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极上空“臭氧洞”形成和演变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曲绍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3-89,共7页
-
文摘
近十年来,南极地区上空“臭氧洞”的出现、演变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气候效应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担忧。目前在南极“臭氧洞”形成理论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学说占有统治地位,但两年前魏鼎文提出的“电化学-动力学”理论颇受重视②。本文根据作者在日本南极昭和站(69°00′S,39°35′E)工作期间,收集和观测到的南极臭氧数据,极地涡旋以及有关的太阳射电活动等方面的资料,作了仔细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为魏鼎文提出的理论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进一步指出了由太阳活动所导致的带电粒子流准11年周期变化与南极上空特有的大气环流相结合,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人类活动(释放化学物质,特别是CFCs)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关键词
臭氧洞
人类活动
极地涡旋
带电粒子流
电化学-动力学理论
-
Keywords
Ozone hole
Human activity
Polar vortex
Charged particle current
Electrochemical-dynamic theory.
-
分类号
P421.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刍议极光的形成
- 2
-
-
作者
金子兴
-
机构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
出处
《地理教学》
2017年第1期60-61,共2页
-
文摘
由于教材编写者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不同版本教材对"极光形成"呈现方式多样。通过不同版本对极光形成原因表述的比较研究,认为湘教版教材表述会给一线教师带来误导。运用物理学科的知识来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厘清地理概念,形成综合思维的能力,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
关键词
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流
洛伦兹力
-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电场和磁场的时空联系
- 3
-
-
作者
汪定雄
-
出处
《恩施师专学报》
1982年第2期64-68,共5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电磁场的运动规律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的: ·D=ρ —(1) XE=-αB/αt —(2) ·B=0 —(3) XH=j+αD/αt —(4) 其中②、④两式反映了变化的电场与变化的磁场之间的联系。由麦氏方程组可知: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也可以激发磁场,电场和磁场由近及远、交替激发就形成了电磁波,这早已为许多实验所证实了。
-
关键词
电场和磁场
时空联系
S’系
S系
电磁场变换公式
磁场力
稳恒磁场
变化的电场
电场分量
带电粒子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
[社会学—民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