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元主题”动机贯穿的席曼诺夫斯基《第三交响曲》 |
谭雅旎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席曼诺夫斯基《音乐会序曲》(Op.12)主题动机发展及其结构力研究 |
李卓铭
李小诺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自然音阶与三度叠置思维衍展的八声音阶相互作用——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多调性的构成与运作方式 |
郭新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4
|
席曼诺夫斯基《钢琴奏鸣曲》和声语言研究 |
刘楠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15 |
2
|
|
5
|
席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Op.60)的音高组织研究 |
杨和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论席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风格及演变在室内乐作品中的体现 |
胡萍
|
《北方音乐》
|
2015 |
1
|
|
7
|
肖邦和席曼诺夫斯基室内乐创作比较研究 |
胡萍
|
《黄河之声》
|
2015 |
1
|
|
8
|
席曼诺夫斯基早期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特征 |
刘楠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9
|
核心材料控制下的调性陈述——以席曼诺夫斯基《练习曲十二首》(Op.33,No.2)音高组织为例 |
刘楠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0
|
席曼诺夫斯基马祖卡之一(Op.50_1)音乐分析 |
刘楠
|
《音乐时空》
|
2014 |
0 |
|
11
|
相对一致性与多变因素的融合——席曼诺夫斯基《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音乐分析 |
张泽宇昕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0 |
|
12
|
席曼诺夫斯基《降b小调练习曲》的和声风格研究 |
徐欢
|
《歌海》
|
2012 |
0 |
|
13
|
席曼诺夫斯基《玛祖卡Op.50 No.1》音乐分析 |
张文婷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4
|
席曼诺夫斯基《降b小调变奏曲,作品3》的创作与演奏 |
周紫芩
|
《艺术家》
|
2022 |
0 |
|
15
|
评卡斯普契克演绎波兰的“老司机” |
章馨方
|
《北方音乐》
|
2019 |
0 |
|
16
|
《黄钟》2012年1-4期总目录 |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斯拉夫舞曲与浪漫圆舞曲的整体调性布局特征与比较 |
刘畅
|
《黄河之声》
|
2017 |
0 |
|
18
|
大作曲家们的Op.1 |
詹湛
|
《音乐爱好者》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