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N,N-三齿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儿茶酚酶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白一泽 刘睿端 +1 位作者 鲁秋然 赵海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6,共10页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O_(4))_(2)·CH_(3)OH(3)和[Cu(L^(2))bpy](ClO_(4))_(2)(4)(b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4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中心Cu(Ⅱ)均为畸变四方锥构型,结构参数τ=0.088~0.340.以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配合物1~4模拟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采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和Lineweaver-Burk图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催化活性顺序为2>3≈4>1,氧化速率取决于Cu(Ⅱ)配位环境的畸变程度、离去基团与中心Cu(Ⅱ)的键长和配合物的空间位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Cu()配合 晶体结构 儿茶酚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腙基席夫碱配体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
作者 Bhattacharjee Maitri Boruah Smriti Rekha +4 位作者 Dutta Purkayastha R.N. Maniukiewicz Waldemar Chowdhury Shubhamoy Maiti Debasish Akhtar Tamanna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9-1422,共14页
以甲醇为介质,合成了3种新的席夫碱配体HL^(1)(2-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HL^(2)(4-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和L^(3)(2-methoxybenzaldehyde2-(2-oxo-1... 以甲醇为介质,合成了3种新的席夫碱配体HL^(1)(2-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HL^(2)(4-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和L^(3)(2-meth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的Cu(Ⅱ)配合物1-3。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方法、磁化率测量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对合成的配体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DFT计算确定了配合物的优化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能力。吸收光谱研究揭示了增色效应,并提出了与CT-DNA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溴化乙锭(EB)竞争结合研究表明,配合物可以取代DNA-EB加合物中的DNA,且配合物可能以嵌入模式与CTDNA结合。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氏志贺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2对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志贺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但配合物1和3没有表现出任何显著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配合 席夫碱 结构 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CD光谱研究及其应用于手性席夫碱M(II)配合物 被引量:9
3
作者 章慧 陈渊川 +3 位作者 王芳 邱晓明 李丽 陈坚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结合课题组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固体CD光谱在手性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手性样品固体CD光谱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四对手性席夫碱M(II)(M=Ni、Cu)配合物的固体和溶液CD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配合物的手性构型在固液相中保持一致... 结合课题组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固体CD光谱在手性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手性样品固体CD光谱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四对手性席夫碱M(II)(M=Ni、Cu)配合物的固体和溶液CD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配合物的手性构型在固液相中保持一致,但其固液CD光谱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相应配合物在固体和溶液相中的四面体扭曲或构象的微妙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圆二色(CD)光谱 测试方法 手性 席夫碱m()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戊四胺席夫碱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奇龙 王焕宇 +3 位作者 江峰 冯广卫 徐红 黄亚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68,共5页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都为双核配合物。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Ni()配合 Cu()配合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酰胺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水杨醛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奇龙 朱兴城 +3 位作者 徐红 席晓岚 张云黔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156,共6页
本文以水杨醛和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化合物L,然后与CuCl2.2H2O分别在甲醇、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在进行配位反应中,化合物L的一端酰胺键发生醇解,分别被甲醇,乙醇取代,从而,得到了吡啶酰胺一端... 本文以水杨醛和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化合物L,然后与CuCl2.2H2O分别在甲醇、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在进行配位反应中,化合物L的一端酰胺键发生醇解,分别被甲醇,乙醇取代,从而,得到了吡啶酰胺一端被甲醇,乙醇取代的席夫碱铜(Ⅱ)单核配合物1和2。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L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21/c,配合物1和2均为单核配合物。配合物2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晶体结构 铜()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性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苯甲醇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23
6
作者 袁淑军 蔡春 吕春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0,共3页
An amphipathic Schiff base complex with Cu(Ⅱ) was synthesized from p-cresol a nd dodecanoyl chloride with total yield of 36 8%. The structure and amphipathic property of the ligand and Cu complex have been invest iga... An amphipathic Schiff base complex with Cu(Ⅱ) was synthesized from p-cresol a nd dodecanoyl chloride with total yield of 36 8%. The structure and amphipathic property of the ligand and Cu complex have been invest igated. Th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catalyzed by the complex in alkali solution gave benzaldehyde in yield of 57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性席夫碱 铜()配合 合成 苯甲醇 催化氧化 催化剂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电荷转移型水杨醛缩乙二胺类双席夫碱及其Zn(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颜力楷 苏忠民 +3 位作者 阚玉和 仇永清 朱东霞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76-1879,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 ( DFT) B3 LYP方法 ,在 6-3 1 G( d)基组水平上优化水杨醛缩乙二胺类双席夫碱化合物及其 Zn( )配合物的几何结构 .在稳定构型基础上 ,引入外电场 ,运用有限场 ( FF)方法 ,计算标题化合物体系的非线性光学 ( NLO)系数 ,... 用密度泛函理论 ( DFT) B3 LYP方法 ,在 6-3 1 G( d)基组水平上优化水杨醛缩乙二胺类双席夫碱化合物及其 Zn( )配合物的几何结构 .在稳定构型基础上 ,引入外电场 ,运用有限场 ( FF)方法 ,计算标题化合物体系的非线性光学 ( NLO)系数 ,并与其独立的对称分子片结构进行比较 .同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TD-DFT)计算各体系的电子光谱 .结果表明 ,两个单席夫碱分子片结合为双席夫碱时 ,二阶及三阶 NLO系数明显增大 ,且 γ比 β显著 .双键桥连 Zn配合物 1 a的 β,γ值均小于相应配体 ,而单键桥连 Zn配合物 2 a的 β和γ值大于相应配体 ,说明金属 Zn在完全共轭和局域共轭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荷转移 水杨醛缩乙二胺类双席夫碱 Zn()配合 电子光谱 非线性光学性质 DFT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B3LYP/F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蛋氨酸席夫碱配合物EPR波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平 胡小莉 陈德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7,共5页
合成了邻香草醛蛋氨酸铜(Ⅱ)和2.4-二羟基苯甲醛蛋氨酸铜(Ⅱ)配合物,测定了它们在室温下多晶粉末EPR谱及室温和低温下不同溶剂中EPR谱,讨论了它们的成键特性,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中,平面内σ配键和平面内π配键均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蛋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 EPP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苯并咪唑席夫碱的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海燕 杨晓东 李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5-691,共7页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席夫碱HL^1和HL^2与高氯酸镍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镍配合物[Ni(L^1)_2]·2H_2O(1)和[Ni(L^2)_2]·2H_2O(2)(HL^1=N-(benzimidazol-2-ylethyl)-5-chlorosalicylideneimine,HL^2=N-(Benzimid...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席夫碱HL^1和HL^2与高氯酸镍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镍配合物[Ni(L^1)_2]·2H_2O(1)和[Ni(L^2)_2]·2H_2O(2)(HL^1=N-(benzimidazol-2-ylethyl)-5-chlorosalicylideneimine,HL^2=N-(Benzimidazol-2-ylethyl)-5-bromosalicylidenei-mine),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Ni(Ⅱ)与来自2个席夫碱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菌种,研究了2个席夫碱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镍()配合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咯三齿席夫碱配体的单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荣清 赵朴素 +3 位作者 张宇 张载超 刘仲雨 赵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5-1030,共6页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类似的三齿席夫碱配体(L1)-和(L2)-的铜[Ⅱ]配合物[CuL1I](1)和[CuL2I](2)(HL1为2-(2-pyridyl)-N-[1-(1H-pyrrol-2-yl)ethylidene]ethanamine;HL2为N-[1-(1H-pyrrol-2-yl)ethylidene](2-pyridyl)methanamine),并用红外...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类似的三齿席夫碱配体(L1)-和(L2)-的铜[Ⅱ]配合物[CuL1I](1)和[CuL2I](2)(HL1为2-(2-pyridyl)-N-[1-(1H-pyrrol-2-yl)ethylidene]ethanamine;HL2为N-[1-(1H-pyrrol-2-yl)ethylidene](2-pyridyl)methanamine),并用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紫外-可见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1的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它是一个畸变的平面正方形单核铜[Ⅱ]配合物。晶体结构还表明,除了配体的柔性和空间限制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铜[Ⅱ]配合物结构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 席夫碱 吡咯 三齿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两端桥连的双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晓霜 由忠录 +1 位作者 献冬梅 董大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0-854,共5页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5-(乙基甲基氨基)-2-[(2-吗啉-4-乙亚胺基)甲基]苯酚(HL)和叠氮化钠以及醋酸铜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二重轴对称性的叠氮配体两端桥连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2(μ1,3-N3)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5-(乙基甲基氨基)-2-[(2-吗啉-4-乙亚胺基)甲基]苯酚(HL)和叠氮化钠以及醋酸铜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二重轴对称性的叠氮配体两端桥连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2(μ1,3-N3)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晶体以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74 6(1),b=1.378 4(2),c=1.504 1(2)nm,V=2.023 3(5)nm3,Z=2,R1=0.063 8,wR2=0.166 8。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晶体结构 铜()配合 席夫碱 热稳定性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缩芳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彩霞 兰淑芬 卢丽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5-922,共8页
为了探讨席夫碱配体上取代基变化对其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活性的影响,合成表征了水杨醛缩芳胺席夫碱铜髤配合物[Cu(X-pimp)2](X=Cl,Br和Acetyl),用紫外光谱滴定和pH电位滴定研究了[Cu(Cl-pimp)2]的溶液结构,并测定了3个配... 为了探讨席夫碱配体上取代基变化对其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活性的影响,合成表征了水杨醛缩芳胺席夫碱铜髤配合物[Cu(X-pimp)2](X=Cl,Br和Acetyl),用紫外光谱滴定和pH电位滴定研究了[Cu(Cl-pimp)2]的溶液结构,并测定了3个配合物抑制4种PTPs活性的IC50值。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够有效抑制PTP1B和TCPTP(0.20μmol·L-1<IC50<0.31μmol·L-1),但对SHP-1的抑制较弱且对SHP-2几乎无抑制作用。分析并与文献结果比较发现,席夫碱配体上苯胺对位取代基类型的改变不会显著影响其抑制作用,但取代基位置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选择性。稳态动力学研究表明[Cu(Cl-pimp)2]能够非竞争性抑制PTP1B活性,而荧光光谱实验表明二者形成了键合常数为9.3×106 L·mol-1的1∶1复合物。我们推测,配合物可能结合在PTP1B非活性区域,间接导致活性中心结构变化,从而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铜()配合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抑制剂 取代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自组装金电极的制备及对大黄酸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金虹 刘峥 +1 位作者 刘宝玉 王永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6-530,共5页
本文研究了3,5-二溴水杨醛缩半胱氨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自组装金电极(BrCSSBCu/Au)催化大黄酸氧化的电化学行为,以Fe(CN)64-/3-溶液为电化学探针研究BrCSSBCu/Au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利用差示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氧化峰电流与大黄酸... 本文研究了3,5-二溴水杨醛缩半胱氨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自组装金电极(BrCSSBCu/Au)催化大黄酸氧化的电化学行为,以Fe(CN)64-/3-溶液为电化学探针研究BrCSSBCu/Au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利用差示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氧化峰电流与大黄酸浓度在2.0×10-5~6.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1.5×10-6mol.L-1。电极用于大黄药物中大黄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席夫碱铜()配合 自组装 差示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 大黄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的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英文)
14
作者 赵海燕 李娜 杨晓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5-1732,共8页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HL与四氟硼酸铜和硝酸铜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CH_3OH)]_2(BF_4)_2(1)和[CuL(NO_3)_2]_2(2)(HL=2-(((2-(2-benzimidazyl) ethyl)aimino)methyl)phenol),并用元素分析、...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还原席夫碱HL与四氟硼酸铜和硝酸铜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CH_3OH)]_2(BF_4)_2(1)和[CuL(NO_3)_2]_2(2)(HL=2-(((2-(2-benzimidazyl) ethyl)aimino)methyl)phenol),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为酚氧桥联的双核铜结构,其中每个Cu(Ⅱ)处于N_2O_3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一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双核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表明2个配合物均显示2个准可逆单电子还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 还原席夫碱 晶体结构 氧化还原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席夫碱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春华 《湖北化工》 2000年第4期22-22,24,共2页
以 2 ,4 二羟基苯甲醛 L 精氨酸席夫碱为配体 ,合成了钴 (Ⅱ )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 -DTA、IR及电子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 精氨酸 席夫碱 配合 合成 结构 抗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啰啉镍(Ⅱ)配合物与DNA反应的共振散射光谱的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赖丽燕 刘峥 +2 位作者 李巍 高炅杨 黄红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7-850,共4页
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哆啉镍(Ⅱ)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在311nm处体系有共振光散射,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新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缓冲溶液的pH为7.5;②反应温度为37.5℃;③反应时间为... 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哆啉镍(Ⅱ)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在311nm处体系有共振光散射,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新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缓冲溶液的pH为7.5;②反应温度为37.5℃;③反应时间为25min;④配合物的用量为1.1mL。脱氧核糖核酸的线性范围为0.53~7.87mg·L-1,方法的检出限为0.16mg·L-1。方法用于人工试样的分析,回收率在99.7%~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散射光谱法 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啰啉镍()配合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席夫碱及其Ni(Ⅱ)配合物的固相合成与热色性研究
17
作者 朱少萍 周志华 赵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34-35,50,共3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双-N,N′-缩水杨醛联苯胺及其与Ni(Ⅱ)的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进行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其热色性。结果表明,双-N,N′-缩水杨醛联苯胺及其Ni(Ⅱ)配合物表现出了可逆热色性。
关键词 可逆热色性 席夫碱 固相合成 Ni()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香草醛缩胡椒乙胺席夫碱锌(Ⅱ)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霍红月 李仲庆 +2 位作者 覃其品 刘延成 陈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以邻香草醛缩胡椒乙胺席夫碱(L)为配体,合成一种新的席夫碱-锌(Ⅱ)双核配合物[Zn2(L)2Cl2](1),并通过谱学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通过MTT法测试配合物1及L对6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体外... 本文以邻香草醛缩胡椒乙胺席夫碱(L)为配体,合成一种新的席夫碱-锌(Ⅱ)双核配合物[Zn2(L)2Cl2](1),并通过谱学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通过MTT法测试配合物1及L对6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所有肿瘤株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配体,但低于顺铂;对HL-7702,其细胞毒性也远低于顺铂,且略低于配体,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选择性。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配合物1及L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配合物1以经典插入方式与DNA结合,而L对DNA的插入作用弱,表明柔性配体L与锌(Ⅱ)配位后,芳香平面结构刚性增强,使配合物1对DNA插入作用增强,从而能够通过阻碍肿瘤细胞DNA复制而表现显著高于L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锌()配合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DNA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席夫碱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文平 檀笑风 +2 位作者 高杨 戴雷 霍延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8-987,共10页
为改善席夫碱铂(Ⅱ)配合物因聚集猝灭引发的性能低下问题,在其外围引入大位阻苯基基团,合成了两种新型席夫碱铂(Ⅱ)配合物SPtA和SPtB,对其进行^(1)H NMR、^(13)C NMR、HRMS表征,并选取SPtB作为掺杂客体材料,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一系列... 为改善席夫碱铂(Ⅱ)配合物因聚集猝灭引发的性能低下问题,在其外围引入大位阻苯基基团,合成了两种新型席夫碱铂(Ⅱ)配合物SPtA和SPtB,对其进行^(1)H NMR、^(13)C NMR、HRMS表征,并选取SPtB作为掺杂客体材料,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一系列器件进行光电性质研究。结果表明,SPtA和SPtB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95℃和420℃,最大发射波长均为632 nm,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分别达到45%和47%。通过对发光层结构的优化,以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3,3'-[5'-[3-(3-吡啶基)苯基][1,1'∶3',1''-三联苯]-3,3''-二基]二吡啶(TmPyPB)作为混合主体,发光层厚度为30 nm,SPtB的掺杂浓度为3%(质量分数)制备的器件获得了10.5 cd/A的最大电流效率,7.2 Im/W的最大功率效率和9.6%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该器件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30 nm,CIE坐标为(0.64,0.35),为高色纯度的红色磷光OLED器件。研究表明,在席夫碱铂(Ⅱ)配合物的外围引入大位阻苯基,可起到减少分子聚集的作用,提升分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铂()配合 光电性质 红色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齿咪唑席夫碱配体的两个手性自旋转换铁(Ⅱ)配合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玲 任冬红 +4 位作者 刘志明 孙晓利 邱丹 顾志国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7-1364,共8页
以含有苯环和咪唑环的手性双齿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2个纯手性单核自旋转换铁(Ⅱ)配合物fac-Δ-[Fe(S-L1)3][Cl O4]2(1),mer-Λ-[Fe(R-L2)3][Cl O4]2·Et2O(2)(L1=1-对氯苯基-N-(1-正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L2=1-苯基-N-(1-... 以含有苯环和咪唑环的手性双齿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2个纯手性单核自旋转换铁(Ⅱ)配合物fac-Δ-[Fe(S-L1)3][Cl O4]2(1),mer-Λ-[Fe(R-L2)3][Cl O4]2·Et2O(2)(L1=1-对氯苯基-N-(1-正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L2=1-苯基-N-(1-异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UV)、圆二光谱(CD)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不对称双齿手性席夫碱配体中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1中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n)3]2+阳离子和2个高氯酸根阴离子。而配合物2中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2个[Fe(Ln)3]2+阳离子、4个高氯酸根阴离子和1个乙醚分子。由于铁(Ⅱ)中心周围手性配体的螺旋协调配位使[Fe(Ln)3]2+形成单一构型。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中的铁(Ⅱ)在低自旋状态,而配合物2中的铁(Ⅱ)在高自旋状态。在[Fe(Ln)3]2+中,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配合物1和2通过分子间C-H…π和C-Cl…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CD光谱证实配合物1和2在溶液中的光学活性。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在372 K和146 K发生自旋转换。由于配合物1和2具有不同的堆积方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1和2表现出不同的自旋转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手性 自旋转换 铁()配合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