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镁钙砖抗热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想 邱桂博 +1 位作者 郭敏 张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3-1458,1469,共7页
以AOD炉用后镁钙砖为原料,配以电熔镁砂合成再生镁钙砖。对其抗热震性能进行测试,并测试了热震前后样品的常温抗折强度,然后对比热震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从而对再生镁钙砖的抗热震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MgO质量分数为75%的再生镁... 以AOD炉用后镁钙砖为原料,配以电熔镁砂合成再生镁钙砖。对其抗热震性能进行测试,并测试了热震前后样品的常温抗折强度,然后对比热震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从而对再生镁钙砖的抗热震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MgO质量分数为75%的再生镁钙砖热震后外部形貌较热震前无明显变化,热震20次后,其常温抗折强度为35.80 MPa,依旧保持较好的常温力学性能,但是随着热震次数的增加,样品的常温抗折强度逐渐减小,抗折强度损失率逐渐增大,抗热震性系数逐渐减小,且均呈线性变化,主要是因为样品内部由于热应力产生裂纹,并且裂纹逐渐延展扩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镁钙砖 热震性 常温抗折强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对氧化物结合Ti(C,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旭 邓承继 +7 位作者 董博 邹起良 丁军 王周福 朱万政 肖语嫣 祝洪喜 余超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为探究稀土氧化物对Ti(C,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TiO_(2)粉、石墨粉和Si粉为原料,Y_(2)O_(3)粉为烧结助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经1600℃高温烧成制备氧化物结合Ti(C,N)材料。研究Y_(2)O_(3)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对Ti(C... 为探究稀土氧化物对Ti(C,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TiO_(2)粉、石墨粉和Si粉为原料,Y_(2)O_(3)粉为烧结助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经1600℃高温烧成制备氧化物结合Ti(C,N)材料。研究Y_(2)O_(3)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对Ti(C,N)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烧后试样的主物相均为Ti(C,N)、Ti_(3)O_(5)、α-石英及Y_(2)Si_(2)O_(7)。随Y_(2)O_(3)添加量的增大,试样中液相生成量增多,使Ti(C,N)晶粒粗化,Y_(2)Si_(2)O_(7)物相分布不均匀,试样的力学性能受损。当Y_(2)O_(3)添加量(w)为1%时,Ti(C,N)晶粒的平均尺寸约为0.76μm,复合材料具有较高致密度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0.8%、242.2 MPa和230.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 Ti(C N) 碳热还原氮化法 常温抗折强度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O_(3)加入量和热处理温度对CA_(6)-MA材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安佳瑞 张锐 +2 位作者 范冰冰 王刚 杜鹏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为提高CA_(6)-MA(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CaO、MgO、Al_(2)O_(3)和Sm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CA_(6)-MA复合材料,研究了Sm_(2)O_(3)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热处理温度(1400、1500、1600℃)对C... 为提高CA_(6)-MA(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CaO、MgO、Al_(2)O_(3)和Sm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CA_(6)-MA复合材料,研究了Sm_(2)O_(3)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热处理温度(1400、1500、1600℃)对CA_(6)-MA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提高热处理温度,可促进CA_(6)合成反应,热处理温度为1600℃时,试样中只有CA_(6)和MA;2)Sm_(2)O_(3)的引入促进了MA的晶体发育,CA_(6)趋向等轴晶型转变,显著提高试样的致密度;3)添加6%(w)Sm_(2)O_(3)的试样经1600℃热处理后综合性能最佳,其体积密度为3.26 g·cm^(-3),显气孔率为13.4%,常温抗折强度为1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O_(3) CA_(6) MA 显微结构 常温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质铸造砂的制备探究
4
作者 陈战考 田玉明 +3 位作者 周少鹏 李秋书 李占刚 黄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9,共5页
利用铝矾土、轻质氧化镁粉,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尖晶石质铸造砂。首先,研究球磨时间对原料粒径与表面形貌的影响;其次研究了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对试样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原料发生二次... 利用铝矾土、轻质氧化镁粉,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尖晶石质铸造砂。首先,研究球磨时间对原料粒径与表面形貌的影响;其次研究了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对试样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原料发生二次细化与团聚,粉末形貌变化明显,球磨4 h与12 h均可将原料中位径降低至4μm;1450℃保温4 h烧结,得到发育完整清晰,外形呈八面体形貌,晶粒排列致密主晶相为MgAl2O4,体积密度约为3.0 g/cm3、显气孔约为3.3%;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常温抗折强度得到提高,超过1500℃后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质 球磨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常温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氧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庞红星 王周福 +3 位作者 刘浩 马妍 牛记伟 姜鹏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8-445,共8页
以碳化硅和高岭土为原料,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了氧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并基于响应面法,采用材料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热震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成型压力和高岭土添加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模型分析及验证性实验结... 以碳化硅和高岭土为原料,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了氧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并基于响应面法,采用材料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热震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成型压力和高岭土添加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模型分析及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氧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成型压力以及高岭土添加量分别为1400℃、80 MPa、10%,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制材料的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以及残余强度保持率分别为15.9%、22.7 MPa、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氧化物 响应面法 高岭土 显气孔率 常温抗折强度 热震稳定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窑用低水泥浇注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巍 戴文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469,共5页
以矾土为主要原料,铝酸钙水泥和硅微粉为结合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水泥窑用低水泥浇注料性能的影响。试样自然干燥24h脱模后,再经110℃烘干24h,分别于300℃、500℃、700℃、900℃、1100℃、1300℃和1500℃热处理3h。检测各温度... 以矾土为主要原料,铝酸钙水泥和硅微粉为结合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水泥窑用低水泥浇注料性能的影响。试样自然干燥24h脱模后,再经110℃烘干24h,分别于300℃、500℃、700℃、900℃、1100℃、1300℃和1500℃热处理3h。检测各温度热处理后试样的体积密度(B.D)、线变化率(P.L.C)、常温抗折强度(M.O.R)、常温耐压强度(C.C.S)、常温耐磨性能以及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水泥窑用低水泥浇注料的体积密度呈现先减小后不变再增大的变化规律;线变化率呈现收缩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水泥窑用低水泥浇注料经过1500℃热处理后的磨损量小于经过1300℃热处理后的磨损量。水泥窑用低水泥浇注料具有相对优良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 热处理 低水泥浇注料 常温抗折强度 常温耐压强度 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微粉添加量对Al_(2)O_(3)-SiO_(2)质喷涂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蔡玮 鞠茂奇 +1 位作者 陈金凤 丛培源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以电瓷废料、高铝矾土、广西白泥、CA50水泥以及SiO_(2)微粉为原料,制备Al_(2)O_(3)-SiO_(2)质喷涂料,研究了SiO_(2)微粉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3%和4.5%)对烘干及不同温度热处理后试样的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物相组成和显... 以电瓷废料、高铝矾土、广西白泥、CA50水泥以及SiO_(2)微粉为原料,制备Al_(2)O_(3)-SiO_(2)质喷涂料,研究了SiO_(2)微粉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3%和4.5%)对烘干及不同温度热处理后试样的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SiO_(2)微粉添加量的增多,110℃烘干后喷涂料的显气孔率逐渐减小,常温抗折强度逐渐增大。2)随着SiO_(2)微粉添加量的增多,1100和1300℃热处理后喷涂料的显气孔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SiO_(2)微粉添加量为1.5%(w)时最小;1100和1300℃热处理后喷涂料的常温抗折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SiO_(2)微粉添加量为3.0%(w)时最大。综合考虑,SiO_(2)微粉的最佳添加量为3.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微粉 喷涂料 显气孔率 常温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