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地貌形态数据集
1
作者 韩盼 余国安 +1 位作者 侯伟鹏 卢志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40-255,共16页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或沟谷出口处常见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的地貌形态特征对于研究扇体地貌空间分异,揭示其发育成因十分重要。作为典型的湿润高山河谷区,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本数据集系统涵盖流域内4个不同...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或沟谷出口处常见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的地貌形态特征对于研究扇体地貌空间分异,揭示其发育成因十分重要。作为典型的湿润高山河谷区,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本数据集系统涵盖流域内4个不同子区域(帕隆藏布干流及曲宗藏布、波堆藏布和易贡藏布3条主要支流)133个冲积扇及其来源流域的实测地貌形态特征和扇体类型等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2025年,通过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野外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和生成。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严格遵循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化流程。本数据集可为探索不同环境条件和空间尺度下冲积扇地貌特征及其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流域 冲积扇 地貌形态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栋 王军朝 杨东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2,129,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 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蠕滑型、较厚冲洪积物覆于冰碛层之上的水岩作用控制型以及冰碛层夹湖相沉积差异风化型。针对研究区最常见的浅层破坏模式,以测窗法面含石率及泥沙含量来描述宽级配特征,以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表示固结程度,以坡长与高度对数比表示地形要素,考虑植被覆盖及松散层厚度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建立并验证了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的实用化进行探索,得到不同冰碛物斜坡高度所对应的坡度值,当冰碛物斜坡高度小于10 m时,坡度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斜坡结构 稳定性模型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沟槽型雪崩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根 孙春卫 +2 位作者 杨成业 文洪 张烜途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1年第1期35-43,共9页
采用遥感手段解译帕隆藏布流域9106处沟槽型雪崩灾害点,通过应用GIS方法结合ALOS高精度数字地形数据,统计分析了帕隆藏布流域沟槽型雪崩的分布规律,并对典型沟槽雪崩的地形地貌及结构等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帕隆藏布流域沟... 采用遥感手段解译帕隆藏布流域9106处沟槽型雪崩灾害点,通过应用GIS方法结合ALOS高精度数字地形数据,统计分析了帕隆藏布流域沟槽型雪崩的分布规律,并对典型沟槽雪崩的地形地貌及结构等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帕隆藏布流域沟槽型雪崩发育明显的积雪区、运动区和堆积区,具有雪崩量大、运动速度快、冲击能量大、破坏力强等特征。(2)研究区沟槽型雪崩灾害分布呈从北到南、从东向西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在高海拔、森林覆盖率较低、狭窄陡峻的河谷岸坡上。(3)研究区沟槽型雪崩灾害分布在海拔3200∼5700 m内,坡度在25°∼50°之间,坡向在60°∼132°、222°∼288°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流域 沟槽型雪崩 雪崩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群发性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元灵 王军朝 +3 位作者 陈龙 刘建康 杨东旭 张佳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7-402,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热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流域高差大,沟道纵比降大,尤其沟谷上游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蚀围谷利于水源、物源的聚集。泥石流以沟源处的松散冰碛物为主要物源。此外,北岸比通沟泥石流因沟岸崩滑物源丰富、沟道狭窄,形成多处堵点,产生堵溃放大效应。南岸赤担隆巴泥石流则沟道宽缓,崩滑物源较少。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强降雨。泥石流暴发前两日出现强降雨,使得沟内松散物质含水量增加,趋近饱和,稳定性降低。泥石流暴发当日再次出现强降雨,直接激发了泥石流。经对暴发当日小时雨量分析,认为比通沟泥石流由凌晨2点的集中降雨启动,但由于沟道堵塞严重,龙头数小时后才到达沟口。赤担隆巴由当日11点的集中降雨启动,随后顺沟下泄,堆积于老扇之上,形成灾害。经分析,沟口观测的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3.3~3.6mm,推测主要形成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7.6~8.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帕隆藏布流域 藏东南 临界雨量 堵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雪崩关键影响因素与易发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文洪 王栋 +4 位作者 王生仁 杜世回 向世谊 凌斯祥 巫锡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415,共12页
雪崩灾害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一类灾害,通过对雪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构建雪崩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可为布局在青藏高原的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 雪崩灾害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一类灾害,通过对雪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构建雪崩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可为布局在青藏高原的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识别出381个崩至林线以下的沟槽型雪崩范围,综合选取了18个雪崩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获得了帕隆藏布流域雪崩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赋予各影响因素权重,通过加权信息量(PCA-I)和加权确定性系数(PCA-CF)进行雪崩易发性区划,采用ROC曲线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帕隆藏布流域内雪崩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气候气象、宏观地形、微观地形和抑制作用成分4类主成分因素,其中气候气象解释了30.61%的数据变异,地形地貌解释了21.23%的数据变异;PCA-Ⅰ模型计算的雪崩易发性区划指数在[-2.41,1.365]区间内,PCA-CF得到雪崩易发性区划指数在[-0.549,0.424]区间内,两者ROC曲线的AUC均大于0.70;但PCA-Ⅰ模型计算的雪崩易发性结果在帕隆藏布下游通麦段的河谷区呈现明显的异常区,相对而言,PCA-CF模型计算的雪崩易发性区划指数更合理,且其ROC曲线的AUC评价精度高达0.913。整体结果表明雪崩高易发区域主要分布于帕隆藏布上游窄谷段(然乌至玉普段)、中下游(玉普至通麦段)两岸山岭的山脊部位和各支流窄谷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崩 易发性区划 关键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冰湖变化及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娟 姚晓军 +3 位作者 高永鹏 祁苗苗 段红玉 张大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2-1143,共12页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帕隆藏布流域面积≥0.01 km^2冰湖时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潜在危险性冰湖进行判别和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共有冰湖351个,面积50.48 km^2,且面积和数量分别以面积>1 km^2和面积<0.1 km^2的冰湖为主,这些冰湖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5400 m之间.近50年来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总体呈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态势;海拔<3000 m的冰湖相对稳定,而海拔>4500 m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则相对迅速.近50年间帕隆藏布流域冰川面积减少591.34 km^2,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末端退缩和冰川融水增加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发育空间和物质来源.切毛措、光谢错等9个冰湖为潜在危险性冰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溃决可能处于活跃阶段,其形成和暴发也将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 危险性评估 冰川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低频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分析——以倾多镇抄布隆巴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宪阳 张佳佳 +3 位作者 杨东旭 王军朝 高波 李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103-107,共5页
2017年8月3日西藏波密县倾多镇抄布隆巴暴发泥石流,此前70余年未暴发过泥石流,作为帕隆藏布流域典型的低频泥石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为大量的冰川融水使位于沟源处的大量冰水堆积体处于饱和状态,使土体内部摩擦系数大大降低,黏聚力急剧... 2017年8月3日西藏波密县倾多镇抄布隆巴暴发泥石流,此前70余年未暴发过泥石流,作为帕隆藏布流域典型的低频泥石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为大量的冰川融水使位于沟源处的大量冰水堆积体处于饱和状态,使土体内部摩擦系数大大降低,黏聚力急剧减小,超过土体稳定性临界点突然发生溃决及大规模崩滑,致使沟道内堆积的大量冰水堆积物进入沟道形成泥石流。并采用形态实测法和称重法等方法计算其流量、流速及重度。通过分析抄布隆巴泥石流的成因,对帕隆藏布流域低频泥石流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帕隆藏布流域低频泥石流大部分以冰川型泥石流为主,且预测区域内泥石流沟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具多频次、多成因、规模不等的暴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流域 低频泥石流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下帕隆藏布江流域不同重现期洪水量级的预估
8
作者 李辰龙 李大洋 +3 位作者 王强 付晓花 杨龙 田富强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青藏高原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重现期洪水量级计算可为当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以帕隆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将分布式水文模型VIC-Glacier与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 青藏高原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重现期洪水量级计算可为当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以帕隆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将分布式水文模型VIC-Glacier与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以及冰川未来变化预估结果,推求未来近期(2027—2040年)、中期(2047—2060年)、远期(2087—2100年)在中等强迫(SSP2-4.5)和高强迫(SSP5-8.5)情景下不同重现期的洪水量级。结果表明:帕隆藏布江流域洪水量级及其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未来气候情景下,冰川覆盖面积减少、降水量增加导致径流组分发生改变;对于有冰川覆盖流域,不同重现期洪水量级未来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6.46%~32.27%;对于无冰川覆盖流域,不同重现期洪水量级未来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2.87%~1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量级 VIC-Glacier模型 随机森林 CMIP6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波密-然乌段)冰川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9
作者 赵聪 梁京涛 +2 位作者 王军朝 杨磊 张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6-62,共7页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中国海洋性冰川最为发育的藏东南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帕隆藏布流域冰川变化极为显著。采用多期遥感影像,对1994~2015年间帕隆藏布流域波密至然乌段的冰川变化趋势、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中国海洋性冰川最为发育的藏东南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帕隆藏布流域冰川变化极为显著。采用多期遥感影像,对1994~2015年间帕隆藏布流域波密至然乌段的冰川变化趋势、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余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451.72 km 2,各冰川每年大约退缩2.48%~2.95%,气温升高以及降雨量减少是导致冰川面积持续退缩的主要原因。②由于帕隆藏布江南岸山坡所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更少,但降水却更加充沛,使得帕隆藏布江南岸冰川分布面积及覆盖率远大于北岸,而冰川退缩速率远小于北岸。③冰川的不断退缩使得沟道上游大量冻融松散物源在冰雪融水的外动力条件下,进入沟道形成松散堆积物源,导致流域内大规模发育冰川泥石流。由于帕隆藏布江南岸冰川规模更大,导致帕隆藏布江南岸冰川泥石流更为发育。④冰川变化动态监测对冰川泥石流机理分析以及预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遥感 冰川泥石流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流域水文模拟与径流水源解析——以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班春广 徐宗学 +3 位作者 左德鹏 李鹏 王静 达瓦次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文模型开展水文模拟及径流组分研究,提高了总体建模质量.结果表明:在率定期和验证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95和0.94,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降雨径流、融雪径流、冰川径流和基流作为径流来源,占总径流的比例分别为10%、25%、45%和20%,冰川径流和融雪径流是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月尺度上,冰川径流在7-8月占比最大,融雪径流在4-6月占比最大,降雨径流在各月占比最小.冰川径流占比最高,短期内可提供更多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而言冰川径流将逐渐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因此,当地需提高应对径流变化潜在风险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 径流水源解析 SPHY水文模型 雅鲁藏布 帕隆藏布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培清 黎普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21-22,62,共3页
介绍藏东南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貌环境、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 ,并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藏东南地区是古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接触地区 ,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分布特殊 ,第四系地质作用强烈 ,地震活动频繁 ;该地区绝对... 介绍藏东南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貌环境、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 ,并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藏东南地区是古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接触地区 ,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分布特殊 ,第四系地质作用强烈 ,地震活动频繁 ;该地区绝对和相对高度都很大 ,河谷深切 ,岭谷高差一般在 1 5 0 0~ 2 5 0 0m .这些地貌特点 ,导致了气候上的立体效应 ,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 ,年平均气温递减 ,降水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滑坡 地质灾害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宗佶 付校龙 游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39,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目前唯一的冰川泥石流流量经验模型无法定量反映雨热耦合变化的影响。根据度日模型冰雪融水当量和泥石流流量雨洪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雨热耦合条件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模型。通过统计51 a降雨和温度观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目前唯一的冰川泥石流流量经验模型无法定量反映雨热耦合变化的影响。根据度日模型冰雪融水当量和泥石流流量雨洪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雨热耦合条件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模型。通过统计51 a降雨和温度观测资料的变化趋势,建立了帕隆藏布流域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计算重现期标准,并通过对典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准确性相比经验模型明显增加。进一步以帕隆藏布流域15条典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为例,开展气候变化条件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和预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量化雨热耦合条件对泥石流流量的影响,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冰川泥石流的防治关键参数计算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融水型泥石流 泥石流流量 度日模型 雨热耦合变化 气候变化 帕隆藏布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