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子鹏 张文博 +2 位作者 邓梓丹 毛雷 陈青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观察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止痛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的53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维生素B12口服,500μg, 3次/d+局部针刺放血处理... 目的 观察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止痛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的53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维生素B12口服,500μg, 3次/d+局部针刺放血处理;随机选取就诊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皮肤科的53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伐昔洛韦口服,0.3 g, 3次/d+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 2次/d+维生素B12口服,500μg, 3次/d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ELISA方法检测研究组扣刺液中是否含有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随访两组至治疗后满4周,观察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治疗后次日疼痛明显缓解(P<0.05),且第3天较之于第2天疼痛进一步缓解(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里,疼痛呈梯度逐日明显缓解至仅有轻度疼痛;而对照组前3 d疼痛程度并未表现出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仍表现出中度疼痛;(2)两组均有无效病例,但对照组无效病例明显较多;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仅2例(3.78%),而对照组则有13例(24.53%);(4)研究组53例患者中有46例局部扣刺放出液(末梢动静脉血液,组织液,水疱液)里检出了IL-2、IL-4、IL-6、IL-10、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共有7例均未检出任何炎症因子。结论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可快速消肿止痛,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可能机制是有效释放了局部带状疱疹部位皮下炎症因子,显著降低了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快速有效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8-898,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综合疗法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3
作者 胡湛歆 蒋亦秀 +2 位作者 黄池清 付梦珠 刘冬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64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维生素B1+甲钴胺片+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龙...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64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维生素B1+甲钴胺片+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5 d。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P物质水平,VAS、QOL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_3^+、CD_4^+以及CD_4^+/CD_8^+明显升高(P<0.05),CD_8^+明显降低(P<0.05),血清P物质水平以及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QOL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D_4^+以及CD_4^+/CD_8^+较高(P<0.05),CD_8^+较低(P<0.05),血清P物质水平以及VAS评分较低(P<0.01),QOL评分较高(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能显著减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可能机制为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降低血清P物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龙胆泻肝汤 刺血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汉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了解用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入选47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用四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泛昔洛韦500mg、西米替丁0.2g、强的松5mg,每天3次连用14d。对照组23例用三联疗法肌注α... 目的:了解用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入选47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用四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泛昔洛韦500mg、西米替丁0.2g、强的松5mg,每天3次连用14d。对照组23例用三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0.4g、西米替丁0.2g,每天3次连用14d,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69.6%,结束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疼痛程度缓解比例四联疗法明显高于三联疗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提高治愈好转率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包烨华 陶承军 楚佳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观察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 目的:观察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镇六穴结合梅花针刺络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镇六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疗法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抑郁程度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罗明红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4期85-86,共2页
目的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程度。方法将2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并在住院日和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程度。结果出院日... 目的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程度。方法将2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并在住院日和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程度。结果出院日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可纠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建立积极的认知,从而降低其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认知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疱疹止痛灵主药栀子化学成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有田 洪英杰 +4 位作者 李洋 许丹 戈宏焱 孙木 王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主药栀子化学成分作用研究。方法:将394例分为治疗组315例,服用疱疹止痛灵;对照组79例,服用索米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4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目的: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主药栀子化学成分作用研究。方法:将394例分为治疗组315例,服用疱疹止痛灵;对照组79例,服用索米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4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揭示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痛的有效中药化学成分为栀子醇,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疱疹止痛灵 栀子醇 挥发油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3例
8
作者 何玮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6期352-352,共1页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 2 %利多卡因 3~ 5mL ,维生素B12 注射液 5 0 0 μg ,0 .9%氯化钠注射液 2mL ,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神经阻滞 ,少数病例作硬膜外注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 2 %利多卡因 3~ 5mL ,维生素B12 注射液 5 0 0 μg ,0 .9%氯化钠注射液 2mL ,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神经阻滞 ,少数病例作硬膜外注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B1片 ,地巴唑片 ,连服 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 2 4例 ,明显缓解 6例 ,轻度缓解 3例。对照组分别为 2 ,10 ,18,3(疼痛无缓解 )例。结论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显效快 ,止痛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疗法 利多卡因 维生素B12 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太青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顺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疗法 英太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10
作者 唐雪勇 杨志波 +1 位作者 王建湘 刘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47-1548,共2页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TDP加冷喷疗法三者联合治疗PHN的疗效。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5组,A组予中药、梅花针叩刺后加拔火罐、冷热疗;B组予中药、梅花针叩刺后加拔火罐;C组予中药、冷热疗;D组叩梅...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TDP加冷喷疗法三者联合治疗PHN的疗效。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5组,A组予中药、梅花针叩刺后加拔火罐、冷热疗;B组予中药、梅花针叩刺后加拔火罐;C组予中药、冷热疗;D组叩梅花针后加拔火罐、冷热疗;E组予传统药物治疗。结果:有效率A组90.0%,B组80.0%,C组75.0%,D组70.0%,E组45.0%。讨论:三联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传统药物对照组,也优于其他二联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梅花针 拔罐 物理疗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 外敷 内服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0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心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916-917,共2页
关键词 针刺 外敷 内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注射阿霉素与无水乙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成文 岳晶海 +4 位作者 赵瑛 修志民 李延涛 杜江 姜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乙醇治疗 椎旁注射 无水乙醇 阿霉素 疗效比较 神经阻滞疗法 剧烈疼痛 疗效报告 愈合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酒精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方 李海涛 云淑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神经阻滞治疗 疗效观察 无水酒精 带状疱疹神经痛 神经阻滞疗法 持续时间 发病率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有田 富琦 +1 位作者 孙木 王绍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为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和镇痛作用机理。方法:对疱疹止痛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应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5 例,总有效率96.5% ,而对照组79 例,... 目的:为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和镇痛作用机理。方法:对疱疹止痛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应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5 例,总有效率96.5% ,而对照组79 例,总有效率 44.3% ,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经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疱疹止痛灵不仅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而且实验证明,疱疹止痛灵镇痛作用对于外周交感神经末稍有阻断作用 止痛作用,而对侧脑室给予疱疹止痛灵无镇痛作用。从而证明该药止痛部位在外周交感神经末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疱疹止痛灵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疗法控制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金梅 聂发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疼痛 神经阻滞疗法 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下肢带状疱疹 抵抗力低下 后遗神经痛 剧烈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