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荀子的“帝王之术”及其政治儒学特质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洪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214,共13页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强烈的具有政治现实主义色彩的“政治家”立场,绝非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家形象。其次,荀子“帝王之术”谋求治国能力的提升,强调“圣王”必须具备政治思维,懂得以利害眼光来分析政治生活并懂得如何利用手中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具有根据客观事实准确判断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杀伐决断能力以及高明的领导和掌控能力。最后,荀子的“帝王之术”落脚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圣王”应始终重视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的根本地位,并努力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以实现国家富强。荀子“帝王之术”就是依托“圣王”以“政治”的方式来实现帝王之业,既体现了荀子政治儒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帝王之术 政治儒学 政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治术上升为帝王之术——论《墨子治要》及魏徵的墨学观
2
作者 金鑫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10,共9页
魏徵是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之一,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他主持编纂的《群书治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收入《墨子治要》,体现出魏徵择取诸子各家之长而力图融为一体的多元化思想。《墨子治要》分别... 魏徵是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之一,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他主持编纂的《群书治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收入《墨子治要》,体现出魏徵择取诸子各家之长而力图融为一体的多元化思想。《墨子治要》分别从亲贤远佞、遵循法度、忧国忧民、节制有度、尊贤重能、勤政爱民、顺行道义等方面给唐代统治者提供施政参考,其节选《墨子》篇章文字的过程,实质上是有目的地重新阐释墨子的治世观,即从君王的角度将其上升至专为王治的新高度。与此同时,魏徵在朝政上对唐太宗的献策谏言主要从隋末"丧乱"到唐初"天下大治"展开,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礼仪各方面,其中于治国方略、君臣民关系、用人之道等几方面中体现出来的墨学观尤为珍贵,可见"贞观之治"中,墨学的身影不可磨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徵 《墨子治要》 墨学观 帝王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论荀子“帝王之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绍光 《学海》 1998年第4期94-100,共7页
荀子一生的重要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98-238年之间。此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已经强大起来,尤其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并运用连横政策极力兼并东方六国,秦统一中国的大局已定。荀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 荀子一生的重要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98-238年之间。此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已经强大起来,尤其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并运用连横政策极力兼并东方六国,秦统一中国的大局已定。荀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一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帝王之术 尚贤使能 述论 新兴地主阶级 为政者 士大夫 礼的起源 荀子·修身 长远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师从荀卿考论——兼及荀、韩思想之“异”与“同”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世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8-192,共5页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之兰陵;其所学内容更多是有关"帝王之术"的内容。荀子的儒家学说对韩非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思想在这一点上又体现出了内在的一致性。在目前研究者更多看到荀、韩思想之不同、更多强调二者的对立性时,这种一致性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荀卿 帝王之术 诸子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斗酒缘由考
5
作者 罗文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1,共1页
李白斗酒缘由考罗文进李白喜酒豪饮,在诗中时有流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品... 李白斗酒缘由考罗文进李白喜酒豪饮,在诗中时有流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品读这一类诗,无不让人惊诧李公之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及时行乐 诗创作 汹涌的波涛 挥斥幽愤 《丽人行》 诗的意象 杜甫 帝王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