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驰阳 兰瑞 +6 位作者 李泓宇 杨慧捷 唐琛 刘双 杨杰丽 詹雅莉 范紫研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3-163,共11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以运动系统为主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些年来,PD的部分遗传因素与细胞机制被发现,新出现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防治PD研究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修饰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以运动系统为主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些年来,PD的部分遗传因素与细胞机制被发现,新出现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防治PD研究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修饰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介导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DNA序列未变化情况下的不同表达。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PD的发病机制中所涉及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参与调控异常表观修饰治疗PD,且中医药治疗在PD方面有独特优势,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中医适宜技术干预PD,印证了中医药治疗PD具有良好的症状改善和研究前景。本文综述表观遗传学在PD中的机制,探讨中医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通过表观遗传学手段干预PD,以期为PD的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帕金森病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疗法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
作者 赵衍东 李晓晶 +1 位作者 邓伟 章晓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309,共7页
使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光生物调节疗法(photobiomodulation,PBM)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治疗方案、结局指标和疗效,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 使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光生物调节疗法(photobiomodulation,PBM)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治疗方案、结局指标和疗效,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最终共纳入13项研究。结果发现PBM治疗能够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及大脑结构,可以作为传统治疗的有益补充。但是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仍然较少,选用的治疗参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需要开展大规模、长时间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究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疗法 低强度光疗法 小剂量激光照射 低功率激光治疗 帕金森病 帕金森障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频率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姚甲瑞 杨扬 +4 位作者 王娜 刘丹丹 罗玉君 蒋天裕 高中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G1组、G2组、G3组,每组30例,训练频率分别为1次/周、2次/周及3次/周,训练方式采取PD特异性康复训练操,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总训练周期为6个月。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MWT)、Fullerton高级平衡(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 FAB)量表、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九孔柱测试(nine-hole peg test, 9-HPT)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are-39,PDQ-39)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3组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G2组训练后10-MWT显著低于训练前,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G3组训练后UPDRS、UPDRS-Ⅲ、10-MWT、TMT-A、9-HPT及PDQ-39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30.72±11.31)分vs(31.41±10.42)分,P=0.001;(19.21±9.72)分vs(20.17±8.80)分,P=0.001;7.38(6.26,8.49)s vs 7.48(6.53,8.56)s,P=0.004;(53.97±8.74)s vs(54.07±8.62)s,P=0.026;38.71(33.71,49.71)s vs 38.90(33.78,49.82)s,P=0.001;28.00(14.50,36.00)分vs 30.00(15.50,38.50)分,P=0.001],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23.00(16.00,33.00)分vs 21.00(16.00,32.00)分,P=0.005]。G3组患者在运动即刻康复效果最佳,至运动后第4周各项指标测评结果仍优于基线水平。结论 3次/周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PD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非运动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且效果至少可持续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锻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副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岑川 何建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530-2532,共3页
帕金森病是目前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日益渐升。迄今,左旋多巴仍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治疗药物,可随着药物的应用,其诸多毒副反应均困扰着病人的心身,越长期服用则毒副反应越明显、越重。晚近的大量研究证... 帕金森病是目前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日益渐升。迄今,左旋多巴仍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治疗药物,可随着药物的应用,其诸多毒副反应均困扰着病人的心身,越长期服用则毒副反应越明显、越重。晚近的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有抗氧化应激、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不仅可以提高PD的临床疗效,而且还可以降低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该文从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副作用的现状以及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副作用 中医药防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汪芬 沈睿 +3 位作者 陈兆善 李珊珊 曹燕 程蓉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1056-1060,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病程长且并发症多,难以根治,临床上,长期服用多巴胺等西药会出现药效减退、精神障碍及异动症等不良反应。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且与风、痰、瘀相关。治疗上注重培补肝肾、...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病程长且并发症多,难以根治,临床上,长期服用多巴胺等西药会出现药效减退、精神障碍及异动症等不良反应。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且与风、痰、瘀相关。治疗上注重培补肝肾、平肝熄风、补肾活血等,从整体角度调节帕金森病,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有着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更加注重从辨证的角度来调节非运动症状。现将近5年中医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医药 肝肾阴虚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抑郁 睡眠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生存质量研究和中医药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瑾 刘凤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41-642,共2页
通过回顾帕金森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以及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问题,认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PRO)专业量表,是未来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估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存质量 中医药 治疗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经毒探讨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华 刘杰 +4 位作者 李丹丹 张燕辉 刘晶 杨元元 葛金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分析近5年来PD神经毒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PD神经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PD神经毒的作用机理,根据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提出中医药防治PD神经毒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毒 中医药防治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仁真 周文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抗帕金森病理想的动物模型—Nurr1基因敲除小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小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117-1119,共3页
简述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简史,对各种PD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介绍Nurr1基因敲除模型、PD的修正疗法及中医药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总结Nurr1基因敲除模型具有症状相类性、病理一致性、慢性进行性、可早期神经保护... 简述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简史,对各种PD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介绍Nurr1基因敲除模型、PD的修正疗法及中医药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总结Nurr1基因敲除模型具有症状相类性、病理一致性、慢性进行性、可早期神经保护介入及药物作用的可能靶点等特点,可作为中医药抗帕金森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Nurr1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神经炎症的发生与免疫调节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美 倪慧心 +6 位作者 刘海鑫 张楚天 高正涛 范自立 王林 林瑶 许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33-1440,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理本质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死亡,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持续性神经炎症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病理表现为大量免疫细胞激活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其神经毒性作用会加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理本质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死亡,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持续性神经炎症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病理表现为大量免疫细胞激活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其神经毒性作用会加剧神经元损伤。免疫治疗干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诱导神经保护性环境,减弱神经炎症,防治PD进一步的神经变性而减缓疾病进展以改善临床症状。本文综述神经炎症在PD中的表现及发生机制,并从神经免疫调节的角度为PD防治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炎症 免疫细胞 炎症因子 免疫调节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文华 叶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3-1836,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性退行性病变,PD患者除运动功能障碍以外,超过半数还合并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PD病情进展和伴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治...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性退行性病变,PD患者除运动功能障碍以外,超过半数还合并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PD病情进展和伴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不仅能减轻PD患者的运动障碍,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 病因病机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合昇 吴玉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27,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P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氧化应激、α-突触核蛋白聚集、神经炎性反应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导致的中脑黑质区DA能神经元的丢失、死亡,进而诱导...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P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氧化应激、α-突触核蛋白聚集、神经炎性反应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导致的中脑黑质区DA能神经元的丢失、死亡,进而诱导出PD表型。然而,以上机制并不能完全解释PD的病程长、致残率高、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努力探究PD发病的新机制和治疗靶点是PD研究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对PD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PD的病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即铁死亡。研究发现,PD患者脑组织中存在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活性氧自由基增多等与铁死亡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且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和针灸治疗对纠正这些铁死亡相关因子和表达水平的失衡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阐明TCM和针灸治疗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患者PD症状的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铁死亡及其在PD病理中的作用和近年来有关通过TCM及针灸治疗PD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铁死亡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中医药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LncRNA在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程程 张新宇 +4 位作者 王奡 王圣澎 孙梦月 王哲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铁死亡,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驱动的细胞凋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脑部缺血后血流恢复阶段,此时脑组织会经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在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反应中,包括氧化应激、... 铁死亡,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驱动的细胞凋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脑部缺血后血流恢复阶段,此时脑组织会经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在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反应中,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内钙浓度超标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铁死亡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近期研究显示,某些LncRNA能够通过影响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某些LncRNA通过调控与细胞自噬有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关于LncRN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如何影响铁死亡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已经显现。未来,可以更深入地探索LncRNA调控铁死亡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努力发现更多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以期找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风 铁死亡 LncRNA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防治肝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胡梦玲 李炯汾 +2 位作者 曾阳玲 张日云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7-1212,共6页
随着中医药和代谢组学在肝衰竭诊疗中的同步发展,依靠磁共振、质谱、色谱技术、代谢流分析、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肝衰竭动物模型和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找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 随着中医药和代谢组学在肝衰竭诊疗中的同步发展,依靠磁共振、质谱、色谱技术、代谢流分析、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肝衰竭动物模型和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找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肝衰竭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中医证候的鉴别以及中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衰竭的中医药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代谢组学 生物标记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吴丽珍 陈运完 +3 位作者 邢芳坛 陈燕曼 李俊驹 廖薇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39项PD调查表(PDQ-3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帕金森病病人DBS中,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行为疗法 应激障碍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舞蹈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德智 张瑞雪 +1 位作者 何凌霄 梁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38,共5页
运动锻炼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舞蹈疗法是一项集音乐提示、平衡锻炼、复杂性和节律性为一体的有氧运动,能较好满足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锻炼的要求。本文总结其主要类型、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和应用要点。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舞蹈疗法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哲 胡瀛宇 雒晓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8-914,共7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则指肝肾气血亏虚,实则指风、火、痰、瘀,以虚为本、实为标,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针灸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则指肝肾气血亏虚,实则指风、火、痰、瘀,以虚为本、实为标,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针灸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但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药物质量控制差,临床研究质量不高,治疗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医药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4 位作者 舒伟 宋为群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动静态平衡仪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音乐的节律性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定及满意度调查,以组内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PDQ-39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过8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有所改善(P<0.05),而试验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 动静态平衡仪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评定与运动疗法的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强 何成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运动弛缓、震颤、强直、行走障碍、构音障碍、表情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等。治疗方法除药物、手术等治疗外,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国内外...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运动弛缓、震颤、强直、行走障碍、构音障碍、表情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等。治疗方法除药物、手术等治疗外,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国内外介绍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文章较多,而专门介绍帕金森病的运动疗法的文章极少。本文从运动疗法的角度,对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评定和治疗进行介绍,使帕金森病的运动疗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评定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病患 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 患者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玉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在美多芭治疗基础上加用内服左归丸加味(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鹿角胶、...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在美多芭治疗基础上加用内服左归丸加味(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鹿角胶、龟版胶、白芍药、珍珠母、党参、制何首乌、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丹参、全蝎、粉葛根组成)、中药熏洗足浴、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及结合运动疗法。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美多芭用量、中医症状积分值变化和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8、12周及对照组治疗第12周UPDRS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第8、12周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除震颤、言语謇涩外,其余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明显,且能明显减轻或消除西药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