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1例
1
作者 刘马敬 王梁 +5 位作者 刘轶卓 孙凡哲 刘居宜 邓金良 郝子焱 宋学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患者以“运动迟缓3年”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伴有静止性震颤和共济失调,查体可见左手对指时有越做越小的趋势,左侧握拳、脚趾拍地动作稍慢,左侧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其父亲和大姐有类似表现。入院后完善泌尿系统彩超、膀胱残余尿... 患者以“运动迟缓3年”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伴有静止性震颤和共济失调,查体可见左手对指时有越做越小的趋势,左侧握拳、脚趾拍地动作稍慢,左侧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其父亲和大姐有类似表现。入院后完善泌尿系统彩超、膀胱残余尿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示左侧顶叶散在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左旋多巴负荷试验阳性。拟诊为帕金森综合征,考虑患者有家族史,行基因检测可见ATXN2基因CAG序列发生异常扩增,最终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2,SCA2)。经随访,患者目前症状平稳,无进展。提示临床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有共济失调,且有家族史者要行基因检测,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帕金森综合征 ATXN2基因 CAG扩增 Ataxin-2蛋白 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左旋多巴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CFT联合^(18)F-FDG PET/CT脑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ET/CT双示踪剂联合脑显像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3例,并分为帕金森病(PD)组40例、多系统萎缩(MSA)组20例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13例,选取2020年9—10月招募的10例健康受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脑显像图像特点,并对尾状核、壳核结合率指数和相应脑区的放射性摄取簇值等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情况,PD组具有显著不对称性,MSA组受损更均匀,PSP组患者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最严重。葡萄糖代谢方面,MSA组小脑半球的葡萄糖代谢较其他组显著减低(P均<0.05)。M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患侧丘脑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及PD组与MSA组的中脑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及前扣带回皮层方面,PSP组与正常对照组及PD组单侧或双侧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示踪剂可以弥补单示踪剂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不足,可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图像联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晨阳 王晨涵 +5 位作者 王静 焦方阳 徐蒨 张慧玮 左传涛 蒋皆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据库3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IPD 21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9例、多系统萎缩(MSA)60例;包括2个队列(训练组270例和测试组6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及临床信息并进行比较。开发一种IDLR提取特征指标,在影像组学特征的监督下从神经网络提取器收集的特征中筛选IDLR特征,并在测试组中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计算构建的IDLR模型、传统影像组学模型、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IPD/PSP/MSA组间两两分类的模型性能指标与曲线下面积。采用100次10折交叉验证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与测试。通过特征映射展示大脑相关感兴趣区,使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突出大脑中最相关的信息并可视化,检查不同疾病组的模型输出热力图,并将其与临床诊断位置进行比较。结果IDLR模型在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分类效果最好,测试组中的曲线下面积(MSA与IPD 0.9357,MSA与PSP 0.9754,IPD与PSP 0.9825)优于其他模型(影像组学模型:Z=1.31~2.96,P均<0.05;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Z=1.22~3.23,P均<0.05)。筛选后的IDLR特征映射的影像组学感兴趣区与梯度加权类激活图切片热力图可视化高度一致。结论IDLR模型在^(18)F-FDG PET图像中具备对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国平 贺茂林 +1 位作者 王莉莉 陈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805-280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改良Hoehn-Yahr分期标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P患者均有脑卒中史,既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改良Hoehn-Yahr分期标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P患者均有脑卒中史,既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偏瘫、少动为主,锥体束损害明显,静止性震颤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等。颅脑MRI显示以基底核、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多伴脑萎缩、白质疏松。改良Hoehn-Yahr分期及MMSE评价治疗前、治疗3周及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并辅以脑血管病综合治疗措施,对VP患者的肌强直、少动和震颤症状有一定改善,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左旋多巴 多巴胺激动剂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谭晓琳 任艳 +5 位作者 李松柏 张志强 张洧蓝 李晓红 刘娜 娄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4,37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检查评价患者的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VP组与PD组比较存在严重的双下肢运动障碍(冻结步态、起步困难等)。VP组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与双侧额叶纤维束相关(P=0.008)。PD组双下肢运动障碍与黑质纤维束相关(P=0.030)。2组在黑质、双侧额叶各项异性值,额叶、黑质致密部及网状部表观弥散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VP患者较PD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下肢运动障碍;DTI为鉴别VP与PD提供了新的方法;VP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形成可能与额叶纤维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弥散张量成像 步态障碍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与轻度帕金森样体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小明 吴靖 +1 位作者 常丽英 张允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I)和轻度帕金森样体征(mild parkinsonian signs,MPS)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LI患者264例,行颅脑MRI...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I)和轻度帕金森样体征(mild parkinsonian signs,MPS)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LI患者264例,行颅脑MRI平扫确定颅内LI的数量和位置,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进行运动症状的评分,进行调整年龄、性别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I与MPS及VI的关系。结果颅脑MRI平扫≥3个LI与MPS、VP相关(MPS:OR=2.4,95%CI1.4-3.8,P〈0.01;VP:OR=1.9,95%CI1.2-3.0,P〈0.05);LI与MPS和VP的运动迟缓症状独立相关(〈3个LI:OR=1.7,95%CI 1.1-3.6,P〈0.05;≥3个LI:OR=2.8,95%CI 1.6-4.2,P〈0.01)。丘脑区域的LI患MPS和VP的风险较高(MPS:OR=2.2,95%CI 1.4-3.6,P〈0.01;VP:OR=1.5,95%CI0.7-2.5,P〈0.05);而额叶区域的LI与MPS有关(OR=1.8,95%CI 0.8-3.2,P〈0.05)。结论研究表明LI,尤其是特定部位和一定数量的LI,与MPS、VP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轻度帕金森样体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鉴别其类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天彬 高珂梦 +6 位作者 苏玉盛 李则 帅冬梅 李天女 唐立钧 张春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9-994,共6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鉴别其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PET/CT代谢显像,包括帕金森病(PD)20例、多系统萎缩(MSA)20例[MSA小脑型(MSA-C)14例和MSA帕金森型(MSA-P)6例]、进行...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鉴别其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PET/CT代谢显像,包括帕金森病(PD)20例、多系统萎缩(MSA)20例[MSA小脑型(MSA-C)14例和MSA帕金森型(MSA-P)6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20例、皮质基底节变性(CBD)13例及路易体痴呆(DLB)20例;以视觉法和Neuro-Q定量法评估脑代谢,分析各型疾病脑代谢特点,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视觉法与Neuro-Q定量法评估代谢异常脑区的一致性高(Kappa=0.75,P<0.01)。Neuro-Q定量分析显示,PD特征性表现包括壳核、丘脑、中脑、脑桥及小脑代谢增高,额叶外侧及顶叶代谢减低。MSA-C以脑桥及小脑代谢减低为主;MSA-P以壳核、脑桥及小脑代谢减低为主;PSP以额叶内侧、额叶外侧、尾状核头、丘脑及中脑代谢减低为主;CBD以额叶内侧、额叶外侧、顶叶、壳核、尾状核头及丘脑代谢减低为主;DLB则表现为枕叶、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壳核、脑桥及小脑代谢增高,而后扣带回代谢无明显变化。结论^(18)F-FDG PET/CT可较好地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有助于鉴别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二义 王带媚 +2 位作者 文国强 李天炼 郭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7-61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和颅脑MRI的结果,提高神经梅毒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0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帕金森... 目的通过分析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和颅脑MRI的结果,提高神经梅毒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0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脑电图和颅脑MRI结果、诊断及疗效。结果 8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男6例、女2例)均有肌强直及运动迟缓,部分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姿势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认知障碍;8例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均阳性;所有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增高,蛋白质定量均增高;8例脑脊液的TPPA和TRUST均为阳性;头颅MRI以基底节区脑梗死、颞叶海马萎缩及脑室扩大为主;脑电图以中-重异常为主。所有患者均经大剂量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UPDRS评分下降;8例患者复查血清和脑脊液的TRUST滴度下降。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时以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遇到以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实验室、脑电图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考虑到神经梅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洪润 孙斌 +2 位作者 蒲传强 姚晨 刘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5 0例VP及 118例帕金森病 (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并与 3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 (PDCI)者对照。结果 VP发病年龄大...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5 0例VP及 118例帕金森病 (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并与 3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 (PDCI)者对照。结果 VP发病年龄大于PD ;多伴长期高血压 ;以肌强直 少动起病者多见 ;临床上以对称性铅管样肌强直 少动为主 ,静止性震颤少见 ;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和智能障碍、尿失禁。PD和PDCI多以震颤起病 ;常有静止性震颤 ;非对称齿轮样肌强直多见。VP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发基底节 (72 % )、脑室周围腔梗 (5 2 % ) ,且双侧多见 ,分别占相应部位的 6 9%和 73%。结论 VP发病与长期高血压有关 ;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梗是导致VP的主要原因 ;VP临床表现不同于PD或PDCI;出现PD表现后 ,及时MRI或CT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病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倩 彭思佳 +2 位作者 王笑瑗 唐宇凤 吴云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67-970,共4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有类似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以下半身运动障碍为主,常伴有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痴呆、失禁等。为进...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有类似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以下半身运动障碍为主,常伴有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痴呆、失禁等。为进一步认识VaP,本文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V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确切的诊断标准,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诊治V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征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神经影像 间碘苯甲呱 碘氟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病毒性脑炎致帕金森综合征并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玲 邵汝升 +2 位作者 史方堃 刘宁宁 韩丽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6-726,735,740,共3页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PDS)是指除特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类似PD表现的运动障碍。随着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不同,帕金森综合征可由药物、毒素、脑血管病、...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PDS)是指除特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类似PD表现的运动障碍。随着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不同,帕金森综合征可由药物、毒素、脑血管病、脑炎、外伤等所致。病毒性脑炎致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于青少年更为罕见。本文对临床诊治青少年病毒性脑炎致帕金森综合征2例,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病毒性脑炎 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洋 刘志 +1 位作者 李凤娥 孔繁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伴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7岁,每日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15mg,分3次口服,连续3个...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伴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7岁,每日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15mg,分3次口服,连续3个月。测定患者结肠通过时间(CTT),行结直肠造影测定患者不同阶段直肠内压力和容量。结果:经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后,所有患者排便困难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后患者平均CTT缩短(P<0.05),尤其是左半部CTT缩短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后,在直肠充盈的过程中,初发便意明显降低(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作为一种新型5-HT4受体兴奋剂及5-HT3受体拮抗剂,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具有促进结直肠蠕动及通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莫沙必利 帕金森综合征 下消化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姗姗 陈红霞 +1 位作者 武一平 林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9期990-994,共5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kinsonism,VP)是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一类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其症状及认知障碍特点与原发帕金森病有所区别。V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皮质下脑缺血及神经代谢递质变化有关。目前认为与其发病相关的因...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kinsonism,VP)是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一类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其症状及认知障碍特点与原发帕金森病有所区别。V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皮质下脑缺血及神经代谢递质变化有关。目前认为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白质病变、基底节缺血等。本文就V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症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焦虑与其他症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惠姿 张晓颖 张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以及焦虑、抑郁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VP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 目的研究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以及焦虑、抑郁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VP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情绪障碍组和无情绪障碍组。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运动障碍学会帕金森病综合评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Sponsored Revision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第三部分],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睡眠情况[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根据Hoehn-Yahr分期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VP,比较3组情绪障碍的发病率。另外,对患者的HAMA和HAMD分值与上述运动功能和其他非运动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0例VP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组46例(76.67%),无情绪障碍组14例(23.33%)。情绪障碍组较无情绪障碍组Hoehn-Yahr分期[2.0(2.0,3.0)vs 2.0(2.0,2.2),P=0.04]、UPDRS-Ⅲ评分([51.91±8.67)分vs(39.72±7.84)分,P=0.02]、PSQI评分([14.77±4.56)分vs(9.28±5.33)分,P=0.0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Hoehn-Yahr分期分为轻度32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其中,中度组和重度组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VP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MDS-UPDRSⅢ评分、ESS评分及PSQI评分正相关。结论情绪障碍在VP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重度VP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更高。有情绪障碍的VP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卒中 焦虑 抑郁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PINK1基因变异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学伟 张海南 +3 位作者 廖冰 郭纪锋 夏昆 唐北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0-497,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汉族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 inson ism,EOP)患者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 inase 1,PINK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在149例汉族EOP患者中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DNA sequenc ing)检测PINK1基因点突变及小...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汉族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 inson ism,EOP)患者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 inase 1,PINK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在149例汉族EOP患者中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DNA sequenc ing)检测PINK1基因点突变及小的插入/缺失,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 e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PINK1基因大片段插入/缺失及重排突变。结果:在本组EOP患者中共发现5例患者存在4个突变,包括3个点突变c.832C>G,c.938C>T和c.1 220G>A,1个第3~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其中c.832C>G为新突变;14个已知多态位点,1个新多态位点c.899+18G>A。对多态位点c.189C>T的卡方检验显示EO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21.244,P<0.0001;T等位基因χ2=24.353,P<0.0001),对多态位点c.960-5G(A的卡方检验显示EO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6.524,P=0.038;A等位基因χ2=6.725,P=0.0095)。结论:中国大陆汉族EOP患者中存在PINK1基因点突变以及外显子重排突变,本组EOP患者PINK1基因突变率为3.35%,多态位点c.189C>T与c.960-5G>A为中国大陆EOP患者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PINK1 突变 DNA直接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中毒致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术楠 段莉琴 +2 位作者 王若禺 邢宏义 彭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477,共2页
汞中毒主要见于职业暴露,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近年来,随着日用化学品市场中含汞化妆品的不断增加,使用化妆品致汞中毒的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汞中毒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十分罕见。本文报道一例汞中毒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汞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3基因突变致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景景 司倩倩 +2 位作者 倪俊 王琳 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率低。ATP1A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构成了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谱系。本文报告1例ATP1A3基因新生突变致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19岁男性,快速发病... 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率低。ATP1A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构成了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谱系。本文报告1例ATP1A3基因新生突变致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19岁男性,快速发病,进展病程。表现为患者运动后快速出现肌张力增高、球部受累及帕金森样症状。基因检测提示患者ATP1A3基因20号外显子存在c.2806G>A(p.Asp936Asn)杂合突变,其父母均未携带该致病突变。予多巴丝肼片及康复锻炼,随访1年,患者总体症状有所改善。通过分析该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点 ATP1A3基因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所致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云云 刘中霖 彭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临床上帕金森综合征多继发于脑血管疾病、脑炎[1]、抗精神病药物等之后,而由于长期咀嚼槟榔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却极其罕见,我们报告1例如下。1资料患者,男,50岁,因"行动迟缓伴言语含糊半年余"于2010年12月20日入院。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 槟榔 槟榔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辨治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俊龙 闫川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959-961,共3页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西医病名相近,源于二病的症状表现类似,而中医学则将二者统一于"老年颤证"范畴,更是因为中医学命名疾病多依据症状。单从症状判断,易混淆二者,如诊断错误,治疗的准确性则无从谈起。中医学历来重视辨&...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西医病名相近,源于二病的症状表现类似,而中医学则将二者统一于"老年颤证"范畴,更是因为中医学命名疾病多依据症状。单从症状判断,易混淆二者,如诊断错误,治疗的准确性则无从谈起。中医学历来重视辨"证",而相对忽略对"病"的辨析。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来看,中医学在"病"的层面上并未区分二者。但中医学对两病的疗效却毋庸置疑,原因就在其"辨证"的准确性上。21世纪的今天,临床医生完全可以借助实验室检查,辨清两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西医诊断明确疾病,病证结合,取长补短,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手段,将能大幅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辨证论治 病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健 陈玲 +2 位作者 曾进胜 裴中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运动神经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