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胡成一 何康 +2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 SWI扫描,分别测量各组黑质致密带宽度(WPCSN)、中脑直径以及WPCSN与中脑直径比值,并观察黑质致密部背外侧部“燕尾征”显示情况,评估其在鉴别PD和VP的应用价值。结果PD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明显小于V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中脑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PD患者中,26例未显示“燕尾征”,VP患者中,9例未显示“燕尾征”,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SWI在鉴别PD与VP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CFT联合^(18)F-FDG PET/CT脑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ET/CT双示踪剂联合脑显像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3例,并分为帕金森病(PD)组40例、多系统萎缩(MSA)组20例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13例,选取2020年9—10月招募的10例健康受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脑显像图像特点,并对尾状核、壳核结合率指数和相应脑区的放射性摄取簇值等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情况,PD组具有显著不对称性,MSA组受损更均匀,PSP组患者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最严重。葡萄糖代谢方面,MSA组小脑半球的葡萄糖代谢较其他组显著减低(P均<0.05)。M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患侧丘脑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及PD组与MSA组的中脑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及前扣带回皮层方面,PSP组与正常对照组及PD组单侧或双侧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示踪剂可以弥补单示踪剂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不足,可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3
作者 随夏霏 张向东 +1 位作者 孙九艳 付越姣 《华夏医学》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VP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多巴丝肼)、观察组40例(MGS联合多巴丝肼)。对比两组临床疗...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VP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多巴丝肼)、观察组40例(MGS联合多巴丝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评定第二、三分量表(UPDRSⅡ、UPDRSⅢ)、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评分、神经递质[神经丝蛋白轻链(sNFL)、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5-羟色胺(5-HT)]、微炎症状态[载脂蛋白A1、白细胞介素-32(IL-32)、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IL-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比6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PDQ-39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NFL、IL-32、Hcy、IL-1水平降低,β-APP、5-HT、载脂蛋白A1水平升高(P<0.05)。结论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VP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神经递质紊乱状态,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丝肼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图像联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4
作者 李晨阳 王晨涵 +5 位作者 王静 焦方阳 徐蒨 张慧玮 左传涛 蒋皆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据库3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IPD 21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9例、多系统萎缩(MSA)60例;包括2个队列(训练组270例和测试组6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及临床信息并进行比较。开发一种IDLR提取特征指标,在影像组学特征的监督下从神经网络提取器收集的特征中筛选IDLR特征,并在测试组中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计算构建的IDLR模型、传统影像组学模型、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IPD/PSP/MSA组间两两分类的模型性能指标与曲线下面积。采用100次10折交叉验证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与测试。通过特征映射展示大脑相关感兴趣区,使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突出大脑中最相关的信息并可视化,检查不同疾病组的模型输出热力图,并将其与临床诊断位置进行比较。结果IDLR模型在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分类效果最好,测试组中的曲线下面积(MSA与IPD 0.9357,MSA与PSP 0.9754,IPD与PSP 0.9825)优于其他模型(影像组学模型:Z=1.31~2.96,P均<0.05;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Z=1.22~3.23,P均<0.05)。筛选后的IDLR特征映射的影像组学感兴趣区与梯度加权类激活图切片热力图可视化高度一致。结论IDLR模型在^(18)F-FDG PET图像中具备对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与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张驰 肖阳 吕文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与血脂、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进而为临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1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与血脂、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进而为临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1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同性别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UA(281.60±62.05)μmol/L、TC(4.43±0.74)mmol/L、TG(1.17±0.52)mmol/L、LDL-C(2.50±0.25)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14.16±78.14)μmol/L、(4.76±0.83)mmol/L、(1.65±0.87)mmol/L、(2.86±0.7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LDL-C(2.71±0.62)mmol/L高于混合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2.37±0.59)mmol/L,强直迟缓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HDL-C(1.49±0.35)mmol/L高于震颤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1.32±0.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TC(4.26±0.62)mmol/L、TG(0.72±0.77)mmol/L、LDL-C(2.24±0.71)mmol/L均低于女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患者的(4.60±0.37)、(1.47±1.14)、(2.77±0.82)mmol/L,HDL-C(1.49±0.36)mmol/L、UA(295.73±86.47)μmol/L明显高于女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1.35±0.47)mmol/L、(267.76±75.9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实施血脂与UA检测,验证其血脂与UA水平相比于健康群体更低,其指标水平与患者性别、疾病类型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为病情评价辅助指标,为临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征 血脂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樊凤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 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P不同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检出情况。结果:CTA、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时,Ⅰ级与Ⅲ级改良Hoehn—Yahr分级检出率分别为90.32%、87.50%,显著高于CTA单独检测的67.74%、50.00%与单独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61.29%、50.00%(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单独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脂质型、混合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VP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CT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突出,能明确病变分级,并准确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诊断价值 CT头颈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护理在帕金森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胡细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人文护理在帕金森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帕金森综合征合并抑郁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分析人文护理在帕金森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帕金森综合征合并抑郁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比较两组病情程度、生活质量、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46)。结论:人文护理在帕金森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病情,缓解其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护理模式 帕金森综合征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影像与临床特征
8
作者 史洪润 孙斌 蒲传强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综合病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理学 尸检病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洪润 孙斌 +2 位作者 蒲传强 姚晨 刘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5 0例VP及 118例帕金森病 (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并与 3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 (PDCI)者对照。结果 VP发病年龄大...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5 0例VP及 118例帕金森病 (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并与 3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 (PDCI)者对照。结果 VP发病年龄大于PD ;多伴长期高血压 ;以肌强直 少动起病者多见 ;临床上以对称性铅管样肌强直 少动为主 ,静止性震颤少见 ;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和智能障碍、尿失禁。PD和PDCI多以震颤起病 ;常有静止性震颤 ;非对称齿轮样肌强直多见。VP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发基底节 (72 % )、脑室周围腔梗 (5 2 % ) ,且双侧多见 ,分别占相应部位的 6 9%和 73%。结论 VP发病与长期高血压有关 ;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梗是导致VP的主要原因 ;VP临床表现不同于PD或PDCI;出现PD表现后 ,及时MRI或CT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病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吉中国 范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 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心理弹性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志芬 张全英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PAC心理弹性理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PAC心理弹性理论及认知... 目的探讨PAC心理弹性理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PAC心理弹性理论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帕金森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帕金森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和定向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PAC心理弹性理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PAC心理 心理弹性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军 刘春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4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停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8%,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1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疗效显著,而且对于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等多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 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浩杰 袁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脑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的47例早期PD患者、26例VP患者和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脑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的47例早期PD患者、26例VP患者和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99Tcm-TRODAT-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egions ofinterest,ROI)技术分别计算各组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PD患者患肢对侧纹状体对99Tcm-TRODAT-1的摄取减少,患肢同侧和对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均较正常对照者均值明显降低(P<0.05)。VP患者双侧纹状体区对99Tcm-TRODAT-1的摄取接近正常,患肢同侧和对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与正常对照者双侧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99Tcm-TRODAT-1显像及半定量分析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及与V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蛋白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37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伟 王亚 徐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探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 目的探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运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a wall thickness,IM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19%(33/37),对照组为70.27%(27/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运动检查、精神行为情绪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运动检查、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显著降低,以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IMT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阻力指数、IMT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止颤法针刺联合固肾益智汤可提高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疗效,控制病情,改善颈动脉血液参数和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止颤法 针刺 固肾益智汤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肾虚血瘀证 颈动脉血液参数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丹参多酚酸盐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肌僵直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莫少珍 廖建平 +1 位作者 高庆强 贺怡韵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520-521,共2页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帕金森患者肌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帕金森综合征伴肌僵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帕金森患者肌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帕金森综合征伴肌僵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伴肌僵直患者效果突出,可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丹参多酚酸盐 帕金森综合征 肌僵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地补肾汤联合祛瘀通络针刺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肾虚血瘀证4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胜利 宿建宁 欧阳怀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356-2360,共5页
目的探讨怀地补肾汤联合祛瘀通络针刺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VPS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剩余41例(脱落4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怀地补肾汤联合祛瘀通络针刺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VPS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剩余41例(脱落4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剩余41例(脱落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怀地补肾汤联合祛瘀通络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中医疗效。使用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中的第Ⅱ、Ⅲ部分对患者的运动症状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使用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ing’s Parkinson’s Disease Pain Scale,KPP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the 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进行评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protein light chain,NFL),白介素32(interleukin 32,IL-3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两组的MDS-UPDRSⅡ、Ⅲ评分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KPP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PDQ-39低于治疗前,治疗组的PDQ-39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显著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NFL、Hcy、IL-32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NFL、Hcy、IL-3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怀地补肾汤联合祛瘀通络针刺有助于提高VPS肾虚血瘀证的治疗效果,能显著减轻帕金森症状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补肾汤 祛瘀通络针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肾虚血瘀证 帕金森症状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血脂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老年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毅 韩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2期176-177,共2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GM1)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积分改善情况,比...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GM1)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采取依达拉奉与神经节苷酯联合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症,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依达拉奉 GM1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伴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奇 邓珊珊 周红 《内科》 2015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分析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4.3%;实验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等营养学指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1.4%;实验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应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早期 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诱发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春雷 王艳 +1 位作者 董青阳 杨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2期108-109,共2页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治疗剂量时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袭,血氨水平在正常范围,患病率为5%~6%,可于治疗后1周~25年出现震颤、强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1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治疗剂量时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袭,血氨水平在正常范围,患病率为5%~6%,可于治疗后1周~25年出现震颤、强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1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笔者报道了1例全面性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400mg,3次,d,抗癫痫治疗半年后,逐渐出现两上肢姿势性震颤,动作缓慢,记忆力下降,此后半年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丙戊酸钠逐渐减量至200mg。3次,d维持治疗,1个月后强直、震颤症状改善,记忆力恢复正常。3个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丙戊酸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减量停药后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帕金森综合征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综合征4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丽 郑艳华 王绍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8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早期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检查及MRI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帕金森综合征早期发病以肌张力增高为主要表现,经2~...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早期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检查及MRI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帕金森综合征早期发病以肌张力增高为主要表现,经2~3周的系统治疗,45例患者的运动减少改善,震颤减轻,3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效果欠佳。结论掌握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临床特征对于及早确诊和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征 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