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邢红霞 刘胜 +5 位作者 赵建华 苏洲 田小军 史莉瑾 王玉梅 张博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急、慢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及其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D组、PD+慢性抑郁组、慢性抑郁组、PD+急性抑郁组、急性抑郁组。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急、慢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及其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D组、PD+慢性抑郁组、慢性抑郁组、PD+急性抑郁组、急性抑郁组。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所造的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慢性抑郁或急性抑郁大鼠模型。于不同的时间点,测定体重的变化,采用旷场实验、被动回避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程度及学习能力,观察各组大鼠模型不同脑区(额叶、黑质、海马、蓝斑)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结果①PD组及慢性抑郁组与正常组相比在第7、14、21天体重增长率明显降低,PD+慢性抑郁组与其他各组相比,上述各个时间点体重增长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旷场实验中,PD+慢性抑郁组各时间点水平运动总距离及垂直得分与其他各组相比均低,尤其在第1天及第7天。急性抑郁组及PD+急性抑郁组在第1天、第3天水平运动总距离及垂直得分亦有显著变化。③被动回避测试中,与正常组相比较,PD组和慢性抑郁组从第7天开始,T1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T2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相比于上述3组,PD+慢性抑郁组从第1天开始,T1、T2值变化更为显著。④在各脑区,PD组、慢性抑郁组、急性抑郁组之间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而PD+急性抑郁组、PD+慢性抑郁组5-HT、NE及DA水平较上述组减少更加显著。结论 PD伴发抑郁的机制为内源性因素所致,而外源性因素起了促进及加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模型 大鼠 行为学检测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瑞 柳琳 +4 位作者 杨嘉伟 高永娥 曹孟娇 李春玉 沈玮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6,90,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不完全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1]。其中,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发病率约为3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不完全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1]。其中,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发病率约为31%~45.5%,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运动症状 非药物干预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 震颤麻痹 PARKINSON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钙结合蛋白β与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婷 郑丽娜 +1 位作者 张叶 王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94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02例(0~13分)及抑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94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02例(0~13分)及抑郁组92例(≥14分)。运动障碍采用Hoehn-Yahr(H-Y)分级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进行评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100β及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结果抑郁组体质量指数低于非抑郁组,H-Y分级、UPDRS-Ⅲ评分、S100β、α-syn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Y分级、UPDRS-Ⅲ评分、S100β、α-syn为P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S100β水平与H-Y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698,P=0.005;r=0.637,P=0.011);α-syn水平与H-Y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654,P=0.021;r=0.611,P=0.035)。ROC曲线显示,S100β、α-syn诊断PD患者抑郁的截断值分别为486.65μg/L、3894.27 n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95%CI:0.812~0.923)、0.761(95%CI:0.714~0.828),S100β曲线下面积显著优于α-syn(P<0.05)。结论PD患者血清S100β、α-syn水平与其抑郁发生及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基 Α突触核蛋白 抑郁 运动障碍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优泰与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郁可 王庆松 +2 位作者 李从阳 王俊 向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前,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而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不但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还可提高其远期的运动功能。我院自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2... 目前,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而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不但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还可提高其远期的运动功能。我院自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22例,从中筛选出56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者,分别给予圣·约翰草(St.John's wort)提取物(路优泰,neurostan)和帕罗西汀(paroxetine)进行抗抑郁治疗,并通过对二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治疗 帕金森病 抑郁症状 帕罗西汀 路优泰 伴发 临床治疗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甘解忧汤对帕金森病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丹丹 郑春叶 雒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32-3735,共4页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抑郁(PDD)大鼠模型,观察中药柴甘解忧汤对其行为学及脑组织单胺递质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6-OHDA)及孤养结合慢性持续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法(CUMS)制备PDD模型。通过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体重测量、旷场试验及...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抑郁(PDD)大鼠模型,观察中药柴甘解忧汤对其行为学及脑组织单胺递质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6-OHDA)及孤养结合慢性持续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法(CUMS)制备PDD模型。通过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体重测量、旷场试验及蔗糖偏嗜实验评定其行为学变化,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行为学异常,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明显降低,柴甘解忧汤组可显著改善其行为学改变并增加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结论:6-OHDA及CUMS的造模方法可制备较理想的PDD模型;柴甘解忧汤可明显改善PDD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抗PDD作用与增加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甘解忧汤 帕金森病抑郁模型 行为学 单胺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谢欣 罗晓光 陈荣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冲动控制障碍问卷(QUIP)评估冲动控制障碍;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一至四部分...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冲动控制障碍问卷(QUIP)评估冲动控制障碍;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一至四部分(UPDRSⅠ~Ⅳ)分别评估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治疗相关并发症;Hoehn-Yahr分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症状。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01例帕金森病患者,经QUIP量表筛查出41例冲动控制障碍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为20.40%,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服药占8.46%(17/201)、强迫性饮食占7.46%(15/201)、刻板行为占6.46%(13/201)、强迫性购物占3.98%(8/201)、病理性赌博占1.49%(3/201)、性欲亢进占0.49%(1/2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时间长(OR=1.237,95%CI:1.038~1.474;P=0.018)、UPDRSⅣ评分高(OR=1.389,95%CI:1.077~1.790;P=0.011)、抑郁(OR=2.417,95%CI:0.174~0.984;P=0.046)是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较高,服药时间长、治疗相关并发症严重、抑郁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可以根据QUIP量表评估冲动控制障碍风险以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破坏性、冲动控制和行为障碍 抑郁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