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带状旋耕播种技术的优点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关会 任省茂 张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124-124,共1页
介绍了玉米带状旋耕播种技术的要点和优点,分析了其效益,并对其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玉米 带状旋耕 播种技术 优点 效益 注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玉米带状旋耕高产栽培技术及成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35-35,38,共2页
从机械调整、品种及播量、机械开沟防渍、肥料运筹等方面总结秸秆还田玉米带状旋耕技术,并分析实施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带状旋耕 成效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清垄带状旋耕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的研制与应用
3
作者 杜亚尊 庞阿建 李晓冬 《河北农机》 2022年第15期16-18,共3页
为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和肥料利用率,有效预防二点委夜蛾危害,开展了玉米清垄带状旋耕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的研制应用。该机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清垄灭茬、带状旋耕、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作业,省工省时省事,实现了玉米生产节本增效... 为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和肥料利用率,有效预防二点委夜蛾危害,开展了玉米清垄带状旋耕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的研制应用。该机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清垄灭茬、带状旋耕、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作业,省工省时省事,实现了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本文从机具的结构参数、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如何做好推广应用列出了具体工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清垄灭茬 带状旋耕 分层施肥 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原垄带状灭茬旋耕机的设计
4
作者 刘大林 刘恩宏 +1 位作者 李明金 赵大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2-133,共2页
针对保护性耕作中,原茬垄带状状所应满足的各项农艺要求,设计了灭茬旋耕机,并对此此进行了讨论研究。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原垄带状灭茬旋耕 设计 抗旱保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带状复式整地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文峰 付天鹏 +3 位作者 何跃 卢佳琪 常晋恺 王吉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2,共13页
针对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中苗床整地的技术特点,设计一种带状少耕整地复式作业机具,解决规模化水田整地作业的少、免耕技术问题,实现水田苗床间隔精细整地、浅松及条施肥复式作业。根据现有水稻宽窄行种植行距要求,通过对其带状旋耕部件... 针对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中苗床整地的技术特点,设计一种带状少耕整地复式作业机具,解决规模化水田整地作业的少、免耕技术问题,实现水田苗床间隔精细整地、浅松及条施肥复式作业。根据现有水稻宽窄行种植行距要求,通过对其带状旋耕部件运动学分析以及特殊旋耕刀片设计,确定了带状旋耕机构的关键参数,实现300 mm整地作业带,相邻300 mm区域为免耕带;通过EDEM离散元运动学仿真,运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方法优化多区段旋耕刀组最佳排列方式、机具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田带状旋耕复式整地机碎土率、地表平整度、单条耕作带宽、耕作带宽稳定性系数分别为92.97%、18.4 mm、300.9 mm、95.3%,满足规模化水稻苗床土壤整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复式整地机 带状旋耕 离散元法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精少耕起垄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陈凯阳 刘龙 +5 位作者 刘道奇 孙千涛 钱凯 王东伟 孙文喜 李秀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06,共7页
针对麦后花生起垄播种农艺要求,采用带状旋耕作业方式,设计了一种花生精少耕起垄播种机。该机可一次完成带状旋耕、起垄等多道工序,减少人工投入和能耗。根据种植农艺要求和带状旋耕作业方式要求,确定了旋耕刀具为L型刀、播种机作业幅宽... 针对麦后花生起垄播种农艺要求,采用带状旋耕作业方式,设计了一种花生精少耕起垄播种机。该机可一次完成带状旋耕、起垄等多道工序,减少人工投入和能耗。根据种植农艺要求和带状旋耕作业方式要求,确定了旋耕刀具为L型刀、播种机作业幅宽为1.90 m、旋耕区域幅宽为1.00 m、旋耕深度为100 mm、起垄高度为150 mm;通过对平行四杆仿形机构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上仿形牵引角为20°、下仿形牵引角为15°、总仿形量为200 mm;通过对排种器的工作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河南省种植较为广泛的豫花22号花生种子的几何尺寸,确定了排种轮直径为120 mm、型孔数量为6、型孔截面直径为30 mm、型孔深度为13 mm、型孔最小长度为15 mm、调节轴行程为20 mm。对花生精少耕起垄播种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精少耕起垄播种机播种双粒率为95.78%、漏播率为3.61%、重播率为0.60%、播深合格率达到92%、田间出苗率为90.14%,能够满足花生起垄播种的种植要求,可为花生播种机械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播种机 带状旋耕 起垄 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灭茬、苗带旋耕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向军 李连豪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9,共7页
为解决高寒垄作地区保护性耕作残茬处理的问题,结合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特点,设计一种与60~75 kW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组合式灭茬、苗带旋耕整地机。该机采用垄上灭茬—垄中带状旋耕—耕后回土镇压的耕作方法,能够一次完成灭茬、旋耕、碎土... 为解决高寒垄作地区保护性耕作残茬处理的问题,结合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特点,设计一种与60~75 kW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组合式灭茬、苗带旋耕整地机。该机采用垄上灭茬—垄中带状旋耕—耕后回土镇压的耕作方法,能够一次完成灭茬、旋耕、碎土、埋茬和镇压等多项作业。阐述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关键工作部件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并以作业速度、旋耕深度和刀轴转速为影响因素,对其工作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刀轴转速466 r/min、作业速度1.3 m/s、旋耕深度26 cm,得到较优工作参数,此时根茬粉碎率为93.68%,符合保护性耕作要求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带灭茬 带状旋耕 保护性耕作 联合整地机 根茬粉碎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地双轴驱动防堵式小麦免耕播种机 被引量:27
8
作者 朱惠斌 李洪文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李慧 卢彩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4,共6页
针对稻茬地土壤粘重、根茬量大韧性强的特点和免耕播种作业的要求,基于旋转部件的铣切、冲击、破碎和抛撒原理,应用带状旋耕和粉碎技术,设计了稻茬地双轴驱动防堵式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切茬、开沟、防堵、主动覆土和镇压等功能。田... 针对稻茬地土壤粘重、根茬量大韧性强的特点和免耕播种作业的要求,基于旋转部件的铣切、冲击、破碎和抛撒原理,应用带状旋耕和粉碎技术,设计了稻茬地双轴驱动防堵式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切茬、开沟、防堵、主动覆土和镇压等功能。田间播种性能试验表明,带状旋耕能较好地完成切茬、开沟作业,粉碎装置将收集到的土壤进行了有效的二次粉碎和抛撒,实现了均匀覆土的功能,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4.33%和2.73%,机具的通过性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稻茬地 带状旋耕 粉碎 防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保护性节水少耕技术研究
9
作者 初江 《农机科技推广》 2004年第3期21-21,共1页
水田土壤易沉实板结,耕层水分饱和,空气被排除,呈还原状态,当秋季排水落干后充满空气时,又呈氧化状态。这样反复循环形成一种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使稻田土壤在物质的转化和移动、养分的保持与释放等方面,都与一般旱田... 水田土壤易沉实板结,耕层水分饱和,空气被排除,呈还原状态,当秋季排水落干后充满空气时,又呈氧化状态。这样反复循环形成一种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使稻田土壤在物质的转化和移动、养分的保持与释放等方面,都与一般旱田土壤不同。针对稻田土壤的上述特点和传统耕作方法的弊端,我们试验了一种新的稻田耕作栽培技术——水田保护性节水少耕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田保护性节水少耕技术 水田带状旋耕 水稻秸秆还田 作业量 作业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