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0.95Si2O2N2:Eu0.05带状荧光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海雷 崔博 +2 位作者 王宏志 李耀刚 张青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6,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与气相还原氮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用于白光LED远场封装的Ca_(0.95)Si_2O_2N_2:Eu_(0.05)^(2+)带状荧光纤维。通过调节纺丝溶液的配比,得到了带状结构的Ca-Si-O-Eu前驱体纳米纤维和Ca_(0.95)Si_2O_2N_2:Eu_(0.05)^(2+)荧光... 采用静电纺丝与气相还原氮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用于白光LED远场封装的Ca_(0.95)Si_2O_2N_2:Eu_(0.05)^(2+)带状荧光纤维。通过调节纺丝溶液的配比,得到了带状结构的Ca-Si-O-Eu前驱体纳米纤维和Ca_(0.95)Si_2O_2N_2:Eu_(0.05)^(2+)荧光纳米纤维。采用SEM、XRD、PL和HSP-3000 LED光谱测试系统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微观上样品保持了带状纤维结构,宏观上以薄膜的状态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样品在1250℃下保温4 h后的XRD图谱与CaSi2O2N2的标准卡片相符合,Eu^(2+)的掺杂没有改变CaSi_2O_2N_2的晶相。在400 nm激发光的照射下,Eu^(2+)掺杂的CaSi_2O_2N_2带状纳米纤维在550 nm附近呈现出一个较宽的来自于Eu^(2+)的4f65d→4f7跃迁的发射峰。利用Ca_(0.95)Si_2O_2N_2:Eu^(2+)带状荧光纤维膜和蓝光芯片远场封装的白光LED,具有较低的色温(4832 K),较高的显色指数(86)和流明效率(125 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纤维 静电纺丝 荧光纤维 远场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0.68)Si_9Al_3(ON)_(16):Eu^(2+)带状荧光纳米纤维的制备、性能及盾构盘型滚刀的磨损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海雷 孙振川 +6 位作者 陈馈 王宏志 杨延栋 周建军 李凤远 张兵 宋法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6-872,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与气相还原氮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Ca_(0.68)Si_9Al_3(ON)_(16):Eu^(2+)带状荧光纤维薄膜。利用FE-SEM、XRD、PL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样品在微观上保持带状纤维结构,宏观上保持薄膜的状态,并具有... 采用静电纺丝与气相还原氮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Ca_(0.68)Si_9Al_3(ON)_(16):Eu^(2+)带状荧光纤维薄膜。利用FE-SEM、XRD、PL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样品在微观上保持带状纤维结构,宏观上保持薄膜的状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温度、防水及化学稳定性。样品在1500℃,Eu^(2+)的浓度为0.1下保温4 h后的XRD图谱与Ca_(0.68)Si_9Al_3(ON)_(16)的标准卡片相符合。纤维膜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表现为400~700 nm的宽峰发射光谱。将该荧光纤维膜用于盾构盘型滚刀的磨损检测,在主控室既可以实时掌握每把滚刀的磨损程度,又减少了带压和高风险地质段的人工检测,大大节约了投入成本和降低了换刀作业人员的职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带状纤维 荧光纤维 盘型滚刀 磨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高取向带状炭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袁观明 李轩科 +4 位作者 董志军 崔正威 丛野 张中伟 王俊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氧化稳定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制得了表面光洁平整的高取向带状纤维,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带状纤维的组成、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 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氧化稳定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制得了表面光洁平整的高取向带状纤维,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带状纤维的组成、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带状沥青纤维氧化稳定化过程中生成的羧基、羰基、醚等含氧官能团在随后炭化处理过程中消失;带状沥青纤维截面的平均宽度和厚度约为1.6mm和18μm,经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后收缩至1.2mm和9μm;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带状炭纤维(002)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变强,其晶体尺寸逐渐变大;与炭化处理纤维相比,石墨化纤维晶体结构更加完整,沿纤维主表面的取向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带状纤维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家骏 董志军 +4 位作者 张旭 袁观明 丛野 崔正威 李轩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99-1707,共9页
通过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得了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研究了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带状石墨纤维横截面碳层片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带状石墨纤维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得了带状中间相沥青基石墨纤维。研究了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带状石墨纤维横截面碳层片取向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带状石墨纤维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喷丝孔尺寸和纺丝速率对石墨纤维碳层片取向具有显著影响。采用低长宽比的喷丝孔在低纺丝速率下制备的石墨纤维其碳层片取向呈类辐射状,此石墨纤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在0.1C和1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36和300 m Ah?g^(-1),但其循环稳定性较差,在0.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1%;采用高长宽比的喷丝孔在低纺丝速率下制备的石墨纤维其碳层片呈波浪褶皱状且沿平行纤维主平面取向度高,此石墨纤维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相对较差,但其循环稳定性较好,在0.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8%。随纺丝速率的增加,石墨纤维碳层片整体有序度降低,平行纤维主平面取向的碳层片含量减小,由此导致纤维负极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带状石墨纤维 碳层片取向 负极材料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体取向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熊小庆 袁观明 +3 位作者 李轩科 董志军 张中伟 王俊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6-1192,共7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不同长宽比的矩形截面喷丝板,通过控制熔融纺丝时的收丝速率,制得了具有不同截面尺寸和晶体取向的高定向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喷丝孔截面尺寸对所得炭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不同长宽比的矩形截面喷丝板,通过控制熔融纺丝时的收丝速率,制得了具有不同截面尺寸和晶体取向的高定向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炭纤维,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喷丝孔截面尺寸对所得炭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丝孔的形状和收丝速度对炭纤维的晶体取向有显著影响。当收丝速度一定时,随着喷丝孔截面长宽比的减小,带状炭纤维截面碳晶体层片由褶皱平行取向结构向辐射状垂直取向结构转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所制得炭纤维的室温轴向电阻率显著减小,热导率相应增大,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随着收丝速率的增大,带状炭纤维室温轴向电阻率变化不大,但对其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喷丝孔截面长宽比和纺丝速度分别为30:1和75 m/min时,2500℃石墨化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53 GPa和234.77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基带状纤维 晶体取向 电阻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牵伸对微纳层叠带状PAN原丝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缪顺福 谭晶 +3 位作者 赵儒硕 杨卫民 程礼盛 魏鹤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采用新型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了层叠带状聚丙烯腈(PAN)碳纤维原丝,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原丝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凝固浴牵伸倍数对微纳层叠带状PAN原丝截面形态、结晶性能、力学... 采用新型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了层叠带状聚丙烯腈(PAN)碳纤维原丝,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原丝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凝固浴牵伸倍数对微纳层叠带状PAN原丝截面形态、结晶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固浴牵伸倍数的提高,层叠带状PAN原丝的厚度显著减小,线密度显著降低;层叠带状PAN原丝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随着牵伸倍数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凝固浴牵伸倍数为5.5倍时,获得的层叠带状PAN原丝的性能较好。当凝固浴牵伸倍数从5.5倍增加至6.5倍时,原丝的拉伸强度由26.08 MPa降低至23.36 MPa。实验结果表明,凝固浴牵伸倍数为5.5倍下制备的层叠带状PAN原丝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结晶度为39.1%,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26.08及6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聚丙烯腈 带状纤维原丝 凝固浴牵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舌兰杂种11648(Agave hybrid N■11648纤维的初步观察
7
作者 胡益水 《中国麻作》 1980年第4期38-38,19,共2页
近两年来,我们对剑麻纤维形态特征、成份分析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关键词 剑麻 成份分析 带状纤维 强化纤维 龙舌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