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带铜宫内节育器在子宫腔内铜的溶蚀和铜离子对子宫内膜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寿民
刘子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25-26,共2页
1、带铜宫内节育器放置于子宫腔内之后,其铜丝表面迅速氧化、溶蚀;一旦氧化层形成,则腐蚀迅速减慢。由于长期的不均匀的溶蚀,可造成铜质剥落和铜丝断裂。带铜宫内节育器的铜质溶蚀是发挥其避孕效果的依据,但剥落和断裂并不是所期望的。 ...
1、带铜宫内节育器放置于子宫腔内之后,其铜丝表面迅速氧化、溶蚀;一旦氧化层形成,则腐蚀迅速减慢。由于长期的不均匀的溶蚀,可造成铜质剥落和铜丝断裂。带铜宫内节育器的铜质溶蚀是发挥其避孕效果的依据,但剥落和断裂并不是所期望的。 2、根据妇女宫内放置89个月的长期观察的数据得出铜丝溶蚀量(mg/cm)与放置时间(月)的关系式外推,直径0.2mm、纯度99.99%的铜丝,如全部溶蚀而无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铜宫内节育器
子宫腔
溶蚀
水蚀
子
宫内
膜
子宫黏膜
铜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铜宫内节育器子宫内膜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评《电子显微技术与应用》
2
作者
蔡银素
李慧娜
刘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7-I0008,共2页
自从德国学者鲁斯卡(Ruska)和诺尔(Knoll)于1931年获得的第一张放大12~17倍的电子光学系统中的光阑的像开始,翻开了用电子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的新篇章,鲁斯卡也因其此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在透射电镜的基础上,诺尔在1935年首次提...
自从德国学者鲁斯卡(Ruska)和诺尔(Knoll)于1931年获得的第一张放大12~17倍的电子光学系统中的光阑的像开始,翻开了用电子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的新篇章,鲁斯卡也因其此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在透射电镜的基础上,诺尔在1935年首次提出了扫描电镜的概念后,Oatley等于1952年制造的扫描电镜,分辨率达到了50 nm。几十年来电子显微镜技术不断发展被誉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技术
带铜宫内节育器
电子显微镜观察
诺贝尔物理奖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显微技术
子
宫内
膜
第一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铜宫内节育器使用者的长期安全性的研究
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26-26,共1页
为了证明带铜宫内节育器使用者的长期安全性,对已放置浙江CuIUD 7年左右的妇女作了抽样检查。结果表明:(一)随访资料表明使用这种节育器1~6年并无出现避孕效率降低,而且自然脱出率明显地逐年下降。(二)
关键词
带铜宫内节育器
使用者
随访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的奥秘——生育与节育
4
作者
杨宇宁
《农村科技》
2001年第1期26-,共1页
人们常常对自身的形成和变化发生浓厚的兴趣:精子和卵子是怎样产生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分?那么,我们现在就从人体的"隐私"--奇妙的生殖器官开始讲起吧!
关键词
受精卵
阴道
精子
生殖细胞
带铜宫内节育器
卵细胞
卵子
性染色体
女性生殖道
精卵结合
卵巢轴
阴囊
睾丸囊
男生殖器
外生殖器
生殖器官
子宫
女生殖器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铜宫内节育器在子宫腔内铜的溶蚀和铜离子对子宫内膜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寿民
刘子贻
机构
浙江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25-26,共2页
文摘
1、带铜宫内节育器放置于子宫腔内之后,其铜丝表面迅速氧化、溶蚀;一旦氧化层形成,则腐蚀迅速减慢。由于长期的不均匀的溶蚀,可造成铜质剥落和铜丝断裂。带铜宫内节育器的铜质溶蚀是发挥其避孕效果的依据,但剥落和断裂并不是所期望的。 2、根据妇女宫内放置89个月的长期观察的数据得出铜丝溶蚀量(mg/cm)与放置时间(月)的关系式外推,直径0.2mm、纯度99.99%的铜丝,如全部溶蚀而无剥落,
关键词
带铜宫内节育器
子宫腔
溶蚀
水蚀
子
宫内
膜
子宫黏膜
铜
离子
分类号
R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铜宫内节育器子宫内膜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评《电子显微技术与应用》
2
作者
蔡银素
李慧娜
刘静
机构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7-I0008,共2页
文摘
自从德国学者鲁斯卡(Ruska)和诺尔(Knoll)于1931年获得的第一张放大12~17倍的电子光学系统中的光阑的像开始,翻开了用电子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的新篇章,鲁斯卡也因其此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在透射电镜的基础上,诺尔在1935年首次提出了扫描电镜的概念后,Oatley等于1952年制造的扫描电镜,分辨率达到了50 nm。几十年来电子显微镜技术不断发展被誉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之一”.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技术
带铜宫内节育器
电子显微镜观察
诺贝尔物理奖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显微技术
子
宫内
膜
第一张
分类号
R169.4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铜宫内节育器使用者的长期安全性的研究
3
机构
浙江医科大学带铜宫内节育器生化研究协作组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26-26,共1页
文摘
为了证明带铜宫内节育器使用者的长期安全性,对已放置浙江CuIUD 7年左右的妇女作了抽样检查。结果表明:(一)随访资料表明使用这种节育器1~6年并无出现避孕效率降低,而且自然脱出率明显地逐年下降。(二)
关键词
带铜宫内节育器
使用者
随访资料
分类号
R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的奥秘——生育与节育
4
作者
杨宇宁
出处
《农村科技》
2001年第1期26-,共1页
文摘
人们常常对自身的形成和变化发生浓厚的兴趣:精子和卵子是怎样产生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分?那么,我们现在就从人体的"隐私"--奇妙的生殖器官开始讲起吧!
关键词
受精卵
阴道
精子
生殖细胞
带铜宫内节育器
卵细胞
卵子
性染色体
女性生殖道
精卵结合
卵巢轴
阴囊
睾丸囊
男生殖器
外生殖器
生殖器官
子宫
女生殖器
生命
分类号
R3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带铜宫内节育器在子宫腔内铜的溶蚀和铜离子对子宫内膜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朱寿民
刘子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带铜宫内节育器子宫内膜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评《电子显微技术与应用》
蔡银素
李慧娜
刘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带铜宫内节育器使用者的长期安全性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命的奥秘——生育与节育
杨宇宁
《农村科技》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