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当事人”的范围——基于“期待可能性”原理的实质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继坤 王静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93-96,共4页
从期待可能性的法理来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当事人"应理解为"与案件的裁判结果有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除了诉讼法所明确规定的"当事人",民事、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 从期待可能性的法理来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当事人"应理解为"与案件的裁判结果有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除了诉讼法所明确规定的"当事人",民事、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而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监护人,还有在诉讼中为单位利益而毁灭、伪造证据行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都是本罪所规定的"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毁灭证据罪 帮助伪造证据 当事人 期待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行为的认定——兼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区分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江菊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认定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的行为是构成包庇罪还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存在着行为说、限制行为说、诉讼阶段说及诉讼类型说四种不同的观点。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行为说较为合理。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 认定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的行为是构成包庇罪还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存在着行为说、限制行为说、诉讼阶段说及诉讼类型说四种不同的观点。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行为说较为合理。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的行为;实施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行为的应按照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既帮助毁灭证据又作假证明包庇的,应按照吸收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庇 帮助毁灭证据罪 吸收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