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主题”动机贯穿的席曼诺夫斯基《第三交响曲》
1
作者 谭雅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第三交响曲》是20世纪波兰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创作中期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主题写作上,作曲家以“元主题”为中心,通过动机贯穿的方.式将元主题及其余六个主题的原始陈述紧密相连,并在各原始主题的基础上结合... 《第三交响曲》是20世纪波兰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创作中期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主题写作上,作曲家以“元主题”为中心,通过动机贯穿的方.式将元主题及其余六个主题的原始陈述紧密相连,并在各原始主题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变形的.方式进行主题的变化与发展。他还对元主题中的主题材料作延伸拓展,将其“隐用”于再现部的部分持续音进行中,实现了整部作品主题材料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曼诺夫斯基《第三交响曲》 “元主题” 动机贯穿 主题变形 主题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曼诺夫斯基《音乐会序曲》(Op.12)主题动机发展及其结构力研究
2
作者 李卓铭 李小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1,168,共13页
席曼诺夫斯基的《音乐会序曲》(Op.12)是其第一部管弦乐作品,该作品在深受“青年波兰”创作理念影响的同时,管弦语法又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从西方传统结构观念来看,该曲整体上体现了奏鸣、变奏和三部性结构原则,呈示部与再现部通过精... 席曼诺夫斯基的《音乐会序曲》(Op.12)是其第一部管弦乐作品,该作品在深受“青年波兰”创作理念影响的同时,管弦语法又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从西方传统结构观念来看,该曲整体上体现了奏鸣、变奏和三部性结构原则,呈示部与再现部通过精细化的缩减构成了不同的黄金分割比例;从内部发展来看,通过将主题的核心动机变形,并采取点式分解化、层式立体化等手法,获得了多调性对位以及“微复调”等不同色彩的音响结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曼诺夫斯基 音乐会序曲 原形与变形 混合曲式 黄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音阶与三度叠置思维衍展的八声音阶相互作用——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多调性的构成与运作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1,共19页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是席曼诺夫斯基中期创作的多调性作品,针对本曲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对开始四件乐器分别有各自不同调号现象上的表层描述阶段,本文借助技术理论领域主要对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音高结构体系的研究...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是席曼诺夫斯基中期创作的多调性作品,针对本曲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对开始四件乐器分别有各自不同调号现象上的表层描述阶段,本文借助技术理论领域主要对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音高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寻求席曼诺夫斯基与其前辈及同时代作曲家在音高结构组织及多调性技法方面的内在联系,提出八声音阶为本曲音高深层结构基础、起控制和统一整体音高结构的论点,并对表层旋律的调性自然音体系与以三度叠置思维衍展的八声音阶相互作用的实践进行了论证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调性 自然音阶 八声音阶 八度内均分 对称结构 席曼诺夫斯基 《第一弦乐四重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Op.60)的音高组织研究
4
作者 杨和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共10页
席曼诺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是其晚期最重要的大型乐曲之一。它力图融合交响曲与协奏曲两种体裁,强化独奏乐器与乐队的交融,突显交响性。文章围绕音高组织的主题与结构、和声与调性、织体设计等来阐述其特征。
关键词 席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 1882-1937) 《第四交响曲》 主题 结构 交混结构(hybrid Form) 和声 调性 双调性(bitonality) 调性不明确(vague) 织体 固定节奏音型(Rhythmic Ostinato) 异质层分型织体(Stratification Texture) 同质一体型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曼诺夫斯基早期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特征
5
作者 刘楠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166,共3页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被认为是肖邦之后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又被称作波兰的"现代音乐之父"。在席曼诺夫斯基的早期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开始显露出属于作曲家自己的特点。本文...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被认为是肖邦之后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又被称作波兰的"现代音乐之父"。在席曼诺夫斯基的早期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开始显露出属于作曲家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其早期作品中的和声加以研究,从四个方面阐述作曲家传统和声技法的运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曼诺夫斯基 钢琴作品 和声研究 和声语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钟》2012年1-4期总目录
6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电子音乐 作曲理论 钢琴作品 第九交响曲 作曲技术理论 席曼诺夫斯基 仪式音乐 音乐教育 艺术教育 贝多芬 十二音 视唱练耳 管律 版本比较 音高组织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