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斯卡尔赌注的数学思想及其逻辑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幼军 甄玉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3,79,共8页
尽管在基督教传统中将信仰问题与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赌博问题相提并论的说法并非始于帕斯卡尔,但是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教辩护者以及对概率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数学家,帕斯卡尔对于基督教信仰的思考和辩护独树一帜:在《思想录》中,帕... 尽管在基督教传统中将信仰问题与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赌博问题相提并论的说法并非始于帕斯卡尔,但是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教辩护者以及对概率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数学家,帕斯卡尔对于基督教信仰的思考和辩护独树一帜:在《思想录》中,帕斯卡尔明确地应用了概率、数学期望的论述方式,并给出了逻辑有效的上帝存在问题的三个赌注论证,每一个论证都是决策理论的形式之一,此外,论证中还夹杂着一些心理学的论述以及对人性的敏锐洞察等因素。这一切赋予了帕斯卡尔赌注以一种逻辑上的透彻品质和心灵上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赌注 概率和期望 决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的“上帝之赌”?--帕斯卡尔与中国 被引量:3
2
作者 纪建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92,174,共13页
帕斯卡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人文学界以往大多聚焦在平行研究方面探讨帕斯卡尔对中国文化的可能影响。实际上帕斯卡尔与东西文明交流的关系不仅限于此,其与中国文化之间还有着多重更为直接与特别的事实联系。影响深远的&qu... 帕斯卡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人文学界以往大多聚焦在平行研究方面探讨帕斯卡尔对中国文化的可能影响。实际上帕斯卡尔与东西文明交流的关系不仅限于此,其与中国文化之间还有着多重更为直接与特别的事实联系。影响深远的"上帝之赌"到底是谁率先提出来的?以相关原始文献为中心,可以考辨庞迪我在中文语境下提出的"上帝之赌"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帕斯卡尔"打赌说"两种学说各自的产生背景、思想蕴涵,厘清两者间是否存有一种影响的可能性;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从道德神学、圣经年代学以及上帝存在的证明这三个方面全面梳理帕斯卡尔与中国社会宗教的渊源,辨析莱布尼茨、帕斯卡尔与中国耶稣会之间的三角关系,以期在中国还原出真正的帕斯卡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致外省人信札 思想录 上帝之赌 打赌说 庞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卡尔赌注的形式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幼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信仰进行实用主义的辩护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早在一些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已出现这种观点的萌芽,它在基督教神学中发扬光大并发展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这种思潮强调决策的理性,但也质疑理性的力量,在确定性不可能达到的... 为信仰进行实用主义的辩护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早在一些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已出现这种观点的萌芽,它在基督教神学中发扬光大并发展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这种思潮强调决策的理性,但也质疑理性的力量,在确定性不可能达到的信仰问题上,根据利益结果的权衡而强调理性和意志的服从。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被广泛地应用到基督教护教学中,帕斯卡尔赌注将这种为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所进行的辩护模式推向了极致。帕斯卡尔引入了概率期望的数学并用清晰有效的逻辑结构将这种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由此为这类辩护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帕斯卡尔使得这一个论证进入了现代形式阶段,成为以后众多神学家、哲学家等研究的起点和模板,并成为多个领域中一个持续不断的讨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赌注 基督教信仰的实用主义辩护 概率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主义的信念证成——帕斯卡尔赌注的六个预设及其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信念是行为的依据,面对一个缺乏充分证据的命题,如果它为真,我们依此而行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此时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此命题,这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何解答此问题,帕斯卡尔赌注给出了一个实用主义解决的范例,但此范例并不能成立... 信念是行为的依据,面对一个缺乏充分证据的命题,如果它为真,我们依此而行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此时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此命题,这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何解答此问题,帕斯卡尔赌注给出了一个实用主义解决的范例,但此范例并不能成立:一是他误判了世界可能存有的状态;二是遗漏了诸多可能的行为选择;三是利益计算无效;四是概率估计不准;五是效用最大化原则不能解释所有的行为;六是违背了理智诚实原则。因此帕斯卡尔式的信念证成模式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帕斯卡尔赌注 标准模式 无限效用 概率赋值 信念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中国”:17世纪法国宗教背景下的“哲学注释”——拉莫特·勒瓦耶和帕斯卡尔对中国的思考和描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林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4,共6页
17世纪,法国自由思想家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开拓性地将孔子和苏格拉底进行平行比较,力举中国儒学文化精神、自然神论和道德哲学,为之后启蒙作家追寻"哲人国王"的理想开辟了路径;同一时期的哲学家帕斯卡尔... 17世纪,法国自由思想家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开拓性地将孔子和苏格拉底进行平行比较,力举中国儒学文化精神、自然神论和道德哲学,为之后启蒙作家追寻"哲人国王"的理想开辟了路径;同一时期的哲学家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书简》和《思想录》则通过"摩西与中国"问题的思考,将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通定位于通过不懈地"寻找"和"观察"来发现共同人性,从而给予了彼时的欧洲人高度的哲学启示。我们也就此反观了作为全新的"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其对基督教文化所起到了复杂而深邃的"哲学注释"、"哲学工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中国 宗教 哲学注释 拉模特·勒瓦耶 帕斯卡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卡尔对公理方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幼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8,116,共9页
帕斯卡尔(1623-1662)对于几何公理方法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作品《论几何学的精神》和《思想录》中。他认为公理化方法是最适合于人类优点和局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成为所有智力活动所仿效的形式。难能可贵的是帕斯卡尔也... 帕斯卡尔(1623-1662)对于几何公理方法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作品《论几何学的精神》和《思想录》中。他认为公理化方法是最适合于人类优点和局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成为所有智力活动所仿效的形式。难能可贵的是帕斯卡尔也认识到几何学方法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这种演绎方法不能定义一切也不能证明一切,并且这种方法的源头——原始定义和公理的选择是人依据来自于"自然之光"的自明性以及人心的本能直觉而感知的,人心当然受制于肉体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帕斯卡尔还意识到公理方法应用于修辞学(说服的艺术)等超出几何学领域之外的复杂性,尤其是人对公理的感知受到天性、习俗、交往甚至情感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怎样克服人对公理的先天局限性?帕斯卡尔认为根植于心智中的理性和源于内心的情感和直觉在认识真理或建立公理感知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他批驳了理性主义的虚妄和怀疑主义的虚无,并通过提出一些可以实施的操作而完成了对于两者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公理方法 说服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教者帕斯卡尔的思想史意义
7
作者 康子兴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5-240,共16页
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记录并展示了路易十四时代一场重要的思想和宗教争论:耶稣会与詹森教派之争。这场争论代表了天主教会的分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性与教父传统之间的冲突。帕斯卡尔直接参与了这场论战,《致外省人信札... 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记录并展示了路易十四时代一场重要的思想和宗教争论:耶稣会与詹森教派之争。这场争论代表了天主教会的分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性与教父传统之间的冲突。帕斯卡尔直接参与了这场论战,《致外省人信札》正是这场论战的产物。本文试图回归现代性诞生之初的思想战场,重新梳理古老传统的护教者们对现代哲学作出的反应和批判,借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当下的生活、制度和危机。作为路易十四时代少有的天才,帕斯卡尔深刻而卓有智慧的洞见能够提供一种超越我们自身境遇之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现代性 詹森派 耶稣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外省人信札》与中国礼仪之争——从决疑论角度试析帕斯卡尔对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的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詹森派是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进行攻击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影响主要局限于西方基督教世界,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则是双方激烈论战的重要文献。本文以帕斯卡尔信札中涉及中国礼仪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结合詹森派和耶稣会双方各自的... 詹森派是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进行攻击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影响主要局限于西方基督教世界,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则是双方激烈论战的重要文献。本文以帕斯卡尔信札中涉及中国礼仪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结合詹森派和耶稣会双方各自的神学观点和道德神学立场,尝试剖析帕斯卡尔代表的詹森派攻击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背后的思想因素,希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礼仪之争历史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致外省人信札》 詹森派 耶稣会 决疑论 中国礼仪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兼谈庄子与帕斯卡尔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荣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5-39,共5页
庄子是公元前四世纪及三世纪之交的中国卓越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帕斯卡尔是十七世纪法国杰出的数理科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创始人。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除此之外,他还著有《思想录》一书。该... 庄子是公元前四世纪及三世纪之交的中国卓越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帕斯卡尔是十七世纪法国杰出的数理科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创始人。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除此之外,他还著有《思想录》一书。该书“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课题”思想深刻,独具风格,然而又时时透露出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与悲观主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帕斯卡尔 十七世纪 道家思想 思想家 哲学家 悲观主义 宗教信仰 宇宙 数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卡尔的早期数学观
10
作者 王幼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数学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产物,几乎每一位数学家的数学观都受到其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的智识氛围、思想思潮和所有社会资源的影响。在这方面,帕斯卡尔早期数学观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典型特征是他关于数学的观点与其宗教追... 数学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产物,几乎每一位数学家的数学观都受到其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的智识氛围、思想思潮和所有社会资源的影响。在这方面,帕斯卡尔早期数学观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典型特征是他关于数学的观点与其宗教追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在其数学研究的动机、目标以及他对数学之于信仰的价值等问题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思考上。帕斯卡尔的早期数学观深受以梅森为代表的巴黎数学家团体的影响;他们对数学的神圣性、有效性和确定性深信不疑,数学研究是其信仰的一部分。这种认识奠定了帕斯卡尔数学生涯的基础,他的数学实践深深地打上这种宗教数学观的烙印,其关于算术三角形的工作即是这种特色的典型体现。但同时,随着帕斯卡尔交往圈子的扩大,詹森主义者对数学之于信仰的价值的质疑以及德·梅勒爵士对于数学的确定性以及应用的局限性的质问,促使帕斯卡尔对其早期数学观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数学观 算术三角形 数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神圣──帕斯卡尔散论
11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6-92,共7页
文章以近三百年来由于西方人对笛卡尔哲学的狂热崇拜而导致文化的全面危机为切入点,对长期以来曾被西方人忽视的帕斯卡尔撇开名与实的无聊争吵而直探生命本原的哲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认为,帕斯卡尔的真正价值不仅表现于早在四百... 文章以近三百年来由于西方人对笛卡尔哲学的狂热崇拜而导致文化的全面危机为切入点,对长期以来曾被西方人忽视的帕斯卡尔撇开名与实的无聊争吵而直探生命本原的哲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认为,帕斯卡尔的真正价值不仅表现于早在四百年前就以一种悲悯的目光审视过近代文明的缺陷和批判过科学主义的潜妄,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两个多世纪后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叔本华、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甚至本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人。文章对于帕斯卡尔的评价,对于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近代西方哲学富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上帝 卡尔哲学 克尔凯戈尔 哲学史 自由意志 陀斯妥耶夫斯基 哲学家 科学主义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卡尔曲线的理论计算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衡 邵芳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6期113-114,共2页
在超高速摄影系统的相机中,其像是成在一条超越曲线上,这条超越曲线就是帕斯卡尔曲线。沿着这条曲线加工出有一定宽度的曲面,将感光胶卷固定在这条曲面上,让胶卷的每一部分都能清晰感光。因此相机本体制造的关键就在于这条曲面的加工精... 在超高速摄影系统的相机中,其像是成在一条超越曲线上,这条超越曲线就是帕斯卡尔曲线。沿着这条曲线加工出有一定宽度的曲面,将感光胶卷固定在这条曲面上,让胶卷的每一部分都能清晰感光。因此相机本体制造的关键就在于这条曲面的加工精度及其对于六棱旋转反射镜中心轴的位置度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归于何处?——浪漫主义“精神还乡”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继云 陆杰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成为哲学的始源。帕斯卡尔曾以“我不知道谁把我放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的提问方式表达出人对自身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尼采指责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成为哲学的始源。帕斯卡尔曾以“我不知道谁把我放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的提问方式表达出人对自身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尼采指责苏格拉底主义者对“知识即美德”的追求而导致科学知识对人生意义的破坏,使现代人无家可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精神” 当代启示 还乡 人生意义 科学知识 帕斯卡尔 提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里达的公正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扬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德里达《法律的力量》和《马克思的幽灵》等著作中,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他的“公正”思想。德里达以公正为超越自然和理性的法律之上的法律,引经据典阐述它同法律的异同,以及当今之“脱节”时代如何对之翘首以盼,进而论述解构即公正:诚如... 德里达《法律的力量》和《马克思的幽灵》等著作中,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他的“公正”思想。德里达以公正为超越自然和理性的法律之上的法律,引经据典阐述它同法律的异同,以及当今之“脱节”时代如何对之翘首以盼,进而论述解构即公正:诚如一切可以解构,唯解构自身不可解构;同样一切皆可解构,唯公正不可以解构。德里达曾经视乌托邦为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大忌,然最终假公正之名,系统阐述了他极具乌托邦色彩的政治学思想,思之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公正 法律 马克思 蒙田 帕斯卡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衡的矛盾心态与创作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彦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5,共7页
读《后汉书·张衡传》,我们似乎觉得有两个张衡: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抗御时俗,惩治豪强,手段何其果决!另一个则是谨小慎微的朝臣:“德行体道,笃信安仁”,临事“诡对”,明哲保身,终生抑郁忧愤。这种矛盾心态不能... 读《后汉书·张衡传》,我们似乎觉得有两个张衡: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抗御时俗,惩治豪强,手段何其果决!另一个则是谨小慎微的朝臣:“德行体道,笃信安仁”,临事“诡对”,明哲保身,终生抑郁忧愤。这种矛盾心态不能不令人深思。而今人的张衡画像,常常是昂首远望,目光炯炯,眉宇坚毅,一副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神情。但这只是现代人心目中的张衡。相比之下,我们更欣赏一幅帕斯卡尔的画像:坐着沉思的帕斯卡尔目光深沉而忧郁,他的背后一个巨大的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恰好与他桌上摆着的科学仪器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意蕴深刻的画面也许更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同是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张衡的内心世界,去神游那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与现代人复杂心灵相通的无限广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矛盾心态 经学思想 《后汉书》 作品 灾异 贾逵 帕斯卡尔 科学家 隐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时代潮流 站稳舆论阵地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共1页
17世纪,法国帕斯卡尔在其《思想录》写道:"实力,而非舆论,方能称雄世界。然而,舆论却能瓦解实力。"德国黑格尔也同样睿智断言:"无论哪个时代,公共舆论总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尤其在我们时代是如此。"毛泽东当年则以"纤笔一枝谁与似... 17世纪,法国帕斯卡尔在其《思想录》写道:"实力,而非舆论,方能称雄世界。然而,舆论却能瓦解实力。"德国黑格尔也同样睿智断言:"无论哪个时代,公共舆论总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尤其在我们时代是如此。"毛泽东当年则以"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来评价"笔杆子"的舆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瑟 舆论力量 公共舆论 新闻舆论 帕斯卡尔 舆论阵地 分众化 社会舆论 媒介生态 传播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麦的电影“道德故事”系列中的人物分析
17
作者 胡小梅 《电影评介》 2011年第5期22-23,98,共3页
在侯麦的电影"道德故事"系列中,主人公们都遵循着帕斯卡尔式的哲学思想,他们选择在脑海里相信某个存在,即使它并不真实存在,但他们选择相信,这样对他们有好处。现实生活的虚无使他们醉心于想象,但他们不想采取任何行动,因为... 在侯麦的电影"道德故事"系列中,主人公们都遵循着帕斯卡尔式的哲学思想,他们选择在脑海里相信某个存在,即使它并不真实存在,但他们选择相信,这样对他们有好处。现实生活的虚无使他们醉心于想象,但他们不想采取任何行动,因为采取行动意味着激情的消失。男主人公保持着与女人的距离;而女人则是在寻找,这是一场相互的爱情的试探游戏。侯麦并不去展现电影中那些人物的善恶,而是去展现复杂的人性和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式哲学思想 行动 道德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论现代基督教神学的人性思考
18
作者 任兆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4,共6页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围绕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加以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围绕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加以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本文最后指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神学 上帝问题 人性思考 人性危机 终极预设 帕斯卡尔 信仰真理 基督信仰 人的主体性 人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存在与虚无”——津子围小说作品中的精神重构策略
19
作者 贺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作为17世纪最伟大的数理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帕斯卡尔(1623—1662)以"思想者的芦苇"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他信奉"人之全部为人,在于有思想。"①那么这样回到人类起源,人类自上古至今,从未停止过思考。而思考... 作为17世纪最伟大的数理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帕斯卡尔(1623—1662)以"思想者的芦苇"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他信奉"人之全部为人,在于有思想。"①那么这样回到人类起源,人类自上古至今,从未停止过思考。而思考有时本身即如博尔赫斯最为恐惧的两面镜像的对立:真实与环境,镜中人与镜外人,哪个是本体?或者干脆,哪个是镜中人,哪个才是镜外之人?而彼时令博尔赫斯恐惧的镜像,如果在此映照的是帕斯卡尔的思考,那么这思考瞬间也许便有了危险,因为那些铁证如山的思考,于镜中映现之时,同时亦成为了思考幻境,及或心灵与生命的幻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博尔赫斯 镜中人 思想者 小说作品 镜像 存在与虚无 铁证如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女子花剑队参加南京国际邀请赛技术观察
20
《中国体育科技》 1982年第22期36-38,共3页
这次参加一九八一年南京国际男女花剑邀请赛的法国女子队,是由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帕斯卡尔·特兰凯,第五名布里吉特·戈丹,以及女子花剑团体冠军队成员韦罗尼克·布鲁吉埃等五人组成。队员最大年龄24岁,最小17岁... 这次参加一九八一年南京国际男女花剑邀请赛的法国女子队,是由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帕斯卡尔·特兰凯,第五名布里吉特·戈丹,以及女子花剑团体冠军队成员韦罗尼克·布鲁吉埃等五人组成。队员最大年龄24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为21.6岁。身高最高为1.72米,最低为1.64米,平均身高为1.69米,尽管她们平均年龄为21.6岁,但是她们的训练年限最长的已有18年半,最短的11年,平均训练年限13年半。由此看来,法国女子花剑队是一支年纪轻,训练有素,技术水平高,比赛经验丰富的世界强队。在邀请赛的团体赛中,法国女花以6比9负于中国女花一队。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法国队是参加世界锦标赛后处在休整时期,比赛中有的队员未能全力以赴,努力争夺。尽管如此,从她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也能看出她们的技术水平和战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剑 邀请赛 女子 进攻 法国队 训练年限 奥运会 帕斯卡尔 比赛中 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