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
1
作者 郝静梅 曾兰 +8 位作者 夏利 王锦 罗泽民 石境懿 李晓静 张衡 陈艾 朱书瑶 秦胜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分析1例TGM1基因变异引起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ARCI)临床表现和基因型。方法:对患儿进行TGM1基因测序。应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家系验证。结果:羊水检测示TGM1基因c.968G>A和c.871G>A复合杂合变异... 目的:分析1例TGM1基因变异引起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ARCI)临床表现和基因型。方法:对患儿进行TGM1基因测序。应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家系验证。结果:羊水检测示TGM1基因c.968G>A和c.871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无表型的父亲及母亲。患儿出生时皮肤潮红呈火棉胶样改变,经保湿和润肤等治疗皮损改善。结论:TGM1基因c.968G>A和c.871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M1基因 先天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阻断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新突变遗传的应用
2
作者 王凝 郝燕 +7 位作者 陈大蔚 章志国 匡丹 张清 尹奕琪 魏兆莲 周平 曹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复合杂合突变c.10444C>T(父源)和c.4303del(母源),其中c.4303del突变为首次报道。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GS在突变位点两侧2M区域内选择335个信息丰富、紧密连锁的SNP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构建夫妇双方携带基因突变的SNP风险单体型。体外受精后行囊胚培养。对活检获得的滋养层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Sanger测序直接检测PKHD1基因突变,采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鉴别携带突变的染色体,同时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以进行低深度的染色体非整倍性筛查。结果6个活检囊胚中有4个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有1个携带杂合突变的嵌合体,1个测序数据波动大,无法判断。选择其中1枚未检测到突变的优质整倍体胚胎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应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进行PGT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可有效阻断ARPKD在家系中的垂直传递,同时可避免因妊娠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该研究也是首次针对PKHD1基因c.4303del突变的PGT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 SNP连锁分析 二代测序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百成 郭玉芬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 非综合征性耳聋 基因研究进展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人类健康 X连锁遗传 线粒体遗传 Y连锁遗传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Weill-Marchesan综合征1例
4
作者 唐玉容 陈茂盛 +1 位作者 刘旭阳 贺翔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8-330,共3页
患者,男,17岁,汉族,因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双眼眼压升高,于2021年2月23日至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史:患者双眼近视6年,且度数进行性加深;余全身各系统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父母系近亲结婚(表兄妹)。
关键词 特殊病史 医院体检 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性疾病 近亲结婚 爱尔眼科 眼压升高 既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燕 杨海晶 +2 位作者 李函 钱伟 于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4-508,共5页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autosomal recessive congenital ichthyosis,ARCI)是一种罕见的以表皮分化异常、角化过度为特点的角化性皮肤病,可分为3种亚型:丑角样鱼鳞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ARCI具有高度的...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autosomal recessive congenital ichthyosis,ARCI)是一种罕见的以表皮分化异常、角化过度为特点的角化性皮肤病,可分为3种亚型:丑角样鱼鳞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ARCI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已经发现了15个致病基因,该文就已发现的致病基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病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1)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秋菊 刘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常常指的是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是以耳聋为单一症状,不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且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所控制。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17世纪,1814年,Adams等报道了一个四代受累的疑似耳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常常指的是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是以耳聋为单一症状,不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且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所控制。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17世纪,1814年,Adams等报道了一个四代受累的疑似耳硬化症的垂直传递的耳聋家系,其临床遗传学特征为:双亲之一是患者,子女中半数可发病;耳聋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可见连续几代的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垂直传递 基因座位 显性遗传 显性基因 器官系统 耳硬化症 染色体 听力损失 耳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噪声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家系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捷 贺楚峰 +3 位作者 牛志杰 文杰 冯永 陈红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与噪声接触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制定致聋基因鉴定策略。方法对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 目的分析一个与噪声接触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制定致聋基因鉴定策略。方法对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结果该家系共5代,进行听力学检测者为13人,听力下降者6人,其中3人有明显的噪声接触史。听力学表现为双侧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先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随后逐渐加重累及全频听力下降,听力开始下降年龄在16-37岁之间。起病后3年症状明显加重。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结论这个家系成员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特点,且怀疑有噪声易感因素。计划下一步通过对家系的表型分析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希望鉴定出该家系的致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表型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南 肖彬 +6 位作者 聂利珞 郭纪锋 王春喻 王磊 何丹 严新翔 唐北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8-444,共7页
目的:建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技术平台,并应用该技术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 目的:建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技术平台,并应用该技术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DJ-1基因进行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对22个AREP家系先证者和30个正常对照的DJ-1基因进行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DJ-1基因各编码外显子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本组AREP患者未发现DJ-1基因的外显子重排突变。结论:建立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检测的技术平台;中国人群AREP患者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可能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 DJ-1基因 外显子重排突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和环孢素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大鼠疾病进展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王硕 宋一萌 +5 位作者 侯小飞 陆敏 沈伟伟 吴敏 李由昭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和环孢素(cyclosporin,Cs A)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大鼠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20只4周龄ARPKD模型PCK大鼠,雌雄各半,采用成组设计随机分为西罗莫司组(n=6...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和环孢素(cyclosporin,Cs A)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大鼠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20只4周龄ARPKD模型PCK大鼠,雌雄各半,采用成组设计随机分为西罗莫司组(n=6)、环孢素组(n=8)和对照组(n=6),分别每天以西罗莫司稀释液、环孢素稀释液和无药物的饮用水灌胃,每周测体重,分别于4、6、8、10周龄内眦静脉取血监测肾功能,分别在4、8、12周龄行双肾超声观察囊肿数量及大小,12周龄时全部处死,取双肾称重,并行切片HE染色观察囊肿体积密度(cyst volume density,CVD)。结果 3组大鼠实验过程中均无死亡,体重均增加,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2周龄时西罗莫司组超声下肾脏体积、肾脏内囊肿数和最大囊肿最大截面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5±0.25)cm^3vs.(2.00±0.36)m^3,q=3.426,P<0.05;(31.75±6.57)个vs.(43.08±10.28)个,q=3.638,P<0.05;(0.0828±0.0420)cm^2vs.(0.1373±0.0536)cm^2,q=3.966,P<0.05];环孢素组超声下肾脏体积、肾脏内囊肿数和最大囊肿最大截面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西罗莫司组、环孢素组和对照组在双肾质量、双肾质量/体重比(2-kidney/total body weight ratio,2K/TBW)、10周龄时血清BUN和Cr以及CVD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罗莫司和Cs A对PKD大鼠疾病的进程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PCK大鼠 西罗莫司 环孢素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悍军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型 遗传因素 先天性耳聋 45岁以下 80岁以上 老年性耳聋 重度耳聋 发达国家 听力障碍 年龄相关 多基因病 语前聋 出生时 发病率 迟发性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家系调查及LIPH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玉雪 林志淼 杨淑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2-406,共5页
目的:检测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家系中LIPH和LPAR6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LIPH和LPAR6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检索文... 目的:检测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家系中LIPH和LPAR6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LIPH和LPAR6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检索文献并总结已有报道的LIPH基因突变位点和临床表现。结果: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患病弟弟的LIPH基因均发生c.742C>A纯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出现p.His248Asn改变,其父母均为c.742C>A杂合突变。结论:在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中检测到LIPH基因c.742C>A(p.His248Asn)纯合突变,扩展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少毛症 LIPH基因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的诊断和产前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项延包 沈姗姗 +3 位作者 林一 张阮章 胡玉华 王沙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与产前分子诊断。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并用直接测序技术确认,对该家系成员的GJB2基因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并运用STR位点分析方法... 目的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与产前分子诊断。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并用直接测序技术确认,对该家系成员的GJB2基因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并运用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产前诊断中母体基因组DNA的污染。结果家系1先证者GJB2基因分型为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系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父亲和母亲分别为299-300delAT和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均正常。家系2先证者系235delC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具有正常听力表型。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胎儿GJB2基因分型分别为299-300delAT杂合突变和235delC杂合突变。结论 GJB2基因235delC纯合性突变和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均为耳聋致病突变,结合运用STR位点分析方法有助于在产前诊断中排除母体DNA对胎儿DNA的污染,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能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 耳聋 GJB2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玉华 孙艺 +7 位作者 李建忠 金占国 程静 卢宇 韩冰 戴朴 袁慧军 翟所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耳聋大家系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及遗传规律。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分析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此耳聋家系成员共计35人。其先证者为感音神经...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耳聋大家系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及遗传规律。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分析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此耳聋家系成员共计35人。其先证者为感音神经性聋,无全身其他系统异常。耳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各代间较稳定,为15~30岁。听力表型为代代相传、迟发性、渐进性的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初以高频下降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累及全频听力,听力曲线由下降型变为平坦型。结论该家系遗传学特征分析符合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该研究为进一步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遗传异质性 表型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追踪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41)家系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学军 欧阳小梅 +4 位作者 袁慧军 杜利林 冀飞 韩东一 刘学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一个连续6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DFNA41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回访调查的方式对家系55位成员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对部分家系成员采集血样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听力损失... 目的分析中国一个连续6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DFNA41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回访调查的方式对家系55位成员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对部分家系成员采集血样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听力损失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轻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40岁以下男性患者听力曲线呈高频下降型;40岁以下女性患者低频受损,听力曲线呈上升型;40岁以上患者,男女均累及全频听力,呈平坦型听力曲线。听力损失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至40岁左右时发展为全频中度至重度耳聋。在已完成的11个候选基因突变筛查中,未发现与该家系致病相关的基因突变。结论中国遗传性耳聋DFNA41家系的听力表型与性别及年龄有关,围绕基因型与表型的研究将有助于DFNA41家系致病基因的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表型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的临床表现与致病基因分析
15
作者 张钏 惠玲 +6 位作者 周秉博 郑雷 王玉佩 田芯瑗 马盼盼 郝胜菊 达振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对3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患者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收集的3个HSP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为FA2H c.159_176delGGCGGGCCAGG... 目的对3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患者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收集的3个HSP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为FA2H c.159_176delGGCGGGCCAGGACATCAG(p.Arg53_Ser59delinsSer)纯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35型,家系2中的先证者为AP4B1 c.1399G>T(p.Glu467Ter)纯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47型,家系3中先证者为SPG11 c.7023C>G(p.Tyr2341Ter)的纯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11型。其中,AP4B1 c.1399G>T(p.Glu467Ter)位点为尚未报告的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该变异的致病性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丰富了HSP致病基因AP4B1的变异谱,为提高临床对HSP患者的认识与诊断能力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基因变异 基因诊断 干预治疗 临床诊断 染色体隐性 FA2H基因 AP4B1基因 SPG1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TA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DFNA8/12型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亿莲 何琦 袁慧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08,共3页
耳聋病因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其中约60%属于遗传性聋,遗传性聋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约占15%-20%。分子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基因定位和克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非综合征型 耳聋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技术 2型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A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小血管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莉 刘欢 +1 位作者 邢晓娜 陈晓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9-292,共4页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根据遗传形式可分为三类:显性型、X连锁型(Fabry病)和隐性型[1-5].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根据遗传形式可分为三类:显性型、X连锁型(Fabry病)和隐性型[1-5].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RASIL)是由HTRA1的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引起的,临床特征是青年期(20~45岁)发病,神经系统特点包括缺血性卒中(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病变、微出血、脑萎缩)、认知障碍、情绪改变,非神经系统特点包括腰痛或脊椎发育障碍和40岁前的脱发症[6-7].近年来,新发现的HTRA1基因杂合性突变可导致近5%的家族性CSVD,这些疾病呈现显性遗传模式,与CARASIL不同的是发病较晚、程度较轻且缺乏非神经系统特征[8-10].本文报告1例以反复发作轻型卒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既往发育正常,通过分析患者神经影像及遗传学特点,总结报告该基因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HTRA1基因 杂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的基本概念(2)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秋菊 纵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3 HHL的遗传学描述3.1 HHL相关基因座的描述由遗传连锁分析方法获得的遗传性聋的新基因座位应有一个官方的座位命名,这个官方的命名必须来自人类基因组命名委员会(Human Genome Organization Nomenclature Committee,HUGO)。基因座位... 3 HHL的遗传学描述3.1 HHL相关基因座的描述由遗传连锁分析方法获得的遗传性聋的新基因座位应有一个官方的座位命名,这个官方的命名必须来自人类基因组命名委员会(Human Genome Organization Nomenclature Committee,HUGO)。基因座位是根据其所在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相关家系的遗传方式及同类基因座位发现的先后序惯命名的,包括一个前缀(体现所在染色体和遗传方式信息),后面紧跟一个号码(体现同类基因座位发现的先后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座位 遗传性耳聋 染色体 人类基因组 遗传连锁 Genome 家系图 耳聋基因 碱基替换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遗传性耳聋
19
作者 王秋菊 王洪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0-523,共4页
X-连锁遗传性耳聋是指与耳聋表型相关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此类耳聋表型与性别相关。1930年Dow和Poyner首次报道了典型的X-连锁遗传性耳聋,随后发现与常染色体遗传性耳聋相同,X-连... X-连锁遗传性耳聋是指与耳聋表型相关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此类耳聋表型与性别相关。1930年Dow和Poyner首次报道了典型的X-连锁遗传性耳聋,随后发现与常染色体遗传性耳聋相同,X-连锁遗传性耳聋也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及综合征型耳聋。对于非综合征型X-连锁遗传性耳聋,听力损失是其唯一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X-连锁 听力损失 致病基因 感音神经性耳聋 内耳毛细胞 染色体 外淋巴井喷 螺旋神经节 耳聋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PH1基因相关性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侃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autosomal dominant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DNSHL)是一种遗传异质性明显的疾病,目前已发现38个基因与之相关(http://hereditaryhearingloss.org)。1992年Leon等[1]在一个哥斯达黎加耳聋家系,利用限制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autosomal dominant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DNSHL)是一种遗传异质性明显的疾病,目前已发现38个基因与之相关(http://hereditaryhearingloss.org)。1992年Leon等[1]在一个哥斯达黎加耳聋家系,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标记的方法定位了第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基因座位,即DFNA1。1997年Lynch等[2]确定DFNA1型耳聋致病基因为 DIAPH1 。20年来,已有数个DIAPH1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家系被报道,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迟发性听力损失伴或不伴血液学异常。此外,还发现 DIAPH1 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头综合征相关。遗传性耳聋具有明显的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异质性。以往由于上一代测序技术的局限,耳聋基因及突变的发现无异于大海捞针。近些年来,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基因突变的发现速度大大加快,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或具有特征性的基因及突变进行梳理和总结。 DIAPH1 被认为是少数几种与低频听力损失相关的耳聋基因之一[2~5]。本文将从基因的结构、功能及相关临床表型对DIAPH1基因研究进行梳理,以加深对DIAPH1基因型-表型的关联性认识和临床遗传咨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关性 染色体隐性遗传 染色体显性 基因突变 遗传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