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国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启示 |
张建芹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6 |
4
|
|
2
|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 |
廖全明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3
|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
廖全明
|
《高等建筑教育》
|
2008 |
2
|
|
4
|
初中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历史系实行历史、地理主辅修制的思考 |
张玉
|
《沧州师专学报》
|
2003 |
1
|
|
5
|
云南高校综合应用型音乐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靳丽芬
寸晓玲
|
《民族音乐》
|
2015 |
0 |
|
6
|
期待有魅力的教师——理想中的新师资培养模式 |
张耀奇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7
|
初等艺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探讨 |
刘平
|
《艺海》
|
2009 |
1
|
|
8
|
赣南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模式的探讨 |
黄秋燕
|
《海外英语》
|
2014 |
0 |
|
9
|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袁华
武博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袁华
武博
|
《成才之路》
|
2015 |
1
|
|
11
|
探索综合课程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
韩震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12
|
试析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要性 |
邵丹
孙方旭
李阿萍
|
《北方音乐》
|
2018 |
0 |
|
13
|
创建“校-企-校”师资培养新体系--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 |
张祺午
孟凡华
陈衍
刘娇
郭丹
程宇
周晶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4
|
适应融合教育发展需求的语言类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言类专业为例 |
徐琴芳
|
《现代特殊教育》
|
2021 |
1
|
|
15
|
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视域 |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6
|
构建我国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
曹慧英
王泽农
|
《高校教育管理》
|
2003 |
1
|
|
17
|
卓越计划,锻造高层次职教教师 |
李梦卿
|
《职业技术》
|
2014 |
2
|
|
18
|
西部地州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 |
陈雪飞
宋发平
|
《校园心理》
|
2018 |
0 |
|
19
|
美国“选择性教师证书”制度及对我国教师培训的新思考 |
宫群英
任学印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1998 |
2
|
|
20
|
研究 |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0 |
|