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射线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希氏束旁旁路6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鹏 沈利水 +4 位作者 吴灵敏 郑黎晖 陈刚 牛国栋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6-69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希氏束旁旁路(PHAP)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或)预激综合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希氏束旁旁路(PHAP)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或)预激综合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PHAP患者69例。男性47例(68.1%),平均年龄(32.1±18.3)岁。通过穿刺股静脉途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PHAP引起的AVRT或心室预激后,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PHAP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期间精确记录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结果:69例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即刻成功率97.1%(67/69),2例因合并三度房室阻滞(房室旁路是唯一的前传通路)而放弃手术。除1例在射频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外,术中和术后长期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中位透视时间为112(0,781)s,中位辐射剂量为2.24(0,16.2)mGy。14例(20.3%)患者全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完成了电极放置、旁路标测及消融,实现了零射线操作。中位随访期30(12~45)个月,有2例复发,远期随访成功率97.0%(63/67)。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放电时间及消融功率等因素与长期预后无关。结论: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对PHAP进行电生理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且长期预后良好。该技术可有效的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电离辐射损害降至极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旁旁路 极低射线 射频导管消融 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