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志博 管延军 +5 位作者 宋翔宇 董阳辉 杨博尧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29,共6页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这项技术有望为离断肢体的保存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本文就静态冷保存在离断肢体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机械灌注的发展历程、离断肢体常温机械灌注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有待解决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肢体 肢体保存 静态冷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 肢体再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灌注 含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对人断肢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董阳辉 宋翔宇 +7 位作者 杨鎏璞 贾志博 陈蕾佳 陈恒 杨占程 左浩辰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1,共8页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变化。灌注0 h、6 h取适量前臂浅层屈肌,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骨骼肌细胞间隙及糖原消耗情况。每2 h取适量前臂血管,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灌注开始前及灌注6 h行X线造影,观察指端末梢血管充盈度。结果灌注过程中氧分压处于正常范围。Na^(+)在1 h出现高峰,达到138.7 mmol/L,之后波动于正常范围;K^(+)在2 h出现高峰,为6.08 mmol/L,之后下降,波动于正常范围;Ca^(2+)在4 h达高峰,为1.03 mmol/L。葡萄糖在灌注开始时逐渐降低,灌注2 h时达最低值17.7 mmol/L,之后维持动态平衡。pH值在灌注6 h降低为7.28,乳酸水平在灌注1 h时升高,达到9.6 mmol/L,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肌酸激酶水平从灌注开始升高,于2 h到达高峰,为20030 U/L,之后下降,在灌注结束时保持稳定。灌注结束肌纤维形态正常,肌纤维间隙略有增大,骨骼肌糖原未见明显蓄积。灌注0 h时血管内皮凋亡细胞数量较多,6 h时凋亡细胞数量减少。灌注0 h时血管充盈明显,6 h时指间部分血管充盈程度减低。结论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人断肢能持续稳定的供能供氧,保持灌注液离子酸碱度平衡,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对离断肢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基因修饰猪 红细胞 离断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酸碱度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温机械灌注不中断血流保存供肝肝移植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俊 丁丽英 +5 位作者 吴耀业 姚典业 谢丽洪 欧阳秋怡 王萍 龚凤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46,共4页
目的总结基于常温机械灌注不中断血流保存供肝的肝移植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10例患者在常温机械灌注保存供肝下进行肝移植手术,做好供肝获取和保护,不间断加强血流供肝获取的手术配合,准备灌注液、灌注机器,做好常温机械灌注供肝期的安... 目的总结基于常温机械灌注不中断血流保存供肝的肝移植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10例患者在常温机械灌注保存供肝下进行肝移植手术,做好供肝获取和保护,不间断加强血流供肝获取的手术配合,准备灌注液、灌注机器,做好常温机械灌注供肝期的安全管理,手术期体温的控制以及供肝植入手术的护理。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每个月随访复查肝功能,10例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予护肝等综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供肝在肝移植手术应用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准备,医护人员扎实的专业技术及密切的合作,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无肝期 手术配合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常温机械灌注与无缺血肾移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国彬 陈国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肾脏的利用率,肾脏保存方法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常温机械灌注(NMP)的使用,促进了离体供肾保存、评估和修复,以及肾移植手术方式革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首创的无缺血肾移植(IFKT)手术,利用肾脏... 为了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肾脏的利用率,肾脏保存方法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常温机械灌注(NMP)的使用,促进了离体供肾保存、评估和修复,以及肾移植手术方式革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首创的无缺血肾移植(IFKT)手术,利用肾脏NMP机器在供肾获取、保存、移植全过程中,保持供肾血流和供氧不中断,从根本上避免了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降低了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本文着重总结肾脏NMP的新进展,以及IFKT手术方式和近期疗效,旨在为提高ECD供肾利用率、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nmp) 常温局部灌注(NRP) 静态冷保存(SCS) 无缺血肾移植(IFKT) 扩大标准供者(ECD)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肾损伤分子-1(KI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灌注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程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90-393,共4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单纯冷保存一直是临床肝脏保存的主要模式。但供肝短缺,扩大标准供肝应用增加,对供肝保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肝脏机械灌注相关研究日益成熟,相关设备开发也越加完善,有望成为供肝保存与修复的有效手段。目...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单纯冷保存一直是临床肝脏保存的主要模式。但供肝短缺,扩大标准供肝应用增加,对供肝保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肝脏机械灌注相关研究日益成熟,相关设备开发也越加完善,有望成为供肝保存与修复的有效手段。目前研究较多的机械灌注主要包括低温机械灌注、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和常温机械灌注。经动物实验证明,机械灌注可以有效地挽救部分边缘供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且灌注液中生化指标、胆汁量等均可为供肝质量评估提供客观指标。近两三年,在欧美地区也开展了临床应用,结果令人振奋,机械灌注对"不理想"的边缘供肝的确有修复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病例还较少,欧洲数个移植中心已经拟开展相关的多中心研究。尽管机械灌注的前景乐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应用指征、灌注参数设置、灌注液的选择等仍未达成统一,尚需大量的临床实践进行探索,其效果也需长期观察进一步验证。机械灌注不仅是一种理想的保存和修复手段,同时为药物治疗、基因干预等手段提供了平台。理想的机械灌注可以实现"个体化"保存,最大程度地保存、修复供肝。期待这一技术尽早成熟,真正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机械灌注 肝脏保存 低温机械灌注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 常温机械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一鸣 张毅 +2 位作者 林国桢 张英才 杨扬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18,共3页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手段,而供肝严重短缺与等待移植名单的不断增长间的矛盾在持续扩大。肝移植的供肝保存技术中,机械灌注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评估供肝质量并且较好地保存离体肝脏,甚至拯救部分边缘供肝。虽然...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手段,而供肝严重短缺与等待移植名单的不断增长间的矛盾在持续扩大。肝移植的供肝保存技术中,机械灌注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评估供肝质量并且较好地保存离体肝脏,甚至拯救部分边缘供肝。虽然机械灌注技术给供肝保存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仍存在包括主要技术参数设置未达成统一化,针对肝移植的机械灌注技术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广泛应用还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的临床验证等问题。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不同类型的肝脏机械灌注技术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终末期肝病 静态冷保存 机械灌注技术 低温机械灌注 常温机械灌注 常温机械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灌注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质量维护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昌盛 代林睿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目前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供者质量的复杂性,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占比增加,从而对供肾的可利用性以及肾移植受者术后的长期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强供肾质量的维护与评估,对于改善供肾质量、增...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目前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供者质量的复杂性,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占比增加,从而对供肾的可利用性以及肾移植受者术后的长期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强供肾质量的维护与评估,对于改善供肾质量、增加供肾获取与利用、改善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机械灌注保存作为器官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但可以延长供肾保存的时间,改善供肾质量,而且在供肾修复及功能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文献介绍了机械灌注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质量维护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方案与进展,旨在为选择供肾的最佳保存方式,提高ECD供肾质量和利用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扩大标准供者 低温机械灌注(HMP) 体外常温机械灌注(EVNP) 腹部区域机械灌注(ARP) 静态冷保存(SCS)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肾灌注、保存及修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彦峰 +1 位作者 赵闻雨 朱有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供肾灌注、保存和修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器官保存液的选择、灌注和保存方法的原则及规范、肾脏体外修复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冷保存 低温机械灌注 常温机械灌注 亚低温机械灌注 控制性携氧复温灌注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的发展现状和新挑战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良万 李虔桢 +2 位作者 戴小福 方冠华 丘智煌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1,共11页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供者不足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心脏移植数量增长的主要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引入,供者池被不断扩大,比如使用年龄较大的供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供者、毒品过量致死的供者或心脏死亡器官捐...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供者不足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心脏移植数量增长的主要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引入,供者池被不断扩大,比如使用年龄较大的供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供者、毒品过量致死的供者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的心脏等。与此同时,高龄、多器官功能不全、机械循环支持及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致敏受者的比例近几年明显增加。供者数量的不足、受者状况的复杂化、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化管理和远期移植物血管病的防治等都是心脏移植领域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概述现今全球在扩大供者库、提高受者质量、加强排斥反应的诊治和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期有助于改善在等待或已经接受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脑死亡器官捐献(DBD) 常温机械灌注(nmp) 体外膜肺氧合(ECMO) 静态冷保存(SCS)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 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规范(2019版) 被引量:38
10
作者 彭龙开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从供体评估、供体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尸体器官捐...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从供体评估、供体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的评估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 尸体器官捐献 供体评估 供体维护 LifePort 扩大标准供体 常温机械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冷器官保存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卢强 张炜 +1 位作者 杨丽斐 吕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3-546,共4页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保存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离体器官内部组织细胞的活性,为器官转运及分配、受者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团队准备赢得时间。器官保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和低温保存。其中低温保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器官保...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保存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离体器官内部组织细胞的活性,为器官转运及分配、受者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团队准备赢得时间。器官保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和低温保存。其中低温保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器官保存方法,但在低温保存状态下,组织细胞内部仍存在代谢活动,这导致器官的长时间保存极为困难。超冷器官保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低温器官保存技术,极大地延长了器官的保存时间,未来有望成为器官保存的重要手段,为“器官库”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保存 超冷器官保存 静态冷保存 细胞代谢 常温机械灌注 亚低温机械灌注 低温机械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