从受热分解的特殊状态扩展到一般状态。由气体产物生成规律对比可知,不易被孔隙吸附的CO会在原生活性位点与氧气接触瞬间迅速产生,据此得到CO相较于CO_(2)而言更适合作为活性位点浓度的直观气体评价指标。煤体原生活性位点的常温氧化有助于煤炭自燃机理的揭示,为高瓦斯矿井瓦斯抽采自燃及低阶煤井下CO超限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自燃 常温氧化 水−气掩蔽 负压脱附 原生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湖一矿褐煤常温氧化特性研究
2
作者 高少雷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针对大南湖一矿在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在无任何自燃征兆前提下出现的上隅角CO异常持续超限问题,采用太原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常温氧化实验装置对所采煤样褐煤开展了常温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一矿褐煤在常温下就可氧化释放出CO... 针对大南湖一矿在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在无任何自燃征兆前提下出现的上隅角CO异常持续超限问题,采用太原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常温氧化实验装置对所采煤样褐煤开展了常温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一矿褐煤在常温下就可氧化释放出CO,相关过程可分为“快速氧化”“缓慢反应”和“反应终止”三个阶段;当环境O_(2)浓度≥7.7%时,大南湖一矿煤样常温下氧化的CO产出速率同环境O_(2)浓度呈二次函数拟合关系;大南湖一矿煤样环境CO浓度同O_(2)浓度变化紧密相关,呈良好一次函数关系;大南湖一矿褐煤开采过程中煤自燃早期预警指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常温氧化特性,否则可能会误判采空区煤自燃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湖一矿 褐煤 常温氧化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矿石常温氧化模拟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氧化活性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正洲 潘伟 +4 位作者 吴爱祥 吴超 邓舵 冯宴熙 杨奉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3-871,共9页
在实验室内开展硫化矿石常温氧化实验。以样品粒度、初始含水率和预氧化时间这3个因素作为输入单元,质量增大率作为输出单元,建立样品质量增大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石在常温条件下质量变化趋势包括3个阶段,依次为... 在实验室内开展硫化矿石常温氧化实验。以样品粒度、初始含水率和预氧化时间这3个因素作为输入单元,质量增大率作为输出单元,建立样品质量增大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石在常温条件下质量变化趋势包括3个阶段,依次为快速增大阶段、增幅减小阶段和保持不变阶段;未被氧化的矿样表面比较光洁,粒度分布较均匀,氧化后的矿样表面有明显结块现象;样品质量增大率与粒度和环境pH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初始含水率和预氧化时间增大,样品质量增大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高温高湿环境可促进硫化矿石氧化;3个因素对样品质量增大率的影响重要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初始含水率、预氧化时间和粒度;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对误差小于10%,可用于对实测样品质量增大率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石 常温氧化 质量增大率 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生物柴油常温氧化稳定性的测定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单郑帅 李法社 +1 位作者 包桂蓉 申加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测定了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诱导期,通过氧化诱导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构建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预... 测定了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诱导期,通过氧化诱导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构建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预测模型,预测其在常温下的氧化稳定性;通过在生物柴油中添加抗氧化剂TBHQ、PG、BHA和BHT优化其常温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10℃下,8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差,氧化诱导期均未达到6 h;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常温(20℃)下的氧化诱导期分别为635、2 598、730、2 151、2 425、5 192、2 330、470 h;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提升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常温氧化稳定性 诱导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作用下硫化矿石的常温氧化增重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克威 刘晓霞 +1 位作者 阳富强 刘广宁 《采矿技术》 2016年第4期58-61,共4页
为揭示硫化矿石经历机械力活化后的常温氧化特性,从金属矿山采集典型矿样,在室内开展了机械球磨实验。运用氧化增重率法表征了矿样在不同料球比、不同机械活化强度、不同机械活化时间等条件下经历机械活化后的氧化增重特性。结果表明,... 为揭示硫化矿石经历机械力活化后的常温氧化特性,从金属矿山采集典型矿样,在室内开展了机械球磨实验。运用氧化增重率法表征了矿样在不同料球比、不同机械活化强度、不同机械活化时间等条件下经历机械活化后的氧化增重特性。结果表明,硫化矿石的氧化增重率与活化时间、料球比、机械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机械力强度的增大,矿样的氧化增重率也随之增大;不同料球比球磨条件下的氧化增重率顺序依次为0<1∶3<1∶5<1∶8<1∶12;机械活化时间越长,其氧化增重效果越明显,说明经过机械力作用后的硫化矿石更容易发生氧化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石 自燃 机械活化 常温氧化 氧化增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的制备及在CO常温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杨子 祝琳华 +1 位作者 何艳萍 杨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以人工合成的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ZnAl-LDHs为载体,将预先制备的金溶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到载体上,获得了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以CO... 以人工合成的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ZnAl-LDHs为载体,将预先制备的金溶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到载体上,获得了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以CO的常温催化氧化为模型反应,分别考察了金溶胶制备过程中金前体HAuCl4·6H2O的浓度和还原剂THPC的用量、负载过程的pH值以及金的负载量等因素对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金溶胶的过程中,降低HAuCl4·6H2O的浓度并提高还原剂THPC的用量,可以制备出粒径分布处于1-7nm之间、平均粒径仅3.87nm的负载型纳米金颗粒,其对CO的常温转化率为100%,且其催化活性的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在金溶胶的吸附负载过程中,使体系的pH值处于6-7的范围,有利于金溶胶在ZnAl-LDHs载体上的吸附负载,从而得到实际负载量更接近理论负载量的金催化剂样品,当金的实际负载量接近1%(质量分数)时,能够确保对CO的常温氧化转化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金催化剂 CO常温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哈素煤矿煤常温下氧化CO产生规律研究及控制技术
7
作者 李磊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1期40-45,57,共7页
针对察哈素煤矿综采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上隅角频繁出现CO超限问题,通过选取察哈素主采的2号和3号煤层进行煤常温氧化实验,研究分析工作面CO来源及产生规律。通过实验得出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内遗落的煤炭发生氧化产生的CO是工作面上隅... 针对察哈素煤矿综采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上隅角频繁出现CO超限问题,通过选取察哈素主采的2号和3号煤层进行煤常温氧化实验,研究分析工作面CO来源及产生规律。通过实验得出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内遗落的煤炭发生氧化产生的CO是工作面上隅角CO的主要来源,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氧化产生的CO量与采空区漏风量及采空区内遗煤量等有直接关系。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上隅角埋管抽放措施及加强CO气体监测监控的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取CO控制措施后,上隅角内的CO浓度处于15×10^(-6)~20×10^(-6),回风巷内的CO浓度处于15×10^(-6)~25×10^(-6),工作面回采期间未发生CO超限现象,为类似条件下综采工作面采空区CO治理及控制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自然发火 CO超限 防灭火 常温氧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蚀对铝合金常温硬质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旗 张尹航 张晓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为改进铝合金的性能,优化阳极氧化工艺,以硫酸为电解液,采用常温硬质阳极氧化法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备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EDS测试、电化学测试、盐雾试验、硬度测试、粗糙度测试研究膜层性能及碱蚀工艺对膜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 为改进铝合金的性能,优化阳极氧化工艺,以硫酸为电解液,采用常温硬质阳极氧化法在6063铝合金表面制备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EDS测试、电化学测试、盐雾试验、硬度测试、粗糙度测试研究膜层性能及碱蚀工艺对膜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温度10℃、氧化时间3 000 s条件下,硬质阳极氧化膜呈高低不平、粗糙的多孔结构,其耐蚀性能、物理性能相比6063铝合金基体有很大提升。经过碱蚀处理的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自腐蚀电位为-0.826 V,自腐蚀电流为3.892×10^(-6) A,盐雾试验360 h时未出现腐蚀点,耐腐蚀性能较好,维氏硬度达到446 HV,粗糙度Ra为0.380μm,厚度为18.86μm,附着力表现较好。相比未经碱蚀所得的膜层,碱蚀后膜层的耐蚀性能较好,膜层的硬度、表面粗糙度等物理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蚀 常温硬质阳极氧化 硫酸法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法制备小桐子蛋白胶黏剂及其交联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艳华 丛郁锬 +3 位作者 徐高翔 雷洪 席雪冬 杜官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4,共5页
通过高锰酸钾对小桐子饼粕粉常温氧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小桐子蛋白质胶黏剂,引入聚氨酯、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交联剂,进一步探究不同交联剂对氧化处理的小桐子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热机... 通过高锰酸钾对小桐子饼粕粉常温氧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小桐子蛋白质胶黏剂,引入聚氨酯、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交联剂,进一步探究不同交联剂对氧化处理的小桐子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热机械分析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蛋白质胶黏剂的性能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制备小桐子蛋白质胶黏剂具有良好胶合性能及耐水性,干状剪切强度、63℃温水浸泡3h湿强度分别为1.16MPa和0.77 MPa;当加入KH560作为交联剂时,小桐子粉蛋白质胶黏剂胶合强度提升显著,干强度达到1.64 MPa,63℃温水浸泡3 h湿强度达到0.83 MPa,24 h冷水湿强度达到1.0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氧化 小桐子饼粕粉 胶黏剂 交联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改性小桐子蛋白胶黏剂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倩玉 陈艳华 +3 位作者 丛郁锬 雷洪 杜官本 席雪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2,共7页
为改善常温氧化法制备的小桐子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选用蔗糖为改性剂,在KMnO4氧化作用下使反应体系中额外补充的蔗糖羟基转化为更多的醛类物质,与蛋白质充分交联反应制备小桐子蛋白胶黏剂。优化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和傅里叶... 为改善常温氧化法制备的小桐子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选用蔗糖为改性剂,在KMnO4氧化作用下使反应体系中额外补充的蔗糖羟基转化为更多的醛类物质,与蛋白质充分交联反应制备小桐子蛋白胶黏剂。优化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蛋白胶黏剂的热性能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小桐子蛋白胶黏剂的胶合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当蔗糖添加量为小桐子粉质量的20%时,以KMnO4为氧化剂,其添加量为12%、氧化时间12 min、pH值为7时,所制胶黏剂具有最优良的胶合性能,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胶合强度、24 h冷水湿强度、3 h温水(63℃)湿强度分别达到1.63、0.81、0.84 MPa,符合国家标准中Ⅱ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氧化 小桐子饼粕粉 蔗糖 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雾-高温交替环境下NiCrAlY涂层的腐蚀行为
11
作者 丁航 吴旭东 +3 位作者 黄婷 辛丽坡 付勇 谢云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
海洋环境服役的航空发动机在频繁启停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常温盐雾-高温氧化交替引起的腐蚀问题。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GH4169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一层均匀致密的Ni25Cr5AlY涂层,通过设计1000℃高温氧化、常温盐雾和常温盐雾-高温氧化交替... 海洋环境服役的航空发动机在频繁启停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常温盐雾-高温氧化交替引起的腐蚀问题。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GH4169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一层均匀致密的Ni25Cr5AlY涂层,通过设计1000℃高温氧化、常温盐雾和常温盐雾-高温氧化交替的实验环境,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对NiCrAlY高温防护涂层的腐蚀损伤行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168 h的高温氧化实验后,Ni25Cr5AlY涂层表面生长了一层连续致密的Al_(2)O_(3)膜,抗氧化性能良好;在进行168 h的常温盐雾实验后,涂层表面因局部形成点蚀坑而变得粗糙不平;在进行168 h的常温盐雾-高温氧化交替实验后,涂层因氯的活性氧化腐蚀机制导致表面Al_(2)O_(3)膜发生降解生长Cr_(2)O_(3)膜,氧化膜疏松多孔且局部开裂导致涂层腐蚀损伤加速,涂层和基体发生内氧化;没有涂层保护的GH4169合金在经历相同的交替实验后则发生严重的腐蚀损伤,表面形成保护性较差的NiO膜,合金发生严重的内氧化,腐蚀产物大量剥落而显著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ALY涂层 海洋环境 盐雾腐蚀 高温氧化 常温盐雾-高温氧化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原生CO钻孔探测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汝祥 徐少伟 +3 位作者 侯树宏 田文雄 杨志华 傅师贵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39,共6页
当前不少研究均得出煤层赋存原生CO气体的结论,但是未考虑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CO后被煤体吸附的可能。为探究西北地区易自燃煤层是否存在原生CO的问题,采用原始煤层原位钻孔探测方法进行原生CO探测试验。在未受采动影响的实体煤区域沿巷... 当前不少研究均得出煤层赋存原生CO气体的结论,但是未考虑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CO后被煤体吸附的可能。为探究西北地区易自燃煤层是否存在原生CO的问题,采用原始煤层原位钻孔探测方法进行原生CO探测试验。在未受采动影响的实体煤区域沿巷帮一字排开布置3个测试钻孔,钻孔密封后采用高纯N_(2)置换密闭气室内气体,采用专用抽气泵抽取钻孔内气体,消除原位探测钻孔施工过程中煤体氧化产生CO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分析煤层原生CO来源可能性及其涌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密闭钻孔内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封后钻孔内O_(2)和CO体积分数随密封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12 d后O_(2)体积分数稳定在2%以下;12 d后CO体积分数低于10^(-12),气相色谱仪未检测到CO气体;钻孔内气体主要为N_(2)。由此推断,待测煤层中无原生CO气体。N_(2)环境破煤试验和煤样常温恒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封孔初期检出的CO气体来源于钻孔施工破煤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自燃煤层 原生CO赋存 钻孔探测 原位探测 吸附/解吸 常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对Pd-Cu/活性炭催化剂在消除卷烟主流烟气中C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詹望成 周国俊 +6 位作者 储国海 沈凯 俞俊 王爱勇 苏娜 卢冠忠 郭杨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5-710,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u/活性炭催化剂,用脉冲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对模拟卷烟主流烟气(4.4CO-4.2H2O-19.2O2-72.2He)(体积分数,%)中CO的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CO常温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室温...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u/活性炭催化剂,用脉冲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对模拟卷烟主流烟气(4.4CO-4.2H2O-19.2O2-72.2He)(体积分数,%)中CO的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CO常温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活性顺序为: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CAC)<木质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WAC)<超级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SAC),并且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反应诱导期也存在显著的影响.对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活性炭载体表面上含氧官能团含量不同,影响催化剂表面Pd和Cu的存在状态,使得SAC催化剂上的Pd只以Pd2+形式存在,而CAC和WAC催化剂上的Pd以Pd2+和Pd0形式存在,导致SAC催化剂比CAC和WAC两种催化剂具有更好的CO催化氧化活性.使用催化剂接装的三段式复合滤嘴试验卷烟,与对照卷烟相比,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释放量都有所降低,其中添加SAC催化剂的效果最为明显.如果将Pd的负载量增加为3.4%(w),SAC催化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去除率高达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氧化 常温催化氧化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镀银铜粉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常英 刘彦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采用化学还原反应制备镀银铜粉,并讨论了银氨溶液浓度和甲醛浓度对制备镀银铜粉的影响。所得镀银铜粉用XRD衍射和隧道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镀银铜粉具有良好的常温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 片状镀银铜粉 制备方法 性能表征 常温氧化性能 XRD衍射 隧道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西煤田生辉煤业煤层CO气体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贤斌 毕建乙 《晋控科学技术》 2022年第6期31-34,共4页
针对当前矿井生产过程中出现一氧化碳气体,为了对一氧化碳产生来源进行有效分析,在生辉煤业20100综放面进行试验研究,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推断煤层不存在原生CO气体;施工钻孔密封之后测定出CO气体,判定其源头是施工过程破煤导致的。
关键词 自燃煤层 原生CO 吸附 两堵一注 常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CO来源主控因素实验研究
16
作者 吕英华 周春山 安世岗 《山西煤炭》 2022年第3期74-79,共6页
针对神东矿区典型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过程中,回风隅角频繁出现CO超限的现象,利用煤层破碎产生CO,结合常温氧化实验和污染物排放现场观测,采集5种煤样并监测3个工作面对回风隅角CO来源的影响,同时对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针对神东矿区典型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过程中,回风隅角频繁出现CO超限的现象,利用煤层破碎产生CO,结合常温氧化实验和污染物排放现场观测,采集5种煤样并监测3个工作面对回风隅角CO来源的影响,同时对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煤样经10~100 min破碎最高产生CO的体积分数为8.9×10^(-4)%~14.9×10^(-4)%,产率与破碎时间及煤样质量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外加10~60 mL水可以迅速降低约55.2%~60.7%的CO体积分数。实测3个工作面的CO体积分数在生产期间高于检修期间约8×10^(-4)%~19×10^(-4)%。在温度为25~100℃时,煤样常温氧化产生CO的体积分数为134.7×10^(-4)%~271.2×10^(-4)%,其中,当温度低于90℃时,低通风速率更有利于CO的产生。密集车辆时间段胶轮车尾气造成工作面CO的体积分数瞬时增加约7×10^(-4)%~11×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机械破碎 常温氧化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