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苜蓿不同品种AMV和WCMV带毒检测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程守丰 梁巧兰 +2 位作者 魏列新 桑旭文 姜玉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0-149,共10页
为明确甘肃省大面积种植的苜蓿品种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带毒情况及这两种病毒侵染后对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AS-ELISA)和生理生化方法分别对种植于实验室30 d苗龄的12个苜蓿... 为明确甘肃省大面积种植的苜蓿品种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带毒情况及这两种病毒侵染后对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AS-ELISA)和生理生化方法分别对种植于实验室30 d苗龄的1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带病毒检测及携带不同病毒的苜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防御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2个苜蓿品种可分为不携带病毒、携带病毒AMV、携带病毒WCMV、携带病毒AMV和WCMV,病毒检出率为66.7%,其中AMV检出率为50.0%、WCMV检出率为41.7%、AMV和WCMV复合侵染率为25.0%。方差分析表明,两种病毒复合侵染、AMV、WCMV单独侵染与不带病毒(CK)相比,苜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而3种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显著升高,且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苜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两种病毒单独侵染;而POD、PPO、PAL均高于两种病毒单独侵染。结果表明AMV、WCMV侵染不同品种苜蓿对其生理生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苜蓿花叶病毒 白三叶草花叶病毒 带毒情况 叶绿素 防御酶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