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子鹏 张文博 +2 位作者 邓梓丹 毛雷 陈青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观察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止痛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的53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维生素B12口服,500μg, 3次/d+局部针刺放血处理... 目的 观察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止痛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的53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维生素B12口服,500μg, 3次/d+局部针刺放血处理;随机选取就诊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皮肤科的53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伐昔洛韦口服,0.3 g, 3次/d+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 2次/d+维生素B12口服,500μg, 3次/d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ELISA方法检测研究组扣刺液中是否含有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随访两组至治疗后满4周,观察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治疗后次日疼痛明显缓解(P<0.05),且第3天较之于第2天疼痛进一步缓解(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里,疼痛呈梯度逐日明显缓解至仅有轻度疼痛;而对照组前3 d疼痛程度并未表现出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仍表现出中度疼痛;(2)两组均有无效病例,但对照组无效病例明显较多;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仅2例(3.78%),而对照组则有13例(24.53%);(4)研究组53例患者中有46例局部扣刺放出液(末梢动静脉血液,组织液,水疱液)里检出了IL-2、IL-4、IL-6、IL-10、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共有7例均未检出任何炎症因子。结论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可快速消肿止痛,预防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可能机制是有效释放了局部带状疱疹部位皮下炎症因子,显著降低了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快速有效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刺放血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8例
2
作者 于清丽 印丽娜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4期727-727,共1页
带状疱疹多由心肝两经风火或脾肺两经湿热所致 ,病机多由肝气郁结 ,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结于肌肤而成。采用隔蒜围灸加针刺堵截法和拔火罐法治疗 ,能迅速控制病情 ,直捣病灶。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综合疗法 隔蒜围灸 针刺堵截法 拔火罐法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华东 卢笛 +2 位作者 李国政 周程 王冬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发作期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组(5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疗法配合龙胆泻肝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单纯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发作期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组(5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疗法配合龙胆泻肝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HN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疱、脱痂、疼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中,治疗组PHN发生率为13.73%,对照组为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发作期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病程,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且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急性发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三焦辨证分部位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静 秦悦思 刘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5-1386,共2页
目的:应用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规律,初步探讨中医分部位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根据发病部位辨证加减用药,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77.78%),显效5例(13.89%),有效3例(8.33%)。结论:中医... 目的:应用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规律,初步探讨中医分部位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根据发病部位辨证加减用药,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77.78%),显效5例(13.89%),有效3例(8.33%)。结论:中医分部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疱疹止痛灵主药栀子化学成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有田 洪英杰 +4 位作者 李洋 许丹 戈宏焱 孙木 王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主药栀子化学成分作用研究。方法:将394例分为治疗组315例,服用疱疹止痛灵;对照组79例,服用索米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4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目的: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主药栀子化学成分作用研究。方法:将394例分为治疗组315例,服用疱疹止痛灵;对照组79例,服用索米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4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揭示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痛的有效中药化学成分为栀子醇,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疱疹止痛灵 栀子醇 挥发油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辨证内服配合苦酒汤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龙期伯 范昀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68-369,共2页
作者采用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加苦酒汤外敷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临床研究,并设单纯中药内服对照组,治疗结果虽然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总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苦酒汤 外治法 内治法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调散外敷为主治疗带状疱疹20例
7
作者 王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笔者采用针刺、拔火罐、外敷雄蜈散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5~25岁2例;26~36岁15例,36岁以上21例。病程3天15例,7天28例,7...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笔者采用针刺、拔火罐、外敷雄蜈散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5~25岁2例;26~36岁15例,36岁以上21例。病程3天15例,7天28例,7天以上24例。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医外用疗法 雄蜈散/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房玉梅 高秀真 杨继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云南白药 中医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1号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157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矫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养阴 清热 解毒 活血 疱疹1号口服液 中医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宁治疗带状疱疹40例
10
作者 李红兵 陈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2-52,51,共2页
强力宁治疗带状疱疹40例李红兵,陈昆(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21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210042)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强力宁注射液我们自1992年11且-1994年11月应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 强力宁治疗带状疱疹40例李红兵,陈昆(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21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210042)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强力宁注射液我们自1992年11且-1994年11月应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患者间0例,并用病毒唑加强的松和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疗法 强力宁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100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徐丽英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笔者运用自拟《芍甘解毒汤》、《芍甘活血汤》洽疗100例,获良效。 病例选择 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发病后 3~21d,具有明显水疱、大疱或渗液糜烂的门诊病人。女54例,男 46例。年龄10~91岁。50岁以上60例...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笔者运用自拟《芍甘解毒汤》、《芍甘活血汤》洽疗100例,获良效。 病例选择 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发病后 3~21d,具有明显水疱、大疱或渗液糜烂的门诊病人。女54例,男 46例。年龄10~91岁。50岁以上60例占60%。病期3~21d。发病部位;肋间神经受累(50例)为最多,其余依次为腰骶神经、三叉神经、臂丛及尺挠神经、颈部神经、股神经。辨证分型:热毒型为皮肤焮红,有疱壁紧张的水疱、大疱,疼痛显著,伴口苦,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6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外敷法治疗带状疱疹32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永韬 《中医函授通讯》 1992年第1期31-31,共1页
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俗称“缠腰龙”、“蛇丹”、“蛇串疮”。笔者运用家传中药分期外敷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和资料本组共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8岁,30岁以上18例;病程,最短3天,最... 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俗称“缠腰龙”、“蛇丹”、“蛇串疮”。笔者运用家传中药分期外敷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和资料本组共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8岁,30岁以上18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天,平均5.2天;敷药最多7次,最少2次,平均3.5次;皮损分布,颈面6例,上肢2例,胸胁20例,腰部3例,下肢1例。属Ⅰ期12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疗法 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有田 富琦 +1 位作者 孙木 王绍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为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和镇痛作用机理。方法:对疱疹止痛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应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5 例,总有效率96.5% ,而对照组79 例,... 目的:为探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和镇痛作用机理。方法:对疱疹止痛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应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5 例,总有效率96.5% ,而对照组79 例,总有效率 44.3% ,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经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疱疹止痛灵不仅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而且实验证明,疱疹止痛灵镇痛作用对于外周交感神经末稍有阻断作用 止痛作用,而对侧脑室给予疱疹止痛灵无镇痛作用。从而证明该药止痛部位在外周交感神经末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疱疹止痛灵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兆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353-,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太青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顺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疗法 英太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者行之”治疗带状疱疹90例
16
作者 郭炎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28-28,共1页
带状疱疹疼痛为其主要症状。笔者自1988年以来,以《内经》“逸者行之”之法则辨治其疼痛,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1例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3岁。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
17
作者 罗肇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医疗法 龙胆泻肝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砭镰拔火罐法治疗带状疱疹82例
18
作者 沈光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6期15-15,共1页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俗称“缠腰龙”、“蛇串疮”,因好发于胸胁、腰部,故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笔者采用砭镰加拔火罐法为主,治疗本病82例,收到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均系1995年以来门诊收...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俗称“缠腰龙”、“蛇串疮”,因好发于胸胁、腰部,故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笔者采用砭镰加拔火罐法为主,治疗本病82例,收到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均系1995年以来门诊收集的病例。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10~30岁29例,30~50岁35例,50岁以上者18例;发病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豆饮加味治疗带状疱疹
19
作者 白淑菊 《中医函授通讯》 1991年第4期39-39,共1页
《世医得效方》中的“三豆饮”,是预防麻疹、水痘的有效良方,由赤小豆、绿豆、黑豆、生甘草等组成。笔者用三豆饮加味治疗多例带状疱疹,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在20—50岁,以20—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三豆饮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岭南皮肤病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征文通知
20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24-524,共1页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5年11月20-23日在广州市举办“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5年11月20-23日在广州市举办“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会议期间同时举办“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和“岭南皮肤病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征文内容:1、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临床总结、特色疗法、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中医 中西医结合 论坛征文 学术会议 特应性皮炎 字数要求 特色疗法 外用制剂 病例报告 临床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