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F23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家系报告
1
作者 王晨秀 林安华 +5 位作者 何文静 黄水金 童露露 邓颖 张娜 霍亚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3,共7页
本文报告1例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ADHR)的1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低磷血症,基因检测为FGF23基因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535C>T,导致编码179位精氨酸(Arg)变成了色氨... 本文报告1例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ADHR)的1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低磷血症,基因检测为FGF23基因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535C>T,导致编码179位精氨酸(Arg)变成了色氨酸(Trg)(p.Arg179Trp)。父母及弟弟无类似表型,且基因检测正常。先证者给予骨化三醇及琥珀酸亚铁治疗1个月后骨痛症状好转,6个月后复查血磷正常,肌无力好转。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特点,丰富了临床医生对ADHR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 成纤维生化因子23 低磷血症 铁缺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两家系NOTCH3基因突变分析
3
作者 周海涛 牛宇杰 +4 位作者 刘德全 刘开颜 李华丽 任向阳 李远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与血管性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与血管性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疾病[1]。该病多于中年起病,早期可有先兆性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反复脑卒中发作,最终导致精神异常和血管性痴呆;头颅MRI特征包括皮层下腔隙性梗死灶、颞极、侧脑室周围和皮层下白质病变[2]。CADASIL致病基因NOTCH3位于染色体19p13.2-13.1,大部分变异为错义突变,也有少部分为缺失、插入和剪切[3]。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CADASIL家系经基因检测确诊[4-5]。本文分析了两个CADASIL家系NOTCH3基因突变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伴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6
4
作者 吕鹤 姚生 +5 位作者 张巍 王朝霞 黄一宁 牛小媛 张茁 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4个家族共调查 83个家庭成员 ,总共 2 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 ,男女均受累及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为 2 8~ 70岁 ,以 4 0~ 5 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 ,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 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 ,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 ,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 ,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CADASIL 患者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层下梗死 周围神经 中国 结论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易芳 唐海云 +6 位作者 许宏伟 周琳 胡雅岑 孙启英 姚凌雁 杨欢 周亚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the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the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通过基因确诊的CADASIL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MRI影像学特征和Notch3基因突变。结果:12例患者年龄为(47.25±9.49)岁,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75%)和脑卒中事件(58.3%)最常见,2例表现为脑出血。合并偏头痛少见(25%)。MRI均存在累及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和腔隙及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扩大。WMH主要累及额顶叶(100%)、颞叶(83.3%)、外囊(66.7%)、枕叶(41.6%)、胼胝体(41.6%)和颞极(33.3%);腔隙主要累及额叶(91.6%)、顶叶(83.3%)、颞叶(66.7%)、基底节区(66.7%)、脑干(41.6%)、枕叶(33.3%)、小脑(8.3%);扩大的PVS均位于基底节区(100%),部分累及皮层下(45.4%)。脑出血患者WMH程度较轻(Fezakas评分为1~2分),且外囊无受累。16.7%患者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12例患者中共检测到8种不同的Notch3基因突变,位于6号外显子的c.1013G>C p.(Cys338Ser)为CADASIL新的致病突变。结论:本组以脑出血为表现的患者脑白质病变较轻,基因型亦有特异性,其临床表型可能与影像学、基因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 脑白质高信号 腔隙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志前 陈佳彬 +4 位作者 王毅 周辉 郑军华 王强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LRCD的ADPKD患者32例,于术后2周及2003年1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压、降压药服用情... 目的:评价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LRCD的ADPKD患者32例,于术后2周及2003年1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压、降压药服用情况及腰腹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2周随访时肾功能指标、血压、腰腹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降压药用量及种类较术前减少。术后近1 年随访时,肾功能指标、血压及降压药物服用情况恢复至术前相似水平,但高血压分级状况较术前改善。腰腹疼痛程度仍明显低于术前,但较前次随访有上升趋势。结论:LRCD治疗ADPKD是安全的,在术后1年内能明显减轻腰腹疼痛,改善高血压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腹腔镜 手术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标记RFLP、STR、SNP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连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维莉 易建中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08-910,共3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危害性很大 ,临床上可通过连锁分析早期发现 ,以隔断基因的遗传。而连锁分析需借助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3代遗传标记 RFL P、STR、SNP为 ADPKD基因定位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危害性很大 ,临床上可通过连锁分析早期发现 ,以隔断基因的遗传。而连锁分析需借助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3代遗传标记 RFL P、STR、SNP为 ADPKD基因定位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因此本文综述了 RFL P、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RFLP STR SNP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基因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MRI表现 被引量:5
8
作者 胡颖 张顺 +3 位作者 姚义好 刘城霞 李娟 朱文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MRI扫描及功能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基因检测诊断为CADASIL的患者临床及MR检查资料。其中,10例均接受常规MRI平扫(4例平扫+增强扫描),8例接受DWI,... 目的探讨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MRI扫描及功能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基因检测诊断为CADASIL的患者临床及MR检查资料。其中,10例均接受常规MRI平扫(4例平扫+增强扫描),8例接受DWI,4例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3例接受扩散峰度成像(DKI),3例接受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检查,2例接受单体素MRS检查。结果常规MRI:双侧额叶及外囊受累10例,颞叶、放射冠及基底节受累9例,颞极受累8例,枕叶及顶叶受累8例,脑干受累6例,胼胝体异常改变4例,表现为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4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DWI:8例中5例可见多发异常增高信号。ESWAN:4例中1例可见右侧豆状核、右侧岛叶、左侧丘脑、左侧颞叶皮层下多发点状低信号。DKI:均见MR平扫所示脑白质信号增高区MK值异常增高。ASL:均见MR平扫所示脑白质信号增高区脑血流量下降。MRS:脑白质高信号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下降,乳酸(Lac)峰可见。结论 CADASIL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皮层下、颞极、外囊、胼胝体、脑干受累为主。MR功能成像有助于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脑梗死 脑白质病 基因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琼 李江涛 +7 位作者 杨帆 刘燕娜 邓文锋 刘如敏 胡杨澄 夏仁飞 徐健 苗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合理血药浓度。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18年1月首次肾移植的68例ADPKD患者和68名性别、年龄和移植日期相匹配的其他肾移植受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人、肾存...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合理血药浓度。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18年1月首次肾移植的68例ADPKD患者和68名性别、年龄和移植日期相匹配的其他肾移植受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人、肾存活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差异。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道感染将ADPKD患者分为泌尿道感染组与非泌尿道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差异。结果 ADPKD组与对照组患者1、5、10年移植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6.6%、94.1%、90.6%和96.0%、93.9%、93.9%;ADPKD组与对照组患者肾存活率分别为95.2%、90.8%、79.0%和96.0%、87.2%、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胃肠道症状、心血管事件、肺部感染以及肿瘤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月,ADPKD组比对照组的他克莫司、霉酚酸血药谷浓度更低(P<0.05);ADPKD组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且在ADPKD中泌尿道感染组较非泌尿道感染组的霉酚酸血药谷浓度要高(P<0.05)。结论 ADPKD患者移植术后长期维持需要的免疫抑制浓度可能要低于其他肾移植患者,且较高剂量的霉酚酸血药谷浓度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免疫抑制剂 泌尿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脑小动脉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莹 张微微 朱光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0-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脑小动脉的硬化程度,比较不同部位、不同节段脑小动脉硬化指数的差异。方法对4例CADASIL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疾病组)及对照组脑组织标本4例,进行平行及垂直于大...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脑小动脉的硬化程度,比较不同部位、不同节段脑小动脉硬化指数的差异。方法对4例CADASIL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疾病组)及对照组脑组织标本4例,进行平行及垂直于大脑表面方向切片,HE染色后,观察额叶中外径<300μm的小动脉病理学变化,比较疾病组和对照组、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灰质和白质以及不同节段小动脉的硬化指数(SI)。结果疾病组小动脉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和透明变性。不同切片方法、不同节段和不同部位比较,疾病组脑小动脉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疾病组灰质及白质SI分别为0.36±0.10、0.44±0.1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外径<100μm和>100μm的小动脉SI分别为0.40±0.17、0.37±0.1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穿动脉主干和分支所得结果相似。结论CADASIL患者存在小动脉狭窄和管壁纤维性增厚,病变主要发生在白质,且以小动脉末端病变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质下梗死 脑小动脉 白质脑病 病理学研究 患者 CADASIL 动脉硬化指数 纤维组织增生 不同部位 组织标本 病理学变化 对照组 HE染色 透明变性 动脉内膜 切片方法 动脉主干 动脉狭窄 疾病 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蓓蓓 石正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36-3740,3744,共6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期发病,表现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偏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动脉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先兆偏头痛、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期发病,表现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偏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动脉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先兆偏头痛、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能力下降以及精神疾病。近年来,虽然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本文总结了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基因筛查,同时介绍了新出现的CADASIL量表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治CADASI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量表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并发血尿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磊 唐璠 +4 位作者 曹志伟 张诚琮 苏孙欢 张起楷 肖玉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TRAE)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并发血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采用TRAE治疗的12例ADPKD并发血尿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粒径300~900μm三丙烯明...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TRAE)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并发血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采用TRAE治疗的12例ADPKD并发血尿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粒径300~900μm三丙烯明胶微粒球(Embosphere)行TRAE术,栓塞靶血管为肾动脉2级以下分支,栓塞终点为靶血管主干对比剂滞留。术中复查造影明确靶血管闭塞情况。观察住院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内再出血率、肾脏总体积缩小率、血红蛋白升高率。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RAE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 d内11例患者血尿逐渐转清至消失,30 d内无再发血尿,1例90 d后再发血尿,经再次TRAE后血尿消失,止血成功率为91.66%。所有患者腹痛、腹胀较术前缓解,10例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酸痛、低热,经止痛、退热、对症治疗3~5 d后症状消失,无异位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内肾脏总体积与术前相比缩小30.47%(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上升22.81%(P<0.01)。结论 TRAE术治疗ADPKD并发血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血尿 栓塞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新梅 周春奎 +2 位作者 吴江 张昱 崔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6-666,共1页
关键词 皮层下梗死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临床表型与NOTCH3基因型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宇 苏敬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NOTCH3基因不同外显子突变与临床表型间的关联。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有临床症状的15个家系30例CADASI... 目的探讨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NOTCH3基因不同外显子突变与临床表型间的关联。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有临床症状的15个家系30例CADA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详细临床资料和基因分析结果,并对患者NOTCH3基因不同外显子突变与发病年龄、首发临床症状、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次数等临床表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5个家系中共检出NOTCH3基因不同突变位点12个,其中7个位于4号外显子,3个位于11号外显子,另外2个分别位于19号和20号外显子。11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最晚[(53.6±13.3)岁,n=7],其次为4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42.7±5.7)岁,n=15],而其他外显子(19号和20号)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33.5±7.5)岁,n=8]均早于4号和11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P<0.01,P<0.05)。4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以运动、语言障碍起病占多数(11/15,73.3%),而19号、20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以认知障碍起病多见(7/8,87.5%)。4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次数中位数为3次,11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为2次,而19号、20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结论在CADASIL患者中,NOTCH3基因4号和11号外显子为突变热点,不同外显子突变与发病年龄、发病症状和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表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志坚 张海鸥 +1 位作者 吴军 戴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提高对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7日收治的1例CADASIL... 目的提高对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7日收治的1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皮肤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记忆力下降,头部MRI检查可见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皮肤活检电子显微镜显示小血管内皮下出现嗜锇酸颗粒。结论对出现反复发作性偏头痛的中年人,MRI检查示皮质下白质或基底节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应高度怀疑为CADASIL,需进一步行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MRI检查 皮肤活检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基因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锦 刘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35-936,共2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e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ADPKD主要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肾脏皮、髓质可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约50%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e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ADPKD主要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肾脏皮、髓质可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约50%患者在60岁左右发展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反复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ADPKD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发生肝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基因诊断方法 临床应用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ADPKD 肾脏移植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术后早期并发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春凤 蒋敏君 +2 位作者 黄佳莉 帅小林 马晓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DPLD)术后早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DPLD患者53例,...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DPLD)术后早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DPLD患者5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明确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术后23例患者(43.4%)发生低血压。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DPLD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的高危因素为术中囊液丢失量多、术中补液量少、术后低蛋白血症;低血压发生的高危时间窗为术后0-8 h,其次为8-12 h。结论做好围术期评估、根据术中出入液量术后早期合理补液、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可减少术后低血压的发生;术后12 h内加强病情观察,预见性采取干预措施,是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 低血压 相关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一家系的临床遗传学及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伟 张天晓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鉴定导致一个4代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大家系的遗传学缺陷。方法详细收集家族史及临床资料。提取所有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型建立,并应用连锁分析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微卫星标记D1S1156(LOD score[z]=2.36,r... 目的鉴定导致一个4代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大家系的遗传学缺陷。方法详细收集家族史及临床资料。提取所有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型建立,并应用连锁分析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微卫星标记D1S1156(LOD score[z]=2.36,recombination fraction[θ]=0.00)和D1S514(LOD score[z]=2.12,recombination fraction[θ]=0.00)得到有意义的连锁结果。单倍体图形的建立显示致病基因位于D1S2888和D1S3466之间40Mb的区域内。该区段内含有位于1q21-25编码缝隙连接蛋白50的GJA8。结论本研究家系的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发生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并将导致这个大家系发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定位在1q21-25的40Mb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 连锁分析 基因 连接蛋白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16例
19
作者 熊林 范子锋 +3 位作者 余书勇 何耿 李威 康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2月接受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的16例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手术顺利,无中转... 目的:探讨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2月接受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的16例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14例处理双侧,2例处理单侧。16例随访3~47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患者症状不同程度缓解,高血压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部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型-表型研究进展
20
作者 梁丽娜 庄曾渊 杨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6-448,共3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是较为常见的遗传方式。介绍4种主要的ADRP致病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是较为常见的遗传方式。介绍4种主要的ADRP致病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遗传缺陷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机制,并对相关基因的临床表型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型 表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